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实用心理辅导--转贴(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3 21:5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篇 心理学效应      
      人的活动其实是心理活动的折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谁如果把握了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谁便把握了教育的主动权!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8-10-23 22:0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21:59:49 | 只看该作者
                             1、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 学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
又是一个周日,学生陆续从家里回到学校,我让学生周日下午提前回校学习,此时的教室里已经坐满了认真自学的学生。我把苏璐璐同学叫到走廊上谈话,当问她这次成绩为何退步时,她说总感觉同学很强,而自己学不好,尤其是物理,怎么也提高不了。我问她什么原因,她说初中时物理一直不好的,现在也怕自己学不好。我想,能进入我们重点班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容怀疑的,她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初中的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以致她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总是怀疑自己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而怀疑的存在显然会影响学习的进行,当物理成绩果然不佳时,她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于是这种心理暗示就使她的成绩恶性循环了。我笑了笑说:“是吗?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公司的职员被关在了冰柜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觉越来越冷,当第二天同事发现时候,他已经死了。但冰柜的插头没有插上,里面的氧气也是足够的,他是怎么死的呢?通过检查发现他是被冻死的。一个没电的冰柜怎么会冻死人呢?其实是这个职员自己在暗示自己冰柜的温度很低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暗示的巨大力量。你是不是总是觉得自己不行,物理学不好呢?”她笑了笑,恩了一声。我说: “其实你也是被自己暗示了,再给你讲个故事吧!人们去动物园参观,发现一头大象被一条很小的链子锁着,看的人就奇怪了,这么小的链子怎么能锁得住大象呢?于是去问管理员,管理员说大象小时候也是很不安稳的,每天挣扎着想逃脱链子的束缚,但每每以失败告终,一段时间后它就安稳下来了,它想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链子太牢固了。现在虽然长大,链子根本锁不住它,但它已经没有了挣脱的想法了!”当我说完的时候,她睁大眼睛看着我,很不可思议的样子,我接着说: “其实你已经长大,现在的学习能力已经提高,但你一直受心理暗示的影响认为自己不行,即便行也不行了呀!所以,从现在开始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相信能学好物理和其他各个学科。”她点了点头说:“好的,谢谢老师!”

在晚自修前,我又找了一个学生谈话。王珏,比较安静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这次考试有点退步,从周记来看,他的文字里带着一股淡淡的忧郁或悲伤。听他姑姑和奶奶讲,他人很聪明,原来升高中的成绩不好,但后来进步很大,在高一结束的分班选拔考试中胜出而进入我们重点班。平时他与家人有说有笑的,但这个周末回家有点烦家人了,当问及成绩时则尤为不耐烦,并说自己很差了!

我与他面对面坐着,问他这段时间学习怎么样?他说:“还好,就是物理学不起来。”我说:“什么原因呢?”他说不清楚,我问他以前有没有这样过,他说初中时一次上黑板题目没做出来被老师说了,后来就开始怕学物理了。我问他进入高中后物理成绩怎么样?他说:“一般考80多分。”我肯定他说:“不错呀!”他笑了笑,我接着问他物理为什么现在学不好呢?他说:“就是怕自己不会,做题目的时候怕自己不会做,考试的时候也怕。”我说:“看来你初中的经历对你的影响很大,但从你高一的物理成绩来看,你能考80多分(我特意指出),说明你是有能力学好物理的呀!我给你讲个心理学实验,有人曾经做过‘人工印记’的实验,用邮票大小的湿纸片贴到被试者的皮肤上,告诉他说,贴上之后这块皮肤就会发烧。不一会儿,揭去纸片,皮肤果然变红了。还有人将一块金属硬币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说这块硬币刚在火上烤过,会把皮肤烫起泡来。没过多久,硬币下面果真‘烫’起了水泡,呈现了二度烧伤痕迹。原本不能发生的现象在心里暗示的作用下发生了,可以看出心理暗示的巨大力量。其实,你也是被自己暗示了,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实际上现在的你是完全有能力学好物理的。他抬起头看着我,有点惊讶的样子。我勉励他说,只要你相信自己,相信我能行,这种心理暗示同样能发挥作用,当然,是积极的作用。”离开的时候,他笑了,有点释然的样子。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以上两位学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暗示,并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我给他们的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指出他们的成长,肯定他们的成绩,并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但愿对他们有所帮助!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22:02:51 | 只看该作者
                            2、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样一则寓言,讲北风与南风比赛威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暖,使行人自觉在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在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案例分析
    周二上午课间,我因事去教室找一位学生,碰巧看到林晓俊同学在玩手机游戏,旁边围着一群学生,我二话没说就把他的手机拿了过来,一是因为玩手机游戏影响学习,二是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教室。
        周三上午生物课,其他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课,林晓俊同学却在蒙头大睡,我有意经过他的旁边敲打桌子,他一点反应也没有,而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却精神的很。我想他可能因为手机被我拿了有点情绪吧,过一会就没事了!
