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编不出一套好的小学语文教材
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特稿是围绕上海作家叶开和女儿乔乔如何对抗语文展开叙述的,女儿的对抗办法是大量阅读《哈利·波特》《格列佛游记》等经典名著,爸爸的对抗办法则是给《语文教学与研究》开专栏,批判“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同时帮助孩子将教材中汲取的垃圾给倒出来,父女俩之所以要这样对抗语文,盖因为教材包括教法实在太烂了。
一本由郭初阳、蔡朝阳他们编写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出版,一套由叶圣陶编、丰之恺插图的《开明国语读本》的重版,犹如两枚重磅炸弹射向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此期冰点特稿更是像一把锋利的柳叶刀,将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勾画、挑刺,彻底暴露了教材的可恶面貌。
奇怪吧?建国60多年来,偌大的中国竟然编不出一套像模像样的小学语文教材,学生和家长反而要把70多年前出版的《开明国语读本》视为至宝,这不仅是编辑的悲哀,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有那么多现成的中外名著可以选编,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编写,可为什么就是编不出一套好的语文教材,到底是什么原因?
根本原因就在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外人有所不知,编写者并不能完全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识文断字的需要编选教材,而是要按照教材编审委员会预先框定的宗旨、范围来确定课文,凡是入选的课文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党和国家某个特定时期的政策策略及政治方向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说,教材并不单是教会学生识文断字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增强爱国主义感情等,结果造成了语文教材承载了太多语文知识以外的负累,如道德教化和意识形态。
比较一下两种教材,我1966年入学开蒙的第一课学的是“万岁”课文,70年前的孩子在《开明国语读本》第一册第八课的“新国文”中学到的是“天地日月”四个字,你说,哪种教材更受学生欢迎?当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会再编“万岁”课文了,但要体现意识形态的编辑意图则并没完全放弃。就以人教版的教材来说,12册共计46篇,平均每册4篇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
这并不是说语文教材不能涉及“思想性”和“政治性”,而是要看选择什么样的思想和政治内容。美国的教科书也是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只不过其“思想性”关乎好的公共生活。对此,徐贲先生举了由Pearson公司出版的英文教科书(Literature:ReadingandLanguage)为例,举证在美国即使是一本传授与文学有关的知识的英文教科书,也强调“思想性”,只不过它不是灌输某种权力意识形态的教条,而是启发学生思考一些与好的公共生活有关的认知、判断、价值观问题:真实、好坏是非、不同知识重要性的区别、个性和个体尊严、群体身份认同和塑造。(9月24日《南方网》)
与美国注重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传授普世价值的思想灌输不同,我们的编辑太急功近利了,他们必须配合每个阶段的政治运动随时调整政治方向,选择迎合时代需要的课文,而苦就苦在他们往往来不及跟风,因为我们的政治运动经常是一波接一波,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编辑就只能随着政治动向的改变转移不断调整编辑思路,选择一些临时性的旨在思想灌输的课文塞给学生和老师,根本不可能像美国的同行那样,能够一劳永逸地完成思想灌输,因为体现在美国教科书中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具有恒久的价值,而且还是普世的。
在用什么样的“思想”灌输给学生的问题没解决好之前,估计,我国很长时间难以编辑出版一套好的小学语文教材;反之,当这个问题解决后,广大中小学生才有望拥有一套自己喜欢的教材。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