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弱智学生心理辅导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 17: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弱智学生心理辅导之我见

弱智儿童由于智障,智力较差,表象贫乏,认识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不能与健全人相比、而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就更差了。为了改变或改善弱智儿童这种状况,国家开办了培智中心或在聋校中设特教班,通过教育来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偿。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的生存能力,传授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其服务于社会。 可以这么说,补偿、培养提高弱智儿童将来面对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存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是培智中心或特教班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而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说会生存能力以及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就成了培智中心(或特教班)的重要任务。
弱智儿童由于智障,心理障碍引起的孤独和怪异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平衡存在严重的障碍。他们有的表情淡漠、孤僻、自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还有的孤独症患者,意识不到周围的人与事的存在,不与人交往,不能区分自己与外界,总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弱智儿童的孤僻和怪异的性格和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实际上是智障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种种表象,为了改善弱智儿童这些状况,使他们能健康的生活,体验到我们这个社会中生活的温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健康的情感送到智障儿童的心坎上,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因此智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对智障儿童心理上的呵护、抚摸,也是完成培智中心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
对弱智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有多种形式,就学校范围而言,可分为“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辅导”两类形式。这两类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心理健康课”是作为课的形式出现的,他的针对性很强,它目的明确,形式多样且规范。它是教师事先准备好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具备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馈等诸环节。而“心理辅导”是不定时的,没有固定场所的,随时进行的,完全是因学生中突发事情时或之后需要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全凭老师对学生的状况,性格特征等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需的心理健康辅导。他的特点就在一个“随”字。如当某个学生在某个因素的刺激下,情绪产生了波动、情感发生波动时,就要着手解决,与学生谈心找出办法,使该生的情感趋向平缓和稳定。
我不是心理健康的辅导老师,但我作为一名特教战线上的一名老师。应时时注意我们学生的情感变化,为了解决学生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每一位弱智学生有一个较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全面地了解他们,对于解决他们中的偶发、突发的事情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立竿见影。
我们特校老师,因而必须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素质,还应具备这方面相关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了一个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程度的业务素质,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呵护、抚摸本就残疾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出孤僻、怪异等性格的怪圈。
我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中的问题,努力做到处理问题既要及时,也要公平公正,我常常采取“循循善诱、耐心等待,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并用”。在处理学生中的问题,要做到公平公正也非易事,往往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学生往往说不清事情的原因和经过,我们必须多方面查证,耐心询问得出正确的推断,做出正确的处理,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而循循善诱、耐心等待则是专用来对那些性格倔强和怪异学生的方法。有的学生一旦倔劲上来了,我们可以用慢慢细谈耐心等待,多大比方,夸奖他做得好的事情,融洽师生对话的氛围,打通谈话的关结。如我们班的张碧琳同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倔强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她现在的倔强劲头大大改善了。现在一旦在她身上出现什么问题。总是能较快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得以及时改正。
在培智教育中对弱智学生单纯用精神奖励(夸奖的话)的办法在初期教育中是达不到全效的。在初期的教育中必须加以适量的物质奖励。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有效的结合起来。因为物质奖励可以满足其对物质享有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对其残缺的心灵是一次有益的呵护抚摸。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教育过程中,应逐步向精神鼓励为主过渡,实践证明经过教育和引导,是可以逐步改变学生中的孤僻怪异的性格和依赖性强的其他不良习气。
通过近三年的心理辅导工作实践,我们班上原来那些打人、乱跑、不爱劳动,那别人的东西等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激情和上进心也较容易调动起来了。
在弱智儿童中虽进行心理辅导既是常规工作,又是一个新的话题,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就在教育、引导帮助我们每一位学生,只不过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它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心理辅导来谈。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峰说,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将此课题做得更深些,更透些。

[信息来源:武汉市第一聋校]
[信息作者:陈 昌 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6:39 , Processed in 0.1016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