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粒种子去旅行——记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美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8 21: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粒种子去旅行——记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美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


  作者:唐琼一  


   2012年春,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美术学科学员踏上了赴永康市厚吴村后吴小学的送教下乡之旅。送教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我作为一名随行者却无时无刻不被打动。

   4月5日一大早赶到位于转塘的杭州第七中学时,发现名师班学员的行李真不少啊,心里直纳闷不就才外出几天,至于嘛。细细看来,这些行李可不一般,有两大箱重重的彩泥,有两大捆厚厚的毛毡,还有素描纸、宣纸、墨汁、毛笔、绘画铅笔、水彩笔、油画棒不一而足。原来这些都是美术老师的行头,因为乡村小学条件简陋,为了顺利完成送教任务,我们的老师就自备学具。临安博世凯实验学校许海燕老师头一天晚上还在医院陪护住院的宝贝儿子,今早五点就从临安出发赶来汇合。来自桐庐春江小学的濮伟华老师也抛下正在发热的女儿。大家此行怀着同样的目的,即要把最好的美术教学展现在乡村孩子面前,让孩子们享受美术课的快乐与精彩。

   中午,一路风尘仆仆的我们来到了后吴小学就一头扎进课堂。一点正,濮伟华老师带着后吴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展开了《树的联想》。小朋友们用濮老师赠送的油画棒描绘各自心目中奇特的树。“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树苗,都会长成参天大树。”这厢濮老师话音刚落,那厢来自杭州市文海中学的郑晓敏老师已经在准备发放第二堂送教课的学具。郑老师的课为《泥塑戏剧脸谱》,她为每个小朋友专门准备了两大箱彩泥。许多厚吴村的孩子第一次玩彩泥,那个新鲜劲和新奇样让我们这些来自都市的老师都觉得心酸。郑老师用让孩子们动手动心的方法,将中国传统戏剧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作为幼儿园孩子的母亲,许海燕老师一直在实践中进行绘本教学的尝试。这次她带给厚吴村四年级小朋友的是奇特的种子旅行记。小朋友们跟随着许老师温暖如春的话语引导,绘出自己喜爱的种子的一场想象之旅。“春天来了,凤仙花发芽了,种子的香味吸引了一只小蚂蚁,它把种子背走了,小蚂蚁走到半路把种子落在了地上。秋天来了,种子成熟了……”这是后吴小学一位小女孩用笔描绘的凤仙花种子旅行的故事。

5日下午的三堂课给了6日授课学员很大启迪,尤其在对学情的把握方面。这里的孩子们绘画基础薄弱,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远不如城里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杭州市文澜中学陈芳老师修改教案至深夜。陈老师上的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她从杭州带来60余支新毛笔,出于担心新毛笔用起来太硬,就在6日凌晨四点多又起来把所有的毛笔都洗过晾干。我和陈老师同屋,她怕影响我的睡眠,还躲进卫生间修改教案和课件。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后吴小学的孩子们是第一次拿起毛笔画水墨,但在陈老师的引导下不仅领略了水墨画的意趣,还大胆画下了人生第一只水墨大虾。课后,陈老师这样反思:“怎样缩小孩子的距离感,删繁就简把握主脉,成为我调整教学方案的基本准则。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心里真心实意地装着孩子,并处处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问题,教材的处理、教学重难点的定位就了然于心。”

来自杭州市勇进中学的梁颖老师5日下午突发肠炎,呕吐头疼,颗粒未进。我不无担忧地劝她第二天放弃送教,保重身体要紧。6日,梁老师是最后一位出场者。我发现前一刻还被折磨得毫无生气的梁老师,一上课就精神焕发,展现了美女本色。梁老师让六年级的学生速写母校校园。为此,她在杭州就印好了后吴小学校园一角的照片,并在课前分发给学生。她教孩子们绘的是自己心目中独特的校园,把对母校的真情实感用绘画语言和文字表现出来。孩子们大多较为腼腆拘束,多是用诸如“母校我想对你说,我在这里很快乐”这样简单的语言,但能让你感受到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也有一位学生经梁老师的点拨,在自己的画上这样题词:“母校我想对你说,我在这里的日子就像飞鱼一样,有着无穷的幻想,谢谢你!”这一段话深深地感动了我,多年以后我会想起在这个春天,在这个窗外绿意浓浓、窗内春风习习的简陋教室里,有一个孩子有着像飞鱼一样的幻想。我也会想起杭七中楼平校长朴实温暖的笑容,他总是在教室后面用鼓励的眼神默默地支持着我们的学员,还在课间帮着整理分发教具学具。

令我最为动容的是杭州市西湖小学孙飒老师那堂课《一张纸的艺术》。这堂课技法要求不高,重在创意、思想和情感。孙老师走的是情感路线,一开课,我就被深深吸引,跟随她的节拍慢慢入戏。当然入戏的不仅是我,更多的是这些孩子们。有个孩子用孙老师教的剪纸、折纸方法表现的是“回家看看老人”的场景,“一幢房子边站着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远方,他的孩子正在回家……”一位孩子的作品上有房子、有树木,还有一个归家的人,题目写着“常回家看看”,归家的人正是孩子的爸爸。这让我想到后吴小学郎旭日校长的介绍:“我们这里的学生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孩子们的心声由作品显现,这哪是上课,这分明是心灵的对话与交融,浓浓的爱、深深的暖意在教室里荡漾开来。教育的本质在于触及人的心灵,孙老师做到了!

名师工程实践基地(杭七中)负责人沈玉佩老师精心组织了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她特地聘请当地美术教育专家,丽水市美术学科带头人、缙云工艺美校副校长郑朝晖老师参与听课评课。郑校长充分肯定了名师班学员各具风格与特色的课堂教学,他认为杭州市名师工程学员的课一定会在农村孩子心里播下了一粒梦想的种子,若干年后这粒种子会发芽、会成长。

                                    (撰稿  唐琼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2 04:45 , Processed in 0.1794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