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2011。5。21在《赵金禾曹军庆文学对话》茶叙活动现场的即兴发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1 20:3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季超2011。5。21在《赵金禾曹军庆文学对话》茶叙活动现场的即兴发言



在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
我们从庸常的生活中
抽身出来
聚到一起
静静地聆听
两位朋友
谈文学如何个性化地表达
如何现实地表达
如何玩转语言的魔方
如何建立起我们对文学经典的敬意

军庆真诚地与我们对话
其实更像一次经典阅读的自我梳理
顺着他平静的语流,我们窥见了他内心世界的丰满和深邃

金禾老师以他的激情/睿智和风趣
点燃了我们蛰伏着的感动
哦,原来,中国男人也可以如此张扬和透亮

在这样的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
这样的一个地方
因为有了
这两位精品男人
让我们的记忆里
一想起2011年5月21日下午
就会在耳边响起那悠扬的陶笛声
这个下午
于是和其它所有的下午
非常非常的
不----一-----样。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21:30: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安陆市文联主席易千元兄赠《太白风》文学杂志。希望坚持不懈地送啊,哥。

感谢安陆市作协主席曹军庆兄赠中短篇小说集《越狱》。争取近期读完,再电话告知读感。

感谢女作家周芳赠个人文集《执手何须倾城》。谢谢您。


                                                                                                            管季超
3#
发表于 2011-5-22 09:12:31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2011。5。21在《赵金禾曹军庆文学对话》茶叙活动现场的即兴发言



在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
我们从庸常的生活中
抽身出来
聚到一起
静静地聆听
两位朋友
谈文学如何个性化地表达
如何现实地表达
...
教师之友网 发表于 2011-5-21 20:3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11-5-22 09:13:31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2011。5。21在《赵金禾曹军庆文学对话》茶叙活动现场的即兴发言



在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
我们从庸常的生活中
抽身出来
聚到一起
静静地聆听
两位朋友
谈文学如何个性化地表达
如何现实地表达
...
教师之友网 发表于 2011-5-21 20:3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11-5-22 12:26:12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
我们从庸常的生活中
抽身出来
聚到一起
静静地聆听
两位朋友
谈文学如何个性化地表达
如何现实地表达
如何玩转语言的魔方
如何建立起我们对文学经典的敬意

军庆真诚地与我们对话
其实更像一次经典阅读的自我梳理
顺着他平静的语流,我们窥见了他内心世界的丰满和深邃

金禾老师以他的激情/睿智和风趣
点燃了我们蛰伏着的感动
哦,原来,中国男人也可以如此张扬和透亮

学习,问好管老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2:57:52 | 只看该作者
赵金禾曹军庆与槐荫网民对话文学
槐荫论坛文学沙龙受网友热捧

■记者燕子  冷眼看烟花
本报讯  “您如何走上专业创作之路?”“如何看待当下的现实主义写作?”“未来有什么创作打算?”……21日下午,似水年华茶艺坊,我市知名作家赵金禾、曹军庆联袂给《槐荫论坛》网民作了一次精彩的文学讲演,并与网友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互动。
在此前,槐荫文学版事先发出《2011五月:赵金禾曹军庆对话文学》话题征集帖:“你们想听他们讲什么,或者你们对什么感兴趣,想探知什么,关注什么?可以把你们的想法、建议留下来,他们好进行针对性的现场演讲。”网友争相留言,回复80余人次,点击率达2500余人次。
现场,曹军庆、赵金禾先后以《喧嚣文学语境下的自我表达》、《朝圣经典》作了讲演。赵金禾现场进行了精彩的陶笛演奏。之后,两位作家与网友互动。网友从创作、生活、文学与现实表达等不同角度,踊跃提问。
此次活动系槐荫文学沙龙系列之一。槐荫文学沙龙,去年6月,由《槐荫论坛》槐荫文学版与似水年华茶艺坊联合发起,本着民间、自由、开放、平等的原则,营造一种纯文化氛围,为怀揣文学梦想的网友,提供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截至目前,槐荫文学沙龙已为网友举办9次新书推介交流会,8期国学讲座。


孝感日报2011年5月22日一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2:59:38 | 只看该作者
心灵的朝圣
                                 