        周五上午生物课,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地听我讲课,林晓俊同学依然蒙头大睡,我特意走到他身边问:“身体不舒服吗?”而他一点回应也没有,美美的睡他的大觉。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开始与同学有说有笑!我真的有点生气了,什么学生嘛,竟然公开向我示威,但转念一想,他应该是因为手机的事情在跟我闹情绪,学生毕竟是学生,还是小孩子嘛!可是,这样下去对他的成长显然不利,我该怎样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呢?在办公室,我向段长求救,他给我支招说打电话给家长,征求家长的意思。我感觉让家长参与我的教育过程是无奈之举,在这里使用不是很合适。于是,又向另一个优秀的老教师求助,他的意思是要找学生聊,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做法是为了他好,不过,最好冷却一段时间之后再说。随后,我上网查找有关学生对立情绪的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因为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逐渐增强,他们总希望别人像对大人那样对待自己、尊重自己。有些对立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把作为大人的老师的意志毫无商量的强加给还是孩子的学生,容易引发学生的对立行为,这显然远离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在一番思考后,我决定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以退为进,化解对立情绪于无形中。周日晚自修前,我给晓俊同学写了一份简短的信,信的具体内容如下:
晓俊:
        对手机这件事情如果我的话有些过分或说话的语气不够友好,我深表歉意!
        对手机这件事情的处理我希望你能理解老师的立场,我拿了你的手机,一是想告诉同学把手机带到教室是不允许的,二是我想让你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上。你是个聪明的学生,我相信你的潜力,这次月考进步很大,如果你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上,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也许你会说,学生除了学习还有其他许多事情要做,我不否认,但学习至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想把我们班级带好,也想你学好,在处理事情中如果不小心伤害了你,我将深感不安!
        期中考试即将来临,预祝你在期中考取得好成绩!
                                                                                                                            徐老师

        晚读后,晓俊同学来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们能不能换个地方说?”考虑到当时有几个老师在场说话不方便,我与他一起走到走廊上。
        通过交谈我得知他用手机在淘宝网做生意,一个月还能赚一千多元钱,小小年纪经商头脑已经很发达了呵!在一番交流之后,我把手机递给他,他接过后笑着离开了,他对我的对立情绪在我对他足够尊重的前提下顺利化解,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学生原本不会与我说的信息,我与学生的距离也在沟通后走得更近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22:06:03 | 只看该作者
                                  3、赫洛克效应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
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
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一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反馈评价,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强化孩子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二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优于训斥教育。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多表扬,少训斥。
三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度的表扬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效果好。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都要讲究一个“度”。
要使表扬和惩罚都收到实效,关键是理解和尊重,凭敏锐的感觉和沟通的智慧对症下药。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案例分析
刮“毒”疗伤
  ——一个以赏识教育为铺垫的教育案例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二(3)班班主任,我们班是由原高一各班的精英组成的,学生整体表现不错,但个别同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自修课爱讲话、上课睡觉等现象。今天(周日)晚自修,叶(名字隐去)同学又趴在桌上睡觉,这不是他第一次睡觉,而已经是一个多月里的第十几次了,他也不是只在晚自修睡觉,平时上课、化学竞赛辅导也会睡觉,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听他高一的班主任说,他原来也这样,经常被原班主任教育,现在看来,效果似乎不佳!而这样的状态无疑会影响他的发展提高,也不利于班集体优良学风的形成。部分学生还可能在坏榜样的暗示下形成不良习惯,从而影响班级整体的提升,正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负面影响不可小看。如果把上课无精打采、经常睡觉看成一种中医上的“毒”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可谓中毒很深,并有身在毒中不知毒的味道,如果用药太猛怕伤身,用药太轻怕没效果。于是,如何合理用药成了一个问题。但既然已经中毒,毒性已然入骨的情况下,不仅要用药,更需要刮“毒”疗伤,正如华佗给关云长治病。
这位学生学习成绩还不错,在高一期末的分班选拔考试中胜出而进入我们重点班,总体表现还好,在不睡觉时是个朝气蓬勃的可爱男生,并有着很强的班级集体荣誉感。鉴于这样的情况,我想用“平时苦口婆心地说”这一剂药,怕是没什么效果了,因为他对药已经有了抗性,但他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倒是很好的品质,可以作为我与他交流的切入点。我采取的策略是先冷处理,但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做好事时表扬他,用赏识教育使他感受温暖并激发其身上的优良品质。平时他要睡就让他睡,只是偶尔让旁边的同学叫一下,以此表示我对睡觉是反对的,但并未做深入的谈话或批评什么的。在他为班级做了一点事情的时候就在班级里公开表扬,比如他上次对我运动会期间让同学学习的不满的表露,我不是批评,而是表扬他反映了同学的心声;上个星期与高二(1)班足球赛,我们班以5:2取胜,这次比赛是他发起的,原因是暑假时在浙大踢球输给了他们,他说一定要赢回来!于是,我在班级里又好好地表扬了他以及踢球的同学。我这样做正如中医上先用药剂调理,扶正祛邪,然后刮“毒”疗伤,以求痊愈。
现在,月考刚过期中考临近,而他又在睡觉,我想该是出击的时候了!在他整整睡了一节课后,我终于叫了他……
在办公室,我先问他:“为什么睡觉?”
