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华栋:最喜欢的书反复阅读 | | |
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出版作品多部,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消息》《正午的供词》《教授》等。现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我读书经历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或者说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这是一个人一开始接触书的时候,他就像一张白纸,他什么都吃进,他求知欲极强,因而他必须、他非常想也非常需要读书,于是他见书就读了。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都是这样,很少有我不读的书,凡是我见到的、感兴趣的,我统统去读它。不加鉴别,没有太多选择,凡是应该读的书都去读它。小学的时候,大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红楼梦》全是文言的。我半懂不懂,连蒙带猜地读完了它们,有些地方还配合小人书看。中学的时候,对王蒙以降的一百多个当代作家发表的作品,我大都阅读过。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课本陈旧,我只好一方面阅读先秦以来的文学作品,读莫言、苏童等十几个当代所谓“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全面阅读西方大师级作家的作品,像莎士比亚、歌德、博尔赫斯、海明威、福克纳等。我当时还有一个梦想,当大作家,就是必须要把文史哲都打通,那种畅快读书的感觉,真是很过瘾。不过,我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读书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读一部分你特别喜欢的作家作品。这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兴趣和兴奋点在缩小范围,也许他们只有十几个人,但是,你应该读他们的全集和文集,甚至还该读有关他们的传记、研究资料和他所处时代的其他背景资料,这样,你就会把这些作家吃透,你会明白,他们在他们的时代里,到底是如何写作,这些作家和他的时代的关系是如何的。这个阶段,我喜欢的作家,大约剩下了不到30个,主要是一些西方当代作家,也有个别中国作家。
然后是读书的第三种境界,这个层次或者境界,我现在还没有到,那就是,只读一本或几本你最最喜欢的书,或者反复阅读你喜欢的一两个作家作品,然后精心研究他的作品,像掘地三尺一样去读这本书。这个境界是困难的,是很难达到的。很多人在读书的第一重境界之后,就消失了,不再读书了,因为后来的生存把他压垮了,他们没有通过读书去发现他自己,然后他就消失了。
最近这几年,有些人在说读图时代来临了,这成了近年的一个风潮。但只要人类还在使用语言,文字就不会死,由文字引发的人的想象力,也会更丰富,所谓的人们只读图不读文字的时代,永不会存在。所以,现在我只是经常重复阅读一些我最喜欢的书籍了。
■推荐书目
◎《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王蒙) 读王蒙的书,你就可以找到重新进入中国文化的文脉,由他上溯,就会到达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在那里,我们也许可以找到思想和智慧的慰藉, 并作为个体生命,来适应我们这个伟大而独立的文明在全球化时代里的艰难、痛苦而辉煌的转型,因为,作为一个古老的独立于西方的文明,我们有我们的思想体系、智慧和那些真正的智者。
◎《别样的色彩》(奥尔罕·帕慕克) 这是帕慕克的随笔集,涉及艺术——他是一个美术鉴赏家,来中国的时候在琉璃厂买了四万元的中国美术书;城市——他大学学习的是建筑学;书籍——毫无疑问,他还是一个收藏了大量书籍的人;生活——他结婚、生女,离婚,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世俗生活的全面观察。一本有线索可循的美妙的书。
◎《寻路中国》(彼得·海斯勒)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记述了作者沿着长城游走在路上的见闻,以及在怀柔一个偏僻乡村的生活经验,还有在浙江温州的小县城里的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结合了犀利的幽默感,让我竟然看完了全书。记者腔尽管有一点,但是都经过了作者独立思考的心灵的处理。用他者的眼光看我们,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那么,拿起来这本书吧,让我们用镜子看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改变,大地上的,人心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