-------------------------------听文学对话有感  

                                   文/唐唐
  


    从冗长的生活中走出来,我只希望自己还记得一些自己内心的追求,渴望光明,渴望向上的力量。
    生活是一种漩涡,唐唐深陷其中,自知拔出艰难,也缺乏拔出的勇气和毅力,所以,看到这一群可爱的人:赵金禾老师、曹军庆老师、周芳、春江、小雅、荷花、“村官”小木同学。。。。。。我很喜欢,你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精彩动人和内心的丰满强大。这种超脱于物质层面之外,纯粹精神的交流,我以为,是生活给予我的最好的馈赠,恰似五月的这场及时雨。
    赵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些西式的生活方式,懂得了人其实可以活得很乐观、自信:陶笛,倒立,狗熊式拥抱,“每个人都是作家”。。。。。。赵老师可真是一个周伯通啊!可是赵老师,我也读了五遍《红楼梦》,可是理解力上和比您差远了啊!看来,在经典中成长,唐唐要加油。  
     顺便透露一下,赵老师很MAN,很潮,很FASHION(如实表达),据说属于“优质未婚男青年”(此说目前未得到实证)。
     我还是要说,我喜欢的作家是曹军庆(请原谅我的无知,我直到现在还没有读过赵老师的作品,所以无法说到赵老师)。作家,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且是一个敏感的人。你说:卡夫卡其实是很容易受伤的。可是,如果没有触动作家内心的东西,作家怎么够写出打动他人的东西来呢?鲁迅若没有为刘和珍留下热泪,怎么能够写出“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样的文字呢?在童年的你看来,那个充满暴力的叫烟灯湾的村庄是如此的可怕,可是,这个让你害怕的地方竟成为你文学的栖息地,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文学本身就是对内心敏感神经的拷问和表达?在后来的文学作品的演绎中,你以旁观者的眼光,冷峻地呈现着烟灯村的困扰、真实、残酷,那种作茧自缚、无法挣脱而又血淋淋的人生成为桎梏人的强大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又内化成为人精神的一部分。人讨厌这种环境,而自己又不知不觉的变成了这一种环境,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事情!可是,杨绛说,乌云也有金边。在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这种来自太阳的金边,这个太阳便是人内心对善的追求。在呈现种种困顿过后,你总会让我们看到乌云的金边,比如不治而愈的疯女人,比如卑微、狡黠(或木讷)、懦弱而善良的村民。这金边让我们不至于对现实绝望,这大约也是文学之功用所在吧。
    如果你执意要让《苏醒》成为烟灯村的总结篇,我也同意,可是同时我也认为,继续写下去未必会限制你的文学方向和成就,因为你说,文学需要个性的表达,而“烟灯村”又何尝不是一种个性?
    记得以前看了一部电影叫《屋顶上的轻骑兵》,一名年轻革命者、意大利骑兵来到法国,由于被异族统治者追杀以及霍乱流行,他不得不和一只猫一起在屋顶上生存,这种屋顶生活的视角更真实的表达了霍乱流行之中民众的疯狂、绝望,更加映衬出善的可贵。冷静,果敢,扶老携幼,救死扶伤,以及隐忍以致永恒的爱情,人类这些最珍贵的东西一一呈现,如暗夜里的星子,明亮,安静,永不消逝。这种有视觉距离的审视是我非常喜欢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你的作品中经常呈现:临终之前的男人周围有哭泣的亲人,多么伤感而和谐的画面!可是跳开来看,男人内心与现实的反差之大是多么的令人嗟叹。
    曹老师很儒雅,回答问题很大度,彬彬有礼,思想有个性,同时很会讲故事,很会“绕”(不是“饶舌”的“饶”),讲座上麻将的故事就不说了,而去武汉最多也不过到毛陈,怎么都去不了;想向妻子告白的男人其实一直生活在谎言里面。。。。。。《让子弹飞》不就是在讲故事吗?所以,会讲故事,会讲好听的故事,会讲好多好听的故事,这是不是就是作家的特质和语言魔方呢?  
    唐唐很害羞,不好意思要求和曹老师合影,可是粉丝好像都是默默关注的吧,所以,我还是做默默关注的粉丝比较好,所以,曹老师,你不要让唐唐失望。
    赵老师说:朝圣经典。于我而言,聆听讲座是精神领域沐浴一次清新的风,是心灵回归到了栖息的港湾。曹老师说到了虚构。如果说历史可以虚构,那么,姑且以这段虚构的文字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敬意吧!





