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造学的现状和展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3 00:0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造学的现状和展望

【 作 者】蒋端六

【作者简介】蒋端六,无锡教育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63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创造学的学科性质,研讨该学科的起源和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介绍它在国际、国内发展的现状,展望它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前景。
【关 键 词】创造学/横断性

【 正 文】
当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不禁要想到,下一个世纪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这恐怕还难以做出十分精确的描述,但有些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一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社会,将是一个创造的世纪,一个创新教育的世纪。江同志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随着知识信息的成倍增长,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进行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是创造速度和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材培养的竞争。面对着这样的竞争现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消除人类对全球问题方面的差距。”“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资源、能源,也难以依靠历史经验,只有抓住创造这个关键,通过创造发明,才能取得突破。”并多次指出:“21世纪是一个创造世纪”。因此,对创造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及它在国际、国内的开展现状和发展趋向,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议题。
    一 创造学是一门横断性学科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这种激烈竞争的背景条件下,各国家、地区和民族要想得到最快的发展速度和最高的创造效率,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的创造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对创造的过程和机理产生了兴趣,对创造的思维、创造的规律以及创造的方法产生了兴趣,对于普通人的创造活动产生了兴趣,对于创造性人材培养和使用产生了兴趣。在这种需求情况下,本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对公司职工进行创造力开发和培训,一年后,发现他们创造能力提高了3倍,这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其后, 美国其他公司纷纷仿效,同样产生了效果。1941年美国奥斯本(A.F.Osborn)提出了一个后来颇有影响的重要的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    brainstorming),一般认为,这一创造技法的提出,标志着一门专门开发人们创造力的学科——创造学的正式诞生。
创造学(creatology)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教育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换言之,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创造学必然要与哲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逻辑学、管理科学、思想史、科技史以及天文、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所联系,但它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不是一门交叉性(或称边缘性)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某一特定客体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交叉学科是指各基础性学科及其分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后产生的中间性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学教育心理学……。但对创造学而言,它不是以上所言的环境科学等那样有一个特定客体作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也不能说单是由哪二门或三门学科的交叉(因为所有学科都涉及到创造和创新问题),因此也不能说是交叉学科。创造学是以不同物质系统或其运动形态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正象系统论、控制论那样,属于横断性学科。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这里指的创造发明是较为广义的,它不仅包括一些“大人物”的重大创造和发明,而且还包括普通人的一般创造和发明,其关键之处是“新颖”。比如工厂中的一个新产品,农业上的一个新品种或一项新栽培技术,科学上的新发明,学术上的新思想,管理或销售中的新点子,技术上的新设计方案,工艺上的新建议,教育上的新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新想法和做法。因此,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可以这样说:“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创造”。
创造学研究目的,其重要的一方面是尽快开发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它通过对科学历史上的大量发明创造过程的研究和进行实例的解析,导出了创造发明活动的理论、方法和一般的规律性,使每个参与创造活动的人,能了解如何更好地开发和提高创造力,懂得怎样掌握创造发明规律性及一些有效的创造技法,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各种创造发明活动。所以,通过对创造规律的研究和创造学的学习,将使人们原来认为神秘莫测,好象只有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大师才具有的创造力,为普通人所掌握,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造质量。也就是说:“人人能创造”。