他说:“有点困!”
我说:“昨晚没睡好?”
他恩了一声,我接着问:“怎么了?”
他说:“在玩电脑,玩到十一二点钟才睡。”他说的时候低着头,好像没说实话。
我眼睛看着他说:“那几点起来?”
他说:“早上十点。”
我说:“一天睡十多个小时也该够了。”于是追问:“十一二点钟睡了?”
他没说什么,低着头。我想他应该在进行思想斗争,就说:“从人的生理来说,十一二点钟睡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你应该是更迟的时候睡的吧?”
他点点头,终于承认是凌晨一二点钟才睡。
我顺势说:“对呀,这么迟睡怎么能不困呢?这样机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如果因为玩电脑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反对的,你觉得呢?”
他点点头说:“以后不会了。”
在了解了他睡觉的原因后,我开诚布公地与他说:“你一个多月来多次在晚自修睡觉,有时还讲话、扔东西等,对你这样的表现我很不满意。”说的语气很重,尤其在讲到“很不满意时”。然后接着说:“我一直忍着没说,我总觉得一个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同学应该会知道如何表现是好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趴在桌上睡觉,高二(3)班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我停了下来,他也没说话,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
过了一会儿,我打破沉默说:“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班级的学风会是什么样子?那不要我们高二(3)班好了,还要这个班干什么?”我很生气地说,把打开的抽屉用力地甩了进去。“从上次踢球来看,你是一个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我在班级里也表扬了你,我有点不明白,一个有着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怎么会在课堂上睡觉?”
他无语,若有所思,我停了几分钟接着说:“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他说:“没有,有时困了就想睡,后面的课精神会好些。”他的表情有些无辜的样子。
我说:“你这样的表现会给其他同学什么印象?会给老师什么印象?同学会说我怎么不管,老师会说我们班怎么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那么这样的一个班级会是一个好班级吗?”
他眼睛看了看我,又低下了头,我想他的集体荣誉感在起作用了,于是稍稍打住,然后转移话题说:“对你个人来说呢?这又会导致什么的结果?这次月考成绩不理想,与上次选拔考试相比退步很大,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他说:“前段时间心有点散,有点影响学习,月考后刚开始好点了,但现在……”
我问:“那你学习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关于目标我在暑假已经让学生写过,他的目标是努力考上重点,保证二本,我现在明知故问,为的是让他再次清楚自己的目标。
他说:“有。”
我问:“什么目标?”
他说:“努力考上重点,至少上二本。”
我肯定他说:“有目标是好事,那你对自己有没有严格的要求?”
他不支声,我追问:“有没有?”
他说:“没有。”回答的声音很低。
我说:“没有行动的目标有什么用呢?定目标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我要当总统、我要做老板、我要成为科学家,说说多方便呀,但如果没有实际行动,这样的目标无异于空中楼阁!朱镕基总理说我们温州人‘睡得地板,当得老板’,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我要赢的精神,温州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他揉揉眼说:“不能。”
我进一步说:“对呀,没有付出怎么能赚到钱!作为学生的你只定目标不行动,就好比一个人只开店不用心做生意,怎么能赚钱?如果做生意的只知道睡觉,谁还会去他的店里买东西呢?从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你想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时间如流水,逝者如斯乎!接下来怎么办呢?还继续这样睡下去?”
他说:“不会了。”
我说:“如果再睡呢?”
他迟疑了一会儿说:“跑步10圈。”
我马上说:“这是你自己说的,不管我看到还是同学反映,在课堂上,也包括自修课,只要有睡觉行为,你跑步10圈!”
他说了声:“恩!”
一次酝酿已久的谈话在他的一声“恩”中结束。
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他已经没有在课堂上睡觉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再度展现,学习上也取得了位居年级前矛的好成绩。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多么顽皮的学生,无论多么冷漠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被别人赏识。赏识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这种情感因素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在这个案例中我正是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其体验被赏识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内在的发展需求,这为后面的教育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教育效果的取得。后来在批评的教育中我声色俱厉,但并没有挖苦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地从学生个体和班集体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有效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集体荣誉感。
      现在有些老师认为赏识就不能批评学生,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赏识不是对学生的简单表扬。因为表扬往往是学生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而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学生,通过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其次,要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只不过主张批评适度适时,惩罚也以不伤害学生的尊严为前提。而且,批评和惩戒应该是明确针对学生所犯过失,当学生因为智力问题学习不好时,就不应该用惩戒的方法。事实上,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我们如能对学生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学生完全能够感受到这种爱,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把青少年比喻为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灌、施肥、剪枝和除虫。如果我们把表扬、鼓励、赏识当作施肥浇水,那么,批评乃至惩罚就是剪枝、除虫。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07:33 | 只看该作者
                                           很感人的故事——《只有你能欣赏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 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12:58 , Processed in 0.1064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