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鲍鹏山:穆涛的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1 14:0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穆涛的散文 (201
写文章,最高境界是先把自己修炼成圣贤,如孔孟老庄,即便述而不作,也自立德立言,功业不朽。其次是把自己修炼成烈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李大钊一般悬颈绞架,犹自张望着赤旗的世界。最不济也要保持着心灵的敏感———在不能当圣贤英雄的时代,至少心智健全,感觉正常:如阮籍,至少能感觉到时代的不对头,能明白自己被压迫着是在受苦而不是在承欢,从而能有被侮辱感并觉得痛苦。其实,作为一个作家,良知有时是这样的一种扭曲的状态:在不能说出真理甚至不能说出真相的时代,至少应该感受到痛苦并表达痛苦———哪怕是绕着弯子很艺术地表达痛苦。
  以上的文字是读了穆涛的散文集 《先前的风气》后,莫名其妙写下来的。读一本今人的散文集,联想起散文的历史———那是说明,我感觉到了,《先前的风气》是承绪着散文的文脉的,是承接着先前的散文风气的。是立德立言之文,是敦厚风气之文,境界高迈,超越是非,文字厚道,几乎圣贤气象,直接最高境界。
  穆涛的文字在当代作家里是一流的文字,规范正道又幽默亲切,简约含蓄又意蕴丰足。规范正道看起来是文字的基本功,但是,当代很多作家却并不具备这份基本功,这份基本功是建立在对古代汉语娴熟掌握的基础上的,很多当代作家的古文修养显然不够。规范规范,那是规矩和模范;规格规格,有规才有格。有规矩,然后才可以说有高格。文字是有规矩的,是有门第的,是有身份的,是有等级的。
  规范了,才能正道。规范是语法和词法,正道则是一种风格,它来自于作者的语言修养———他能判断出哪种语言风格是有境界的语言,有身份的语言。举例而言,这样的作家,自尊心也使他不会写出诸如:“你有吃饭吗?我有”这样混血的句子,混血的句子,也是混账的句子。汉语是有文化的语言,因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大家辈出经典汗牛充栋,汉语身份高贵,气象万千,用汉语写作,有点像和大家闺秀谈恋爱,你自身得有些教养,至少得有对于文化的敬重,否则就如同高衙内调戏林娘子,那不是爱情,是对语言耍流氓。对语言的敬重,也是作者内心正道的体现。读穆涛的文字,因为其文字的正道,我就感觉他为人的正派,他在面对语言时的本分谦恭恪守规矩,使得他的文字呈现出一种高贵的气质。
  但穆涛并不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他自有一份轻松幽默。有意思的是,他的这种幽默往往还不是出于文字效果的考虑,而是出于他轻松自得云淡风轻的态度:他可以举重若轻,他可以哀而不伤,他可以怨而不怒,他可以乐而不淫。穆涛的风格来自于他性格,文字来自于他的气质,机智幽默却出之于憨诚厚道。因为他总是洞悉人心,所以不免常常幽你一默,机你一锋,但宅心仁厚,所以他常常是仁厚包裹着才智。他说事,总是留有余地,这是他世事洞悉,知道凡事都有因果,而因果不止一端,故不可极端。他说人,也是心存宽恕,这是他人心体谅,知道凡人都有苦衷,而苦衷不可尽悉,故不可究悉。他讽世,更是怨而不怒,这是他意在匡正,知道兴亡都有气数,而气数总有消息,故不可勉强。他热讽你,你心中五味杂陈但脸上却挂得住,因为他从不撕破了说;他冷嘲你,你感到切肤之痛却并不由此积怨种仇,因为他从不抵死了说。让你脸上挂得住,给你生路,这是他的厚道处,这种厚道,体现为文风,就是圣贤气象。所以,穆涛的文章,让我们想起先前的风气———文章的气象,就是人的气象。
  再説简约含蓄。简约含蓄历来是语言的最高境界,它的根源也在人的境界。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哓哓善辩固然不是含蓄简约,但简约含蓄也不是吞吞吐吐闪烁其词,而是言简意赅,要言不烦,不是心中有鬼而是心中有分寸,不是想隐瞒什么而是要折衷什么。这种折衷分寸的根据是:这世界上,有大的原则,却也有小的通融,大处要分明,细处宜模糊,若一味计较到最后,反而没有满盘道理了。东方朔感叹:谈何容易!知道谈何容易,才能做出圣贤文章。
  穆涛的文章谋篇布局上也极有特点。我们这一代,读中学时读的是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大家,三大家固然有其魁伟杰出处而不可妄加菲薄,但其不足处也毋庸讳言。他们都布局精心而结构精巧,却又动辄升华主题而文风浮夸。以文章的精心布局来重置现实中的时空关系从而再造现实粉饰现实,布局越是精心,对现实的扭曲越是严重,对事实的遮蔽越是严实;越是升华高超,越是虚情假意,浮夸空泛。影响所及,几代人很难脱其窠臼。但穆涛几乎把这样的风气洗刷殆尽,他提笔为文,不知何处下笔,又何处不可下笔,如同高明的画家,在一张白纸上,东一笔西一点,毫无心机,让我们莫名其妙,但到了最后,待意义水落石出,竟然万象毕呈,纤毫毕现,处处妥帖,无一笔不在其位,无一点不得要领,令我们喟然而叹。东坡先生说他的文章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穆涛的文章,则给我不当行也行,有何不行,不当止就止,无不可止的感觉。这种谋篇布局,已达到不谋不布,篇局自在的神妙境界。盖穆涛撰文,用心不在文章,而在自家心意兴致,本自乘兴而行,兴尽自然可返,彼处既可起兴而行,此地有何歇不得处?文章不是文之彰,文章乃是心之迹,是心灵行迹,心行文显,心息文寂。
  新时期以来,散文中“文化大散文”奇葩独放,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但这种以宏大叙事为基本特色的散文,却也常常粗疏空洞甚至矫情,不仅缺少与宏大的规模相应的思想的厚重,甚至连一些基本史实和文本解读都不得要领,而其矫情煽情处,则正让我们又看见“三大家”的“升华”套路。跳得出跳不出前人窠臼,正可以验明作者的才力。穆涛散文,文化深厚却篇幅都不长,大多数只有千把字,我暂谓之“文化小散文”。大者,往往有小算盘,小者,常常具大气象。穆涛的《先前的风气》,虽都是短小篇什,却是有良知的剀切之作,有德性的济世之文,有智慧的觉人之言。盖其真有文化,从而小而深厚,小而广大,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这是为文者的基本立足点和职业良知,今日操持文字者,多少人无此能力,多少人甚至无此意思!
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7月1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45 , Processed in 0.0810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