创造学作为一门横断性科学根据其自身研究内容来划分,有以下许多重要分支:(1)创造科学——研究创造活动, 揭示创造过程的一系列客观规律;(2 )创造工程——研究创造理论运用到创造活动中去的过程,包括创造原理、创造技法;(3 )创造心理学——研究人们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有利于创造性活动;(4 )创造教育学——研究如何把创造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国外创造学的现状
由于创造学有助于开发人们的创造力,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领域的发现和发明,有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有助于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创造性人材的培养,所以从本世纪30年代形成一门学科以来,在国外就很快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30年代至1981年,全世界发表的有关创造学文献有62000篇,提出各种各样创造技法和理论有340多种,编制创造力测量评估手段有100多种, 制订有关创造力训练的教学模式10余种,近年来,创造学的发展速度更为惊人,世界70多国家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1.形成于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造力开发的国家, 创造学就在那里形成, 早在1905年美国专利局官员们就开始研究这些专利获得者的创造发明规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经理、世界著明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一九三六年去世后,尽管该公司技术人员逐年增多,但创造力却下降,为此,该公司与A.R.史蒂文森合作,为技术人员讲授“创造工程训练课程”,又对刚进厂大学生和新职工进行培训,通过训练,使职工创造力提高三倍,从此以后,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群众性开展创造力和创造理论研究热潮,并同时出现了众多相关的科研机构、咨询公司和训练中心。
从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了十几个创造学研究中心,截止1979年美国已有53所大学和10个研究所设立了专门的创造学研究机构,如:吉尔福特领导的有南加利福尼亚能力研究设计中心,奥斯本和S.J.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到目前为止,美国几乎所有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布法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都开设了创造学训练课程,它们有的专门讲授各种创造技法,有的则同各门专业课相结合、运用创造力训练方法、改造原有课程,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等三所大学成立了“创新中心”,后来又陆续发展到17个“创新中心”,以开展面向社会的创造教育和创新活动,除了大学外,美国IBM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道氏化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公司均设立各自创造能力训练部门。截止1978年美国创造力咨询公司至少有33家、专为各大公司进行开发创造力训练,提供创造力咨询服务,并出版学术刊物,早在70年代,哈佛大学进行了一场长达近四年的有关教育思想大辩论,最后终于把对人材的创造性培养纳入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此,美国教育界评论说:这场辩论虽然发生在哈佛,但却震动着美国乃至全世界学术大厅及高等学府。到80年代中期,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美国几乎已形成共识,在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提出的《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加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把开发创造力作为教育目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2.丰富在日本
在日本,创造学尤其受到重视,许多工作得到政府支持,美国“读者文摘”杂志评论说:“资源小国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奇迹,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由于日本制订了名为《实用新案》的法律来保护小创造,使得爱好思考问题的人日益增多”。从而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全民皆创”的全民族开发创造力的阵阵热潮。例如本田科研公司每年拥有105万件提案,丰田汽车公司每年有40万件提案, 而同一时期美国福特公司只有6万件。对于此, 帝人公司总经理更是把创造能力看成是用人的首要标准,他说:“用人,第一要有创意;第二,他追求创意。只要是有创意的人,马上聘为干部”。号称一年拥有200万件设想的松下电气公司,有一个职工一年居然提出了17626个设想。
日本东京电视台于1981年10月开始创办了“发明创造”节目,由此进一步引起日本发明设想热,很多人跃跃欲试,希望把自己长久以来隐藏在心中的种种设想发表出来。例如,有个创造性设想是在切菜板上挖一个大孔,以便把切好的碎菜通过孔洞直接推入下面的筐中。这个设想就曾经在电视设想节目是获得过头等奖。在日本,每年的4月18 日定为发明节,在这一天里要举行表彰和纪念成绩卓著的发明家活动。“星期日发明学校”最早由东京几位发明家创办的,学习的对象有在职职工,企官人员,而且还有家庭主妇。日本非常重视和鼓励小的创造发明,正是无数富有实效的小创造、小发明,才使日本成为一个发明大国。例如,日立公司的7万名职员仅1983年申请小发明专利高达25000件,据统计,1989年世界各国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第一名是日本2580件,第二名是德国530件,第三名澳大利亚407件。日本的创造学会每年均不间断地召开全国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并创办了一批专门刊物,如《创造》、《创造的世界》、《创造学研究》、《日本创造学会会刊》,为创造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3.前苏联和其他国家
前苏联政府重视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例如部分大学中开设“科学研究原理”课(42学时),“技术创造原理”课(56课时),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据报导,1985年前苏联就有437 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设计局,参加的学生达10万多人。在1976—1980年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学生获得创造证书8774份,推广应用的科研项目77000项,有51800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被专家、教授推荐采用。因此,苏联在70年代中期专利申请量和批准量均跃为世界第三(分别次于日本、美国)。
1932年成立的“全苏发明家志愿协会”、后来改名为“全苏发明家和合理化建议者协会”的群众组织就拥有1300万名会员和10万个基层组织,前苏联还有2万个“社会设计局”, 专门为那些已有创造构思但缺乏必要技术知识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技术的帮助。
