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迪安:文化之思與表現之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0 14:0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迪安:文化之思與表現之風 2009年03月14日
南方網 傳奇佛山

  陶藝界曾經背著沉重的文化包袱,由歷史積澱起來的陶藝觀念使陶藝家局限在手工技藝空間思,沿襲著制陶的法則,面向市場趣味進行著重復的勞作。若論他們的生存狀態,大致可以是安逸和穩定的,只是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圖景中,陶藝成了一個本來不應該的缺席者。陶藝界的自我省思後來終於發生了,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批青年陶藝家走出了傳統陶藝的空間。借助當代藝術活躍的氣象。
  把陶藝的當代變革作為一個文化命題,從不同的實驗角度演繹了新的格局。於是,我們可以説,中國陶藝的窯溫正在往足夠的火候上升,這在新的千紀年來臨之際是愈發明顯了。超越技藝層面的探索,走向公共空間的活動,領域之外力量的加盟,南北陶藝家的會聚,海內海外的交流切磋……如此等等,都在不斷地展開。
  陶藝界這種變化的趨勢是在經過很長時間滯後的沉默之後發生的。然而,這種變化一旦發生。它內在的動力和自主的姿態便蓬勃的凸顯出來,所謂“趨勢”,即是它不可逆轉的指向。
  陶藝的文化之思是陶藝變革的內在動力。當陶藝家不滿足於封閉的世界時,他們的感覺指向了當代文化的寬廣空間,他們認為陶藝應該在當代文化中扮演參與者和言説者的角色,他們的思考涉及到當代生活現實與精神現實的方方面面,把陶藝的主題與當代文化的許多共同主題聯繫了起來。在他們的作品中,對歷史與傳統的重新解釋,對當代人生存狀態的正面展開,對東西方文化關係的嶄新暢想等等這些與“大”主題相關的內涵,都是十分明顯的,這表明他們不願先作為 “陶”的生計者,而是意欲先做面對和應答人生與社會的藝術家。他們受到了時代思潮的鼓動、慫恿與推涌,而他們棄絕成法成規、甚至有意走向陶藝原有界限邊緣的勇氣,同時又構成和強化了這個時代的思潮氛圍。這就使我們能夠從一件陶的作品、一個陶的展覽中,感受到作品與我們實際生存空間的精神聯繫。這方面的價值。無論怎樣肯定也不會過分。
  陶藝文化意義的閘門一旦打開,陶藝語言便具有了開放的條件。陶藝的技藝性仍然是陶藝本體賴以存在的基礎,這幾乎是陶藝不可回避的現實。然而,一旦陶藝家以文化的目光投射原有的語言形態,便可從中獲得新的啟悟和鮮活的靈感。
  這些年陶藝家們所做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把制陶的技藝作為陶藝的語言,從思想觀念層面重新體認這種語言,尋找切入當代文化的可能性。在這裡。從解構到表現,大致是當代陶藝語言的基本特徵。許多陶藝家在語言表達上。不是求其完整的“全”,也不是從設計角度去營造某種形式,而是依照自己的感受、經驗、知識將某些技藝因素抽取出來,進行擴張的、強化的和集中的實驗。很顯然,這帶有現代藝術發生階段的一般特徵。正是由於陶藝家旨在闡發自己的藝術主題。
  陶藝語言便浸染上鮮明的表現性,那些帶有鮮活“手氣”的制陶痕跡,那些被點化出來的地域色彩,那些在制陶過程中被肯定的偶然效果,那些在實驗中出乎意料的形式型態,都是陶藝家由內而外的語言發揮。這樣一種從當代文化情境中生發出來的陶藝語言。便顯得多姿多彩並且具有挑戰的力量。
  廣東美術館持續地組織當代陶藝學術邀請展,為中青年陶藝家的交流提供了機會,也引得更多關心中國陶藝發展的藝術學人參加到對陶藝新作的品鑒和研討之中,這將使陶藝界的學術空氣更加濃郁起來。陶藝的當下狀態大致還處在陶藝家個人風格的建樹階段,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去理解世界和自己從實驗中獲得衝決精神障礙的創造性激情,還需要陶藝家持恒的努力。陶藝界正在形成的新的氣象和現有仍然沉寂的狀態之間還有很大的反差,這需要更多的陶藝家為了心靈的抱負去擔當探索的前鋒,也需要更多的“內行人”與“外行人”的交互碰撞。在碰撞中激起的火花,是現代型態中國陶藝升溫的催化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12:31 , Processed in 0.1014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