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母语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0 08:3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母语教学设计案例评析作者:杜红梅 - 近日仔细阅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有教学设计的案例,顿觉耳目一新,其教学设计所彰显的特色和关注点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有很大不同。本文选取了众所周知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加以译介,力图为我国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打开一扇近距离接触美国母语教育的窗口,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求取借鉴,博采他长,完善自我。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读前准备
  补充背景
  讨论政治运动:让学生了解美国首都华盛顿经常会发生游行事件,人们聚集在白宫前呼吁政府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在1963年发生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呼吁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补充练习
  
  针对非本族语言学习者
  复习回顾重点词语:与学生一起复习回顾下列词语和它们的意义,要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American Dream:即每一个美国人都愿意努力奋斗而实现的一个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标志一个人好坏、强弱的内在的东西。
  oppression:残酷的统治。
  transformed:变化。
  选择性活动
  读节选:读《我有一个梦想》的节选原著,训练流畅地读,鼓励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质疑、推理、预测,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
  
  阅读过程
  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辨别典故:学生边看书边听现场录音,感受当时的气氛。
  再次播放录音,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辨别讨论这些典故:
  “我们坚信……”
  这是《独立宣言》中的典故,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完全独立的北美合众国,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则,如自由、正义、人人平等。人们坚信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力量源泉。
  “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唱……”
  这里指的是自由的爱国赞歌。
  “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这首抒情诗来自一首黑人圣歌,奴隶们在田里劳动时经常唱这首歌。
  你还可以指出在演讲词中多次提到的南部各州,使学生了解这些州直到内战时仍然保存着奴隶制度,种族隔离在南方的乡村地区事实上仍然存在。黑人仍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际上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平等,一些权力运动的战争也多发生在这些州,才使得不公平的政策逐渐得到改善。
  
  读后活动
  可供选择的活动
  讨论典故的运用:和学生一起讨论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典故,让学生思考马丁·路德·金为什么引用这些著作,如果需要的话,向学生明确在《独立宣言》和《黑人圣歌》中所提倡的人人自由、平等的梦想事实上并没有实现,特别是对于非洲裔美国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游行和所领导的民权运动目的都是使人人平等的梦想变成现实。让学生讨论这些典故的引用能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演讲词比较:让学生比较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和亚伯拉罕·林肯葛底斯堡演讲,看看两者是否有同样的价值和信仰,并进一步对自己的答案加以解释。让学生思考:两人若生活在同一时期,内战或权力运动时期,会支持对方的观点吗?
  听说训练:让学生模拟演讲。先听录音,感受演讲的气势,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发音、重音、停顿和语调。如果整篇演讲词太长,可以每个人准备一两段。学生也可以观看录像进行模拟。他们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而获益匪浅。
  
  词汇发展
  复习大意
  练习词的类推:为了使学生完成练习1(略),复习下面的词及意义(略)。针对非本族语言学习者
  练习根据上下文填词。
  非本族语言学习者可能不知道查尔斯·狄更斯《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中的吝啬鬼斯克鲁奇(EbenezerScrooge)和他的家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练习2(略),给学生讲述这个吝啬鬼的故事。他在圣诞夜被三个圣诞精灵拜访,三个圣诞精灵想方设法使他明白了自己一生的奋斗除了金钱一无所有。通过和三个精灵交谈,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才发现原来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他变成了乐善好施的人。
  学生熟悉了这个故事后,用幻灯片出示练习2(略),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帮助。
  上述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目标的内在生成性
  这则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外还以旁注的形式呈现核心技巧、相关资源、历史链接、教师建议等材料。这些内容通过活动或建议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涉及的一些概念;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资源,以及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在特定的课节中的建议;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品生成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使读者在解读过程中做到知人论世。它们也告诉教师在本课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如使学生明确《我有一个梦想》和亚伯拉罕·林肯葛底斯堡演讲的联系。
  这则教学设计并没有预先设计整个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施过程中它除了词汇发展方面的知识目标外,还比较注重过程和方法中的文化认同目标。据此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民主化进程,进而聚焦文化认同,张扬民族个性。可以说其教学目标是内在的、隐性的,是蕴涵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这样使教学目标达到了内外的辩证统一,既关注基础知识如词汇的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体现了母语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了蕴涵在母语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第二,阅读教学清晰的阶段性
  这则教学设计的阅读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在阅读前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复习回顾有关词汇,提供可供选择的阅读活动;整个阅读过程则是围绕主题讨论演讲词中典故的使用;阅读后是讨论典故的作用、同类演讲词比较以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模拟性演讲,最后还有对非母语学习者提供的活动。在读前、读中和读后渗透了相关资源链接、技巧指导、历史链接、教学建议等。统观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和边白处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则教学设计虽然内容丰富、资源众多,却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理解典故,因为演讲词中引用的典故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与演讲者所要阐发的观点是一致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师生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明晰、连贯、前后一致,真正体现了纲举目张,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价值性
  这则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大量的移民现象使得美国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差异很大,学生的需求也丰富多彩。这则教学设计在满足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水平的基础上,在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方面也作了力所能及的探索,即它采用了异质分组的方法,把具有不同资质和特长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学生通过各尽所能在合作中达到共同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分享别人的观点和资源。此外还有专为非母语学习者设计的教学活动、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而提出的教学建议以及本民族母语材料。这样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弱势群体,通过一些活动为他们参与教学、表达自己见解、进行有意义学习搭建了平台,真正体现了最大限度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内在价值落到了实处。
  第四,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深入性
  这则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读节选、讨论典故的运用、演讲词比较、听说训练等几个教学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特别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建构、注重体验、敢于质疑。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关注点不仅在于解读文本,也在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过程。如读节选要求学生读《我有一个梦想》的节选原著,训练流畅地读,鼓励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质疑、推理、预测,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这里的预测、推理、评论策略激活了阅读主体全部的精神资源、阅读欲望,引领、推动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全力以赴地与文本进行碰撞、对话。讨论典故的运用让学生边看书边听现场录音,感受当时的气氛。听说训练则让学生模拟演讲,听录音感受演讲的气势。这两个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与当初演讲现场类似的环境中,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和激情。让学生辨别讨论典故的运用,比较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和亚伯拉罕·林肯葛底斯堡演讲是否有同样的价值和信仰,则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进行分析,对运用典故的意义作出评价,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体现批判精神,在反应、评价的过程中凸显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而且能够对理解过程进行内部认知监控,使阅读教学扬弃技能观,走在策略教学的大道上。
(本文发表于《语文建设》2009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7:21 , Processed in 0.0840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