英国比较重视从设计方法入手探讨发明创造技巧。由1962年开始,每隔两三年就召开一次设计方法讨论会,发表大量有关创造学专著及论文、讨论创造性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并在许多大学和中学开设设计课程,迪博诺还设计了一整套创造力训练课程,其中,称为CORT的思维技巧课在中小学中开展教学,甚至在美国也得到传播和推广,在发展中的一些国家:如委内瑞拉,政府设置了“智力开发部”(与国家教育部并级),使用了该思维训练教材进行创造力开发。
    三 国内创造学开展近况
由于种种原因,创造学传入我国大陆比较迟,直到1980年前后,上海交通大学的许立言教授把创造学系统的引入我国内。最初,其专职及业余研究者不过几十人,但是很快创造学就在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研究人员发展到数千人、数万人之众,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近几年来,它和教育界相结合,在各地大、中小学得到传播和实践,早在93年,当时在首届全国高校创造学研讨会得到信息:经有关方面批准,正规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的约有20多所高校,如上海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近两年来,这个数字有成倍翻番的趋势。在这些高校里,并相应成立了创造学研究所,创造工程与创造教育研究所,创造学开发研究组等研究机构,这种趋势近数年来以更迅猛速度发展。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东华大学、无锡教育学院从97年开始,也先后开设创造学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有的还成立专业研究所,组建了创新实验室。
随着创造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它自身发展需要、相应的创造学群诞生了,1983年6月28日至7月4 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创造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之后,各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创造学类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各种相应的创造学群陆续诞生,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发明协会和中国创造学会。
中国发明协会于1985年成立,武衡任会长,随后在很多省、市相继成立了地方性发明协会,并举办多次全国发明展览会和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早在八十年代,一些地方性高校例如无锡教育学院就以自己的专利发明技术组团前往参展并获奖。十年来,该协会共有一万多项技术和发明参展,转让全国16.4亿元,销售新产品金额3.3亿元, 参加各种国际发明展览会25届共679项发明参展、405项获奖,该协会1990—1994还举办“创造力开发与促进发明活动讨论会”;“全国企事业创造力开发学术研讨暨经验交流会”;“首届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讨会”;“首届全国高校创造教育及创造学研讨会”。
该协会的会刊“发明与革新”杂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
中国创造学会于94年成立,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该协会编辑出版的《智慧之星》论文集多辑,学会会刊《创造天地》创刊以来,倍受广大创造研究者的欢迎,该协会目前已在全国廿多个省、直辖市建立了创造学分会,一些地方性协会也先后相继成立。受到国际、国内创新教育形势的鼓舞和指引,无锡教育学院联系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东华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共五所高校,发起筹备成立无锡创造学会,在99年3月—8月历时五个多月、经过三次筹备会议的周密讨论和准备,终于在9月12日—16 日中国创造学会在无锡市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创造学学术讨论会之际,成立了无锡市创造学会。这次由无锡教育学院等五所高校联合发起,有经济实力雄厚、著名的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捷达摩托车集团公司、无锡商业大厦集团公司等大公司、大集团参与并担任理事的创造学会成立,标志着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无锡市创造学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由无锡教育学院、轻工大学等高校担任会长、秘书长等重要职务的创造学会成立、无疑对无锡的创新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 展望
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呼唤着创造学的深层次发展,反过来,创造学的自身发展又带动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国内各地创造学的研究呈现一派生机蓬勃的局面,中国创造学会在99年11月28—30日在上海召开“全国中学创造教育研讨会”。99年12月6 日—8日在青岛召开“大中型企业开发创新能力报告会和吸取’99 《财富》世界500强经验研讨会”。又在99年12月15—18 日在北京航天工业大学召开“全国高校创造教育及创造学研讨会”。各地方组织也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刚成立的无锡创造学会计划在未来一年中,召开1~2次学术讨论会;出版论文专集;与兄弟省市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总结、推广创造性活动成果;进一步开设和完善创造学课程;举办青少年创新竞赛活动;举行2000年青少年创新夏令营和创造力开发兴趣班;组织创造学会的讲师团为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职工进行创造力开发培训,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创造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推动着经济、科技、教育事业的同步发展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0:04:4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全书 主编 周宏 1999.3第一版
[2]创造学 主编 庄寿强 1998.
[3]创造的潜能 主编 袁张度 1989.
[4]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 主编 李嘉曾 1997.
[5]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11.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36 , Processed in 0.0580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