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振武: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1 06:5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振武: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文章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朱振武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有个学生要考我的研究生,我回信给她说,考我的研究生,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不枉过三年,不要只顾蝇头微利,不要陷入琐碎,不要流于肤浅,立足在眼前,但立志要高远,至少要做一个文化人,而不是个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市民,渐次达到人生较高的境界。这个学生很坚决,她回信说,读研的目的不仅是学习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实人生,完善人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回答得很好,正是我要的答案,后来她得偿所愿,心无旁骛地读起书来,再后来表现出很强的后劲。
    要否读书,读书重要与否,重要到什么程度,这些在不久前被看作是只有白痴才会问的问题在当下还真成了问题。我们的孔老夫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十七世纪英国哲人弗朗西斯·培根说得好,读书使人充实,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读书,首要的是读什么书呢?当然是读经典著作。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同样一篇文章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经典还具有不可超越性,更不是我们眼前这些急功近利的东西所能替代的。著名电视导演张纪忠说:“经典是不能超越的。你可以在他旁边再垒一座山,却无法超越这座山。”经典就是这样的一些作品,常读常新,且不会过时或落伍。历史文化学者易中天说得好,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他还引用中国那句老话教育大家,“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上”,对于我们读书人来说,当然就是阅读经典。
  有个读者在网上留贴子说,没有读意大利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那是旷世奇撼。旷世不旷世不敢说,遗憾是肯定有的。卡尔维诺对经典的阐发却是深刻,他认为,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他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作品是一本不会耗尽它要向你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他还认为,经典作品是这样的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这些话说得真是深刻,我曾经在一次关于经典阅读的讲座上稍事夸张地说,经典文学是这样的书:它是使没有头脑的人变得有头脑,没有文化的人变得有文化的书,是使肤浅之徒变得稳重、呆板之人变得诙谐、迟滞之人变得睿智、短视之人变得远见、丑陋之人变得俊拔、狭隘之人变得宽容、妒忌变得羡慕、贪婪变得节制、吝啬变得慷慨、苛刻变得宽容、卑微变得高贵、猥琐变得雍容、空虚变得充实、奢靡变得简朴、情调低俗变得品位高雅、百无聊赖变得丰富多彩的书,是那些让你得到调整、使你得到憩息、能够与你沟通、可以帮你排遣郁闷的书,是能够为你提供生活坐标的书,是可以让你放松身心、宣泄激愤的书,是使你保持坦荡荡免于常戚戚的书,是使你高出只掌握某种一般技能的人的书,是使你摆脱生存尴尬、尽享人生乐趣的书,是使你懂得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的书,是使高级动物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书。
  有的听众问我什么时候读经典,我戏谑地回答说:当你神情抑郁、兴趣寡淡的时候,当你情场失意、官场失落的时候,当你挫败连连、股市大跌的时候,当你参透人生、看破红尘的时候,当你失业下岗的时候,当你屡试不中的时候,当你穷得只剩下钱的时候,当你辗转反侧、夜不成寐、茶饭无思、百无聊赖的时候,当你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的时候,当你不知道你到底有什么用处的时候,当你在充满喧哗与骚动的都市里无处逃逸的时候,不要想入非非,不要萌生他想,尽情享受经典阅读带给你的乐趣吧!
  为什么要读经典?易中天说得好,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我颇以为然,所以,每天没有不看书的时候,没有不接触经典的时候,否则就觉得怅然若失,缺少了根基,没了底气,丢了自信。
  这套“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评注丛书”(七卷本)所收作家作品就是前面所说的那样的经典之作,它们代表着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但基本上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短篇小说的全貌,而且这些作品仍与当下的语境有着很大的意义关联,因此,其读者群也比较宽广。丛书编撰人员几年来在这项工作上可谓含辛茹苦,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译文上多次修改,反复互校,不断润色、揣摩、斟酌和研读,力争使读者在更大程度上受益,当然肯定还有很多缺憾不足之处。每篇作品的“导读”旨在提供当时的社会语境及其与作者其他作品的内在联系,提供所处的坐标系及其影响,同时又表达出编撰者的强烈的阅读感受,做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注释,也就是注疑释典,是很见功力的工作。注释与导读比较起来,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显微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让我们看到了作品的全貌。这套书的撰译者都是在高校里专门从事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大家在多年的教研实践中达成一个共识:没有一定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是不可能达到较高层次的,他在这个方面的整体文化素养肯定是有缺陷的。这是我们编写这套“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评注丛书”的初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5:11 , Processed in 0.0579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