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在当今中国语文教学 “文选型”成为语文教材的主流情况下,有必要确认“选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发挥方式。以功能效用的不同,他认为,理想教材中的选文大致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要明确这四种类型的差异,则必须可从他们位属的不同概念以及呈现方式、功能效用、处理价值来分别做一个对比: 王教授提出的语文教学四个概念:1、语文课程目标 2、语文课程内容、3、语文教材内容、4、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指的是学习语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即语文素养是什么。(目前我国的课程标准即属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即为了达成语文素养目标,一般应该教什么。语文教材内容则是指“用什么去教”,它是教材编写者必须思考的用什么样的教材才可以达成课程内容的问题。而语文教学内容则是指教师面对学生,实际上教什么的问题。 从这四个概念建立的框架内容来看,除了定篇本身就是课程内容以外,其余的三种类型是则属于隐含课程内容的教材内容,只是一种达成课程内容的途径。 定篇本身就是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它自身的文本就代表着学习语文需要“见识”,需要了解的经典篇章,因此,教材选用时,则注重文本的原生价值,即作品自身承载的语言、文学、思想魅力。如英国教材选用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国教材的李杜诗歌、鲁迅等人的白话文著作。 例文是用来佐证一些感性的语文知识,它体现的是教材赋予的教学价值,即例文里共同的法则(词法、句法、章法)。因此,其选文特征着重于已经成型的知识点,而不去顾及篇内的其他方面,只把教材内容的处理重点放在有限制的、特定的点作为法则呈现的例子。 样本的功能在于提供样品,为学生正在阅读或将要阅读的书籍获得一种可供使用的技能。因此,在选取教材时,它所注重的是与真实阅读相联系的样本。 用件的功能在于从内容上提供的道德思想、科学常识,为下一步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起点。因此,其文选选择的应为道德、科学读本材料。 在理想的教学编排中,定篇不承担附加的任务,它的重点只在于欣赏和感受。其文本传递信息是不俯就学生的,不管学生的自身遭遇、阅读情趣的。它作为经典的存在,允许标准答案的存在。当然,这种标准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在教材选用时,应提供关于“定篇”的来自多位权威学者不同方面的阐释和解读,使经典自身的魅力尽量完整地让学生得以欣赏。(黄玉峰老师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不是按定篇在教?可以传授) 例文的功能在于验证法则,某一篇、某一段选文是无法让例文的功效获得全面性呈现的。因此,例文在理想教材的编排上应不注重篇,尽量不让干扰知识点的其他文字出现,同时提供多份呈现一类知识的段落。同样,在样本的编排上,也以侯选式及开放式为编排特征,提供多篇可供学生根据现实需要选择文本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获得最接近真实阅读的技能训练。 用件本身只是材料,为了减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它的编排需要附带从材料中提取以供选择的材料,活动方式。 综合以上从不同方面的区别,四种选文类型的差异性已经可以分辨。另外我们还需要从中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从当前语文课程体系来看,在语文课程目标之下并没有呈现出清楚地课程内容,该教什么才能达成课程目标所要求的语文素养,完全依靠教师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课程目标的理解。在这个前提之下,我国语文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用在:揣摩教材编撰者的“意图”上;按教参所提供的结论去“理解”课文;想出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老师对同一篇选文会有不同的内容,优秀的老师以自身的学养敏锐地使教材效率的发挥最大化,而一般地老师则在耗费大量精力之后,不仅无法完成课程内容,还会导致课堂上大量非语文的,或者是语文的但却连教师本身都“说不清”的东西出现。 因此,王荣生先生提出四个选文类型的教材编写方式,就在于明确各种选文的功能所在,为教师完成课程内容提供工具,提供可以明确使用的方向。 另外,四个选文类型的提出也有助于建立教材编写的基本准则,即教材编写该选用什么样的文章,改变目前我国教材中选文价值体系不均衡的现象出现。同时,它的出现也构成了研究语文课程、教材乃至教学的认识框架,为“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提供实践的平台。 这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王荣生提出的四种选文类型是建立在理想教材的基础上,其类型也并非和现有的教材编排可以划为等号。也就是说,你不可以拿出现有教材中的一篇文本来确定它是定篇还是例文、样本、用件。同样,也不能去说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处理是定篇或者其他类型。这里面就存在着两种错误认识。 首先,我们从四个类型的差异可以看出,去选文特征、呈现方式就与现有教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定篇的阐释、样本的多选化、用件的议题和活动。我们目前的教材中基本上属于整篇的、互无关系的选文。即使被整合在同一单元,其联系也在于编者强加的意图。文本也大多以文质优美、富有思想内涵、切合学生实际为选用原因。这既缺乏定篇的统一认识,也缺少例文、样本、用件的选用特征。 以古诗《枫桥夜泊》为例:以一首古诗〈枫桥夜泊〉来看,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通过吟诵来题悟诗境上,则为定篇,放在了解诗歌意象上,则为例文,放在利用诗歌意象进行诗歌解析则为样本,而补充若干材料之后,将重点放在学习诗人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甚至去调查认识唐代苏州的风俗习惯上则为用件。 在这里就牵扯出一个课程体系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即“教什么”和“适合谁”的问题。在当前教材未明确类型的基础上需要重视,在理想教材出现后仍旧需要重视。 其二、王荣生提出的“教材内容教学化”强调无论什么样的教材,都必须在内容处理上贴近教学实际要求,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这个观点强调的特性在于教学课堂和教学内容的双重复杂性。因此,机械的运用这四种类型去设计教学内容、去参照教学实际是有害无益的。 例如,在课堂教学内容处理上,无论是现有教材还是理想教材,都不应该出现单纯的某种类型的做法。例如:在一节课中,单纯的体现语文共同法则而不试以引导实践;单纯地体现欣赏而不去了解语言表达的魅力、体验探求真理的快乐、单纯地强调内容认识,活动实践,而不去获得语法知识,不去追求阅读训练。这样的课堂都是不存在的。 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课堂案例也可以看出,有效课堂甚至生命化课堂更多地是综合了四个类型的不同功能进行方法上的取舍或者选择。 王荣生先生在其编著〈语文教学重构〉强调教材的创生和重构。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教材的类型分别其实只作为一种教材编排和教学内容取舍的研究切入点,课程的开发权利仍旧在教师的手中,只要把握好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蕴藏点,在解读中把握好文本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侧重点,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也自然得以产生。分析、理解乃至运用王荣生教授的四种选文类型的提法,最终也是为了高效率的课堂,为了让教师使用教材时清晰自如地处理,形成适宜的教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