  

2011年5月21日夜于孝感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3:01:29 | 只看该作者
听讲札记

文/陈圣芳
  
    赵金禾老师天籁般的陶笛演奏将这场讲座推向了高潮。

    赵老师的人人是作家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年逾七旬,依然生机勃勃。他声情并茂,幽默睿智,爽朗开怀的讲演,让人们一直沉浸在心灵的洗礼和愉悦中。赵老师《经典的朝圣》,给大家传递了一个读书的秘诀,那就是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读外国经典的书,因为一些领先我国文学潮流的作品,其手法、其文风等特色大抵可以在这些经典中找到蓝本。

    赵老师的小说作品笔者读过一些,从这些小说中可以看出赵老师的人生轨迹,他的小说都是来自他所熟悉的生活,甚至小说中的人物就有他自己或者他熟悉的人在里面。他的文字简洁朴实,讽刺意味深远。他的小说不急不缓,平平实实,娓娓道来,生活化的语言很是俏皮,让人叹服。

    曹老师的演讲,张弛有度,在有限的时间给我们传递很多的文学信息,文学的现实性,文学的个性,文学的语言,以及读书与写作,写作与生活等观点真知灼见,受益匪浅。

    看过曹老师的很多小说作品,其小说在心理刻画,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以及结尾的颠覆或者叫“出其不意”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都让你不得不佩服他写作功力的高超。

    他塑造烟灯村这个文字载体,将一个个或卑微或渺小的人物贯穿在了故事中,他是一个讲故事,设计故事场景与情节的高手,他描摹现实,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能够真正揭示现实的背面,给人带来很多思考。

    曹老师由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现在又开始向长篇小说进军,其长篇小说《苏醒》正在火热连载和写作中,他的小说写作一直是乡土题材,他的冷色调的小说一直是他的特色。

    说到曹老师小说的受众问题,应该不是问题,一件小说作品的完成就证明了他的存在,同时他的读者也存在了。读者多与寡,居然和风格有关,和题材有关,和读者有关,和媒体推介有关,和读者的认知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素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播过程问题,这,时间最能够说明问题,只要作品有生命力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受众会发生质的量的变化。

    曹老师谈到他今后的创作方向,好像要将《苏醒》作为他熟悉的农村题材作品的终结,转向都市小说《爱与罪》创作,意在进入市场化创作。

    我想说几句,不一定正确,题材虽然和市场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不是关键。刘醒龙的作品一直是乡土的,一直是农村的,不见得就没有市场。所以关乎市场也是一个多元素且复杂的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明的问题。当然,曹老师作品转型也是一个私人化的问题,相信会有他转型的道理。

   不过,我们会继续期待着能够看到赵老师、曹老师更多更精致的作品。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3:24:13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跟老实人我里云梦楚桥老师解释哈。。。。。。


1,我也觉得我说的冽段[话]挺靠谱。哈是真心实意话

2,冽几句只是现场的即兴发言,绝对不是[诗],只是几句貌连拢去的[话]。
   我又想表达哈当下的心情,又怕讲多了网友们不爽,就把冽几句拆开来讲的。

   [相交如水]网友哥坐我对面,他说,管嘎里兄弟,你冽几句[话]代表了我的心情啊。
   你看,人嘎邹貌错当成[诗]。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0:08:48 | 只看该作者
‘我叫默然’网友遗憾得直打自嘎的手啊。他说。。。。。



对于这次讲座,我是期盼已久的。很想听听赵老师和曹老师讲课。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还比较有天赋的文学爱好者,只要听一听两位老师的讲课,微微一点拨,我也许就有大的提高!同时也想暗暗地拿自己与两位老师做做比较,看距离有多远。只是可惜,到了前一天,接到单位的通知说星期六下午2点半开会,而且再三强调不得请假,当时心中那种失落感无以言表。所以,只能眼睁睁的与这次讲座擦肩而过。甚是遗憾!真地希望还有下次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0:28 , Processed in 0.1864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