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震云:幽默是民族生存秘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6 15:4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震云:幽默是民族生存秘籍

  


  刘震云:青少年写作是很危险的事。因为先不说学生的压力,而是写好书的话,首先得读好书,世界上有两本书必须读好,一本书是我们书架上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还有你推开窗,生活这本书。也许图书馆里的书好读,生活这本书是随着你的阅历,一点一滴来品尝和品读的。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你20岁对这个事物这个人的看法,和40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和50岁的时候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作家真不是吃青春饭的职业,这是跟演员、运动员的区别。
  王莹:需要生活的积淀。
  刘震云: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见识的积淀,需要感悟的积淀。一个人胸怀只能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善良,你对世界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入。你的目光才会到达过去你没有到达的那些黑暗的地方。
  王莹:刘老师您有没有听过冯小刚导演对你的评价,当初拿到《一地鸡毛》作品的时候,一个字不要改就可以拍了。表面上看上去是波澜不惊的一种,实际上波涛汹涌。
  刘震云:小刚、王朔是我的好朋友,我对老冯、老王充满了尊敬,我们仨最快乐的时候是在一起包饺子,小刚调饺子馅儿,他认为自己调得非常好,别人要插手他就急了。王朔会和面,而且和面有一整套的理论,我会剥蒜,有一天包饺子的时候,我就剥蒜,不知不觉剥了一茶杯,小刚走过来说,故意的是吧,谁吃得了。老王走过来也训斥一顿,这就叫表现,什么表现,是自卑的表现,没有一技之长。
  王莹:看来在朋友圈里,刘老师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刘震云:主要是我有一点笨。我对笨还有一种看法,我最大的聪明是知道我自己笨,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许多人没有在愚蠢的河流里淹死,都是在聪明的河流里淹死,当他们终于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河,上到岸上的时候,上面有两个字,聪明,这是90%甚至更多的人一辈子做的事。还有的人他爬上去,这个山是愚公的山,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
  王莹:是大智慧。
  刘震云: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个字,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
  王莹:刘老师文字的幽默是与生俱来,还是因为您成长的环境赋予您的一种区域性的幽默呢?
  刘震云:当然我从小生活在河南,区域对我是有影响的。真正的幽默不产生在喜剧,不产生在小品,真正的幽默产生在悲剧。当一个民族,遇到的苦难特别多的时候,对严峻苦难应该有一个态度,如果你用严峻来对付严峻,严峻就变化了铁,鸡蛋往铁上碰的话,鸡蛋就没了。换一种幽默的态度的话,马上这块铁就变成了冰,幽默变成了大海,冰掉到大海里面就溶化了,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时候。你突然会发现,我们这个民族生存的秘籍。
  王莹:我终于理解您平时为什么生活得那么好了,因为你把生活也作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分。
  刘震云:真正好的生活,思索是一种乐趣。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是一种乐趣。不断忘掉自己,是一种乐趣。比前三个还重要的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一辈子在做一件事是快乐的、好的事情和人生。我可能正在做,做没做好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叫好,不知道走到什么样的地步,能够知道它好。
  现在让我说,《一句顶一万句》好不好?我写的时候觉得是好的。现在并不因为它得奖我就觉得它特别好,而是真正写完书的时候,已经过了两年,回头看,书里面的人物没有问题,他们的广度、深度、视野没有问题,是因为两年前的我和他们对话的时候,产生了偏差,如果我现在再跟老曾他们对话可能就不一样,这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会把我的变化放到下部书里,跟另外的人物说话的时候,说得更深入一些,更知心一些,知心对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本书里,如果一字一句是知心的话,和潦草的话质量是不一样的。王 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5:46:04 | 只看该作者
刘震云获茅奖后首开腔:向木匠舅舅学习创作态度

拄着双拐,右脚层层叠叠缠满了纱布——昨天,作家刘震云以一身“伤兵”打扮出现在新浪网,与读者进行交流。尽管这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首次露面,但他却要先为自己的伤情解释一番:“一个多月前,我是正当的活动迈出了不正当的步伐,所以有点骨裂。”但他调侃说,给他看病的医生非常高兴,而且还迸发出了语言天赋,这位医生揶揄他道:“你这是一失足成百日恨!”
评奖就像翻滚过山车
“您拨叫的电话已经关机。”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拨打刘震云手机,可是大家听到的全是令人失望的提示音。昨天,刘震云“狡辩”说,自己当时在菜市场买菜,关机了。
但是接下来,在回忆欣闻自己获奖的情景时,他的这种说法马上露了馅儿。“当时,我正在菜市场买菜,我正琢磨着中午是吃西红柿鸡蛋面,还是吃茄子打卤面。”正在这个关键时刻,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金丽红打来了报喜电话,说是《一句顶一万句》获茅奖了,接着又说奖金提高了。听闻好消息,刘震云立马不再犹豫,当即购买价钱更贵的西红柿。不过他也强调,那天中午的面条没什么特殊的,“西红柿还是西红柿,鸡蛋还是鸡蛋。”
一想起茅奖的评选过程,刘震云就有些后怕:“评奖就像翻滚过山车。”在他看来,由62位评委经过5轮投票,从178部作品里评出5部获奖作品,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坛从未见过。“这要求评委要有国家级的文学水准,甚至要有世界级的文学眼光,他们的心必须要好,要有公正心、文学的良心和人的良心,不为人情所动。”至于自己最终能够获奖,他最想感谢的是评委中的各位文学评论家,“他们保证了评奖的公正性、科学性、历史性和前瞻性。”
年轻时的创作更温暖
回望自己的漫漫写作路,刘震云下了定论:“作家不是吃青春饭的人。”
在刘震云看来,一个好作家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书架上的书,一本是生活之书。“生活需要随着阅历的增长一点点来品尝,同样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20岁和40岁、50岁的感受都不一样。”他坚信,作家需要生活、见识、感悟的积淀。“一个人胸怀只有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善良,你对世界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入,你的目光才会到达过去没有到达的那些黑暗的地方。”
尽管如此,刘震云还是承认,现在再看《新兵连》、《一地鸡毛》、《温故1942》等旧作,还能有温暖的感觉。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刘震云有时会突然发觉,自己已经50岁了,“但我做的还是20多岁时做的梦,那时候我的外祖母还在,我经常梦见跟她一块儿过中秋节。在我家的院子里,枣树上面的月亮那么大,那么明亮,我觉得我特别幸福。”此时,刘震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激动的情绪好一阵子才平息。
和人物对话将更知心
和以往一样,刘震云每次在公众场合讲话,总是把大段的篇幅留给家乡的亲人。这一次,他直截了当地为自己的创作灵感找到了根:“我的舅舅给了我最大的启示。”
刘震云说,自己有一个舅舅在村里是木匠,大家都叫他刘麻子。刘麻子的木工活在方圆几十里最好,并不是因为他手艺比别人好,而是因为他精雕细刻。别人打一个柜子要用两个时辰,他干同样的活儿要用五个时辰,做出来的家具当然比别人好。刘震云解释道,他知道自己笨,但他相信,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是专家,而非常专注地去做就是大家。
刘震云认为,《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人物都像舅舅一样,都是活跃在他身边的人物。他甚至发现,与这些人物相处,自己是写作者,更是倾听者、对话者,这也是他崭新写作的开始,“这让我的写作更加自由。”不过,《一句顶一万句》毕竟是两年前的作品了,刘震云觉得自己也已有了变化,“我会把我的变化放在下一部书里,我和人物的对话会更深入,更知心。”(路艳霞)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1:42 , Processed in 0.1106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