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研究应景文章通用模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2 17:5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研究应景文章通用模板

名先鉴 少雄

在阅读中,从现实的未刊和已刊文章中,先鉴发现一种教育研究应景文章通用模板。

标题是:

建设[新概念名词]:(地方)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地方”一词或无或有。新概念名词如: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经济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型城市、地方经济、地方文化、等等。

导语是研究背景简介,通常不包括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简述。导语或无标题,或有标题,如“导论”或“引言”。导语开句通常是:

自[新概念名词]初提出以来,[范围名词]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发展[新概念名词],建设[新概念名词]。作为世界人口资源第一大国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

第一章或第一大部分及其小节是:

一、[新概念名词]+ 的 + 内涵

(一)产生背景

(二)概念分析

(三)未来展望

在“内涵”一词位置,也用“意义”或“界定”或“由来”。

第二章或第二大部分及其小节是:

二、(地方)大学在[新概念名词]建设中的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新概念名词]的重要性

(二)要自觉肩负起建设[新概念名词]的责任

(三)要善于履行(地方)大学的使命和发挥(地方)大学的作用

在“重要性”一词位置,也用“必要性”或“紧迫性”。“建设”一词,也置于[新概念名词]之后。

第三章或第三大部分及其小节与小小节是:

三、在[新概念名词]建设中(地方)大学的作为

(一)要树立建设[新概念名词]的办学愿景

第一,要有实现愿景的策略

第二,要有实现愿景的执行能力

第三,要有实现愿景的路线

(二)要培养[新概念名词]建设的新型人才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新概念名词]公民意识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新概念名词]生活方式

第三,要着力打造[新概念名词]建设的新型人才

(三)要在科学研究中和社会服务中切实作用于[新概念名词]建设

第一,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转移调整科研思路

第二,要改变科技服务的理念

第三,要改革科技服务的体制与机制


结论是:

四、结束语

在“结束语”一词位置,也用“结论”或“余论”或“希望”或“期望”。
结论部分的收结句通常是:

中国是世界人口资源第一大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是,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不是高等教育强国,要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人力资源大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必要加速[新概念名词]建设。(地方)大学,必须把建设[新概念名词]当成自己的使用与责任,否则,建设[新概念名词]会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几条基本规律。一、此模板见于各类教育研究文章,作者只需或只在做替换练习。二、此模板深得地方院校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青睐,广受教育改革或教学改革研究票友喜爱。三、文章写作、投递与发表速度快,从动议到发表,一般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7:58:55 | 只看该作者
教育与教学研究通用文章模板
名先鉴 字 少雄

在阅读中,从现实的未刊和已刊文章中,先鉴发现一种教育研究通用文章模板。

标题是:

(关于)+[研究对象词]+ 的 +[量词] +[名词]

“关于”一词,或无或有。研究对象词如: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量词如:五个、几个、若干、等等。名词如:问题、思考、策略、等等。

导语是研究背景简介,通常不包括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简述。

第一章或第一大部分是:

一、[研究对象词]+ 的 + 内涵

在“内涵”一词位置,也用“意义”或“界定”或“由来”。

第二章或第二大部分是:

二、[研究对象词]+ 需求 + 分析

在“需求”一词位置,也用“必要性”或“重要性”或“紧迫性”。

第三章或第三大部分是:

三、[研究对象词]+[量词]+[修饰词]+[名词]

研究对象词、量词、名词与文章标题基本对应或相同。修饰词如:基本、关键、核心、主要、重要、重大、等等。
    第三章或第三大部分是文章主体。包括如下小节,标题如:

一)师资建设是重点

第一、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
(二)教材建设是基础
(三)课程建设是核心
(四)实验室建设是重心
(五)实习基地建设是要务
(六)评价体系建设是关键
(七)制度建设是保障

第一小节,在“师资”一词位置也用“专业队伍”或“教学团队”或“专业团队”,在“重点”一词位置也用其它词;同时,第一小节经常分若干小小节。第二小节至第七小节,在“基础”、“核心”等词位置也用“核心”、“基础”等词;即将“重点”、“重心”、“基础”、“关键”、“核心”、“要务”、“保障”、“前提”等词(可能是采取抽签的方式)分配使用,每小节标题中放一个,基本做到不重复。

结论是:

四、结束语

在“结束语”一词位置,也用“结论”或“余论”或“希望”或“期望”。

    还有几条基本规律。一、第三章分为若干小节,其它各章通常不分。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文章,第三章不一定有四、五两小节。三、此模板见于各类教育研究文章,作者只需或只在做替换练习。四、此模板深得地方院校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青睐,广受教育改革或教学改革研究票友喜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9:26 , Processed in 0.0731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