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书店文化地标
2011年04月02日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潘采夫
三味书屋:曾风云际会过
在西单附近,佟麟阁路上,民族文化宫的路南,有一个座古香古色的两层小楼,让那个街道看上去异常优雅,这里就是三味书屋。在我眼里,这是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
三味书屋是一对看上去有七十多岁的老夫妇开的。丈夫姓李,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工人,文革时曾被关入牢房,他的狱友是聂绀弩。在聂绀弩的诗集里,会看到有几首是送给“李四”的,李四就是他。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老板开了这个三味书屋书店,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三味书屋成了思想流传的小小阵地,不少文化活动在这个书店举行,如《河殇》的新书发布会。1993年,诗人冯亦代和作家黄宗英的婚礼就是在三味书屋举办的。
进入新世纪,三味书屋差点遭遇被强拆的命运,这对老夫妇经过抗争,保住了书店,但周围民房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加上交通不便,书店的生意渐渐冷清下来。那个时候,三味书屋讲座的影响力已经超过卖书,成为书店的招牌。
有一天,书店的老太太给我打电话,她自称自己是“三味书屋的老刘”,约我去书店听讲座,惭愧的是,那是我第一次进三味书屋,以后就成了常客。
书店的一层售书,场地面积挺大,但书的种类不算太多,更新得不快,听说老两口这么大年纪,还要自己去跑图书批发市场。能看出重心不在一楼了。
二楼最多能做百十来人,但每次会有两三百人去听,门口,楼梯上,甚至一楼都有人静静地听。陈丹青、查建英、崔卫平、贺卫方,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公共知识分子,我都听说过他们在三味书屋演讲的消息。
我在新京报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负责讲座,叫做京报讲堂,请过江平等不少学者去讲,某次就把秦晖老师的讲座移到了三味书屋,讲者神采飞扬,听者会意倾心,让人群里蹲着的我竟然有些微醺。
三联书店:都是文化地标
三联书店坐落在沙滩边上,中国美术馆隔壁,沙滩是北大老红楼旧址,五四运动的时候北大的学生就是从那儿出发杀往赵家楼的。中国美术馆外边有片小树林,老有人在那儿打牌,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个小树林艾未未他们搞过星星美展,当年的文艺小青年都成了大牛。三联杵在这样的地段,那必须是文化地标。
如果评选读书人最爱去的书店,三联书店不是老大就是老二,但我去的偏偏不太多,反倒去它旁边一个小饭馆成瘾,每次深夜从小饭馆醺然回家,路过三联书店我都会忏悔一下,这次又没进去,醉过,醉过。
三联书店分上中下三层,一进门就是畅销书柜台,陈丹青、李零、马未都、刘瑜他们的书都在那儿,那可能是全北京图书界最贵的一小片地方。二楼是搞活动的地方,沙龙讲座啥的都在那儿,跟三味书屋搞思想不同,到这儿讲座的以搞学问的学者为主,是爱书人挺喜欢的地方。但听说现在不办了,难道要搞星巴克?
三层楼之间的楼梯,是大学生们的圣地,靠左的一侧是他们的专座,一排人捧着书阅读,是这个书店的一景。
地下那一层是各种门类的书,齐全得像一个小型图书馆。但有点太大了,我呆一会就有掉到海里的感觉,有点喘不过气来,不知道该买什么书了。我还是更爱去小书店,有淘书的乐趣。
涵芬楼:闹市中的寂寞
涵芬楼在王府井大街,那地方现在有点太闹了,不像个卖书的地方,但也商务印书馆不贪图挣钱,让涵芬楼一直开着,王府井才少了一点点铜臭味,多了一点书卷气。王府井那个教堂和涵芬楼书店,是我去王府井最喜欢去的地方。
我跟涵芬楼结缘很早,大约三四年前,就跟涵芬楼合作京报讲堂,邀请谢志浩、赖声川、张鸣、高建群等老师们去那里做演讲。有次请张鸣讲大学教育,张鸣进去后挺失望,说这么几个人啊。我差点对他说,有的人讲人就挺多的。呵呵。但从从那以后不太好意思约学者去了,确实听讲座的少点,不太来劲。这是涵芬楼身处闹市的寂寞。
涵芬楼书店也是分三层,二层是艺术类书籍,讲座就在二楼,听众们可以坐着听,也可以在书架前边翻书边听一耳朵,讲座环境是我见过最惬意的。艺术类书籍是涵芬楼的一大特色。
一般一楼都是各种畅销书,地下那层我爱去,哲学社科书籍在那里,文学书也在那边,所以我买书量的八成是在地下一层。商务自己出的书占了不少的书架,流连在书架前,会让人想起百年老商务的不少历史。
到地下一层的拐角处,挂着一幅对联,写的是“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很喜欢,曾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围脖,不少网友一眼就认出是涵芬楼书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