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好散文及其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5 17: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眼中的好散文及其标准


--------------------------------------------------------------------------------
  



作者;金色阳光

好散文很多,但有一点,我从来不迷信,优秀的我会认真去读,借鉴或者吸取里面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迷信任何人都是对自己的障碍。在写作之前,我不会去读任何一个人的散文,这样的阅读是对自己写作的一种笼罩,一旦形成印象,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行诸文字也就有了他人的痕迹。这样的一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但平心而论,这些年来,在国内散文界,读过的散文(单篇和专集)可谓不少,在散文集中,一口气读完的仅有李国文的《大雅村言》、冯秋子的《寸断柔肠》、单正平的《膝盖下的思想》、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心灵史》、周涛的《天似穹庐》、刘亮程的《一个人村庄》、刘烨园《精神收藏》、王宗仁《唐古拉山和一个女人》、祝勇《文明的黄昏》、周晓枫《上帝的隐语》以及朋友们的散文著作。真正留下印象的似乎不多,十年,一年最多两篇。冯秋子的《我跳舞,因为我悲伤》、王宗仁的《五道梁天晴,五道梁落雪》、张承志《清洁的精神》、张锐锋《沙上的神谕》、史铁生《我与地坛》、梁东元的《额济纳笔记》、刘立波的《孤灯独语》、马叙《黑暗中的大海》等等一些,还有一些,大都是人人说来说去的好作品名字。
比如格致的《转身》、周晓枫《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刘春的《乡村厕所》等等,后面的几个大都是新近出来的一些新散文作家的作品,在新散文阵营当中产生影响的作品。但根本的问题是,这些赫赫有名的作品有的手头就有,看了一个段落,便觉得索然无味了,比如格致的《转身》,没有像他们说得那么玄乎和优秀,很平常的一个散文作品,有点心理畸形还有病态。于坚的散文虽然篇幅不大,但始终觉得,这个人的写作是健康的,舒朗的,有风度和气象乃至品质的。在新散文作家当中,冯秋子、于坚、庞培等等才是最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当然,新散文仍在路上,谁也不是先锋,有人说,真正的探索是几个人构成的(大意),我觉得这样论断简直是自拆屋墙,孤傲自大,胡言乱语。
人人心中的好散文是各不相同的,也是不可能相同的,50年代出生的人肯定喜欢孙犁、杨朔、秦牧、朱自清等人的散文作品,少后一点出生的女性死死抱住张爱玲不放,当然还有后来的王安忆、林白、残雪、张洁、斯妤等人,男性可能喜欢张承志、周涛、马丽华、余秋雨、林非等人。这是作者的权利,也是审美和心性所致,当然不可强求。当前的新散文创作说到底是跑马场上砌碉堡,自以为热闹和风光罢了。但他们的功绩就在于,打开了散文的限制,从体制中解脱出来,使散文获得了另外一种可能。
尽管如此,哲理散文、文化散文、游记和小女人散文大量的比重堆在《读者》、《读友》、《青年文摘》等一类的杂志上面,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散落在《创作》、《广西文学·小品文》等和一色的都市晨报晚报上,供白领男女和中学生业余时间心情忧伤或者舒服一把。所谓的小资散文也不例外,根本谈不上创作,充其量只是写作,再低一点就是复制,这些男人女人站在别人的书页和肩膀上,抽取一点羽毛,所作的工作只是把羽毛梳理整齐,稍微变个模样,再加上自己的一点颜色而已。与上述的作家创作相比,其十本书也抵不过一篇原创。
王兆胜博士说:“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太多的使浅薄、死气甚至有毒的,它们像宾馆的假花,至多不过是园中的盆景而已!其中最大的问题有三:一是狭隘、二是无根,三是劣质。”《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8月版)联系此言,我倒觉得,鲁迅兄弟、沈从文、梁实秋、胡适等五四时代的大家的散文随笔仍旧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峰,单从气质、学养上就没有办法比肩而立。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散文(包括新散文在内),普遍缺乏一种精神(也还是五四时期倡导的德先生和塞先生),一种关怀(悲悯和同情,人性和人道),一种气质(自然和和谐),一种力量(审美的愉悦和苦难和梦想的追问)。这四种丧失和缺乏,使得我们的新散文写作看起来热闹非凡,你上来我下去,此起彼伏,海涛汹涌,但本质是贫乏的,无力的,也是可悲和可怜的。
酷评家朱大可说:“散文应当终止紧张的文化漫行,返回到伫立、安坐或躺的的舒适姿态。在这样一个超级资讯的阿年代,散文完全没有必要成为思想者的承重文本。”(《话语的闪电》朱大可著华龄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朱大可似乎就是一个酷评家。李建军博士在批评朱大可时候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流氓批评家)爱用‘最’、‘无比’、‘彻底’。他只下判断,不作分析。”我觉得正中朱大可批评乃至其上面对散文断语的要害。hjF中国散文网
如果要开列一个单子,推荐一下中国现当代值得拜读的散文作品,恐怕是很难的。但有几篇大作品不得不事先说出:《少年中国说》、蔡元培先生的两句话:“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沈从文、巴金、张爱玲、胡适、梁实秋,其他的不敢再说了。当代的似乎好说一些,自以为真正可以使得读而有益的,大致有这么一些作家和作品《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朱学勤)、张承志《荒芜英雄路》、韩少功的部分作品、刘军宁关于自由主义的一些论文、李建军的一些文学批评、王兆胜关于当代散文的批评、林非的部分篇章、王宗仁关于西藏的一些长篇散文、史铁生的《想念地坛》、冯秋子的《鸟与鼠》、《我跳舞因为我悲伤》、张锐峰的《祖先的深度》、周晓枫的《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祝勇编的《重读大师》(中国卷、外国卷)、海南学者单正平的部分思想随笔、马丽华《藏北游历》、周涛的《游牧长城》、肖复兴关于音乐的一些文字、贾平凹《商州三记》(分初录、又记、三记)、于坚的云南文字,马叙的《黑暗中的大海》等等吧,我觉得这些是其中最为合适的。
当然,上面说的有些是思想家和批评家的文字,但我们不是一直说,连小说都可以包括在散文的旗帜之下么?思想随笔和文学评论又何尝不是呢?我还想说,好的散文首先给人一种阅读的愉悦,其次是气质的流露和呈现,第三是引人入胜、闻所未闻,第四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第五是久久(至少两天)不能释怀。从古代到现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味道”和“境界”起到了流传的支柱作用、平白的,境界低俗的,特别标新立异,重形式,轻内涵的,无一不是遗留在历史的隧道里,尘土越积越厚,无人问津。最后要说的是,没有思想的作家短命,拥有思想的作家才可以常胜不衰。还要向大家推荐一下的是外国的几位作家的散文作品,卢梭的《忏悔录》、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伍尔芙的散文作品、梭罗的《瓦尔登湖》、《博尔赫斯文集》、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及尼采的《偶像的黄昏》、叶芝的《尘土蒙住了海伦的眼睛》和布罗茨基的《小于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5:28 , Processed in 0.1122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