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雪猫:“短斤少两”的歌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6 04:4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短斤少两”的歌词


现在,我们听到的歌词,有好多缺乏纯粹的教育性,反倒包含着好多功利性成分,这样极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有这样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两句歌词曾经风靡大江南北,震撼于歌舞,交诵于论坛,仔细看看词作者(暂且隐藏,不便于公开),乃是我国著名人士。著名人士之手的东西,好多人传唱自然没有过多的疑心在里面,什么崇拜,什么鉴赏,什么词曲相映,浑然成为一枚高尚的艺术品,值得大家好好读读、唱唱、品品。

昨日中午,校园广播里又播放包含这句词的歌曲,声音颇为宏大,预测方圆十里、村舍八里的农人耳门里无不灌输到“我把歌给你,你把微笑留下”的似乎有诱惑的闷逗。

我一向十分崇拜知名人士,但,我却喜欢从他们的笔下找找不带肉的骨头。是不是我有些老态龙钟的样子,事实可以证明,先看看这两句歌词的不利成分——

一个“请”字,含着我的乞求,一副可怜虫的样子。别人不要,为什么非要塞去“我的歌”,目的何在?看看下句“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原来送歌的目的是为了讨得一种微笑,这是何等的一种悲楚?如果把此歌放在校园里传唱,这是不是说明了“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易,难道教育需要这种“付出就必须得到回报”的结局吗?

这里面暗含玄机——教师的付出,是为了索取精神上的回报,这样权衡完全贬低了教育工作这份极其圣洁的职业。我们想想最近一个时期各地发生的校园事件,关于校长的、关于教师的、关于学校附近的公职人员私营业主,在那些丑恶的行径后面,无不说明了一种为了享乐而畸形享乐的心态,这就是教育的病态。这种病之所以蔓延而无法根除,依我看,还不是萌芽在类似于不起眼的“歌词”上。

我或许想得太多了。或者,我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这要让别人去评判。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我还要问问:我的歌,为什么要你带回家?难道说老师的付出是为了给孩子的家长看的?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自然,我的歌只能让孩子独自分享。词作者如此深情,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中国古代把文人成为“骚客”,如今,文人有些“骚”味,这岂不是成了狐狸精的屁股后面放骚气?我小时候,跟着爸爸去山里。一只狐狸逮走了我家的一只鸡,爸爸当即唤狗去追击,那只大黄狗追着追着突然改道了,当时,我很好奇,爸爸说:“哇,那只狐狸又放骚气了。”从那以后,我才知道狗的嗅觉是如此灵敏,而人呢?四川灾区,有搜救犬参与救人,当时,我想:人类是不是可以抓些狐狸救人呀,狐狸的嗅觉一定不亚于狗。

人的认识都有一种定性,即凡是已经看糟糕的,总认为没有一丁点的好处。现在,我们是不是拿出怀疑一切的勇气,平反本该看惯的事物。我是一个在领导眼里不听话的老师,最近,我努力贴近于时局要求,学学随大流、顺大势,结果,还是多说了话,得罪的全是领导,可是,老师们对我很喜欢。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我对这歌词,是不是试着改一下:“请把我的歌,不要带回家。请把你的微笑别留下。”和几个老师商戳,他们认为“我有些自私,独享者。”我仔细想想,的确有这意思。他们让我进一步修改,我无能为力。看来,满桶水不溢,半桶水咣当。吹毛求疵也没有好处。不过,吹毛,也是一种觉醒,至于求疵如何,不重要。教育重要的不是结果,关键在于过程。只要过程做好了,自然就有好结果可吃。

质疑权威,从最简单开始。掘出糟粕,从脚下开始。发展教育,从细微处做起。

份量不够的歌词,我们坚决不唱;水分不足的土壤,我们坚决不种。“短斤少两”看起不是大事,往往,小事是大事的开始。

我们一切从小事做起,但,我们千万不要做小人,做坦荡荡的君子吧,我的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3 11:01 , Processed in 0.1222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