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对话周国平: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
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幸福,我来到这里能够和大名鼎鼎的俞敏洪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活动,我就感到很幸福。俞老师是我很佩服的人,我觉得他创造了中国教育产业的一个奇迹,而且他的理想不只与此,还想办一所中国一流的私立大学。今天我来到耿丹学院,发现他实现他的理想实际上是从这里开始。
我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因为我做演讲前一定会事先做一些准备,比如今天和俞老师一起同台做这个活动,我会了解一下俞老师以前讲话的风格是什么样的,我去网上查了一下,这一看吓了一跳,他太能讲了!完全是一个演讲大师,很幽默、很生动,所以看了以后我又觉得自己挺不幸的。和他对比我自己太惨了一点,但我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公共场合我不愿意当主角,最好是能像你们一样当听众,如果一定要上台的话,我宁可当一个配角。俞老师这么能讲,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个配角,我先做一个次要的发言,一会儿俞老师做主要的发言。
谈幸福:幸福是家庭美满和事业成功的综合体
我谈谈我对幸福的理解,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是一个人能把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让它有一个好的状态,那就是幸福。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生命、一个是心灵,或者说是灵魂,是精神。让自己的生命和让自己的精神有一个好的状态,那就是幸福的。但这个很抽象,如果要具体化的话,是要让生命有个好的状态,要能够去享受生命,我觉得可以落实到家庭美满、爱情婚姻美满。如果你家庭美满、爱情美满的话,你享受爱情、享受亲情是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精神上一个好的状态可以具体化为事业成功,实际上事业成功是把你最好的能力用上,去享受你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精神享受。
谈爱情:爱情是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个最亲的亲人
我下面主要想讲事业成功这一点。家庭美满的这个问题,对在座的你们而言还太早了一点,你们现在可能在谈恋爱,但是我告诉你们,实际上家庭、爱情美满不美满是个长期检验的结果。
我可以说说我对爱情的看法,什么叫爱情?以前认为要死要活,如痴如醉才是爱情。现在我认为爱情是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一个最亲的亲人,你找到了,你的爱情就成修成正果了。但找一个最亲的亲人,跟她共度此生,这真的是长期检验出来的,没那么快。最后,如果说你现在这么年轻就找到了,祝贺你,你的运气太好了。但是如果说后来发现她不是那个最亲的亲人,你们不能共度此生,那你们互相也不要埋怨,应该互相感激、感恩,因为她给了你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且,谈恋爱也是长经验,你会越来越了解什么样的人适合你什么样的人是不适合你,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财富。
事业成功三步曲:学习、思想、定义
我想重点说一说对于事业的成功来说比较重要的是什么?我简单谈三条意见。
说学习:大学最重要的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培养兴趣和习惯
第一条,事业成功确实关系到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在精神上你是不是得到了满足。第一条在大学阶段,要为将来的事业打基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你今天能否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关系到你明天能不能成为自己事业的主人,有没有真正属于你的事业。
大学生最重要的应该是自主学习。我当时上大学是在北大,俞老师也是北大的学生,他说我是他的“学长”,我说我是你的“学叔”。俞老师谈起北大的时候经常谈两件事情:第一就是他考了三年没考上,这一点我与他不同,我是第一年就考上了;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很用功,最后还是倒数第六名,这一点我跟他也不同,我很不用功,但是考试总是第一名。我们当时的学习方式是整理笔记考试前背一背,但我觉得这种方式我是忍受不了的,因为我们当年学的那些内容知识含量并不高。我是北大哲学系的,哲学系当时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哪些课本他要讲一年的,但我基本上一个星期就可以掌握了。
上课的时候,我们有大课,大课是不同系的同一年级的同学学习公共课,像党史、政治经济学等等,在一个三四百人的教室里,这样的课我一律逃课,老师发现不了。小课我们班25个人,我就逃不了了,因为老师会发现的。小课基本上老师在上面讲我下面看自己的书,有时候看得入迷了,老师提问,我站起来就问干什么呀?我讲这些并不是要你们都上课不听讲,都去逃课。我是强调一点,作为一个大学生,你一定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在大学里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并不是说考试考好了就算合格了,最重要的是两种能力,一种就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你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你喜欢看书,喜欢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另外一种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你喜欢学习,而且你能够安排自己的学习,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自己安排自己要看的书目,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这是最重要的能力,我觉得知识性的东西是很次要的。
英国有个哲学家叫怀特海,他认为教育就是把你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把为考试而背诵的东西都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如果都忘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剩下,你就是白受了教育,仍然是一个蒙昧的人。剩下的是一种融入你的血肉的资历活动的习惯,你通过教育以后,养成了学习、思考的习惯。融入你的血肉里了,变成了你的第二本能,你不学习、不思考就难受了,你这个人教育就合格了、就成功了。
怀特海说知识性的东西并不重要,如果不用的话就会忘记,如果你要用的话很容易查到,不能把学习的重点放到这上面。我希望同学们通过几年的大学,养成一个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大学仅仅是打个基础,这个基础主要的还不是知识,是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一个人有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你今天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有兴趣,我基本上可以断定你将来在事业上是会有作为的,这是第一点意见。
聊思想:要把成功作为优秀的副产品
第二点,真正事业上的成功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就是要把优秀作为你的第一目标,把成功作为第二目标,把成功作为优秀的副产品。成功我们一般指在社会上得到了公认,其实这个是有很多外在因素的,你自己支配不了。但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是可以自己支配的。而且我相信优秀是真正成功的前提,如果你不优秀的话,你一味追求的是外在的成功,你就可能去做一些猥琐的事情,去挖掘一个什么人、拉什么关系,靠那样成功,那样得来的成功绝对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是为真正优秀的人准备的,而且得到的是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内心真正感到喜悦的成功。
我还要强调你怎么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你真的在大学期间,多玩一点也没关系,你一定是要喜欢这类活动,对世界要有兴趣,而且最好比较早一点明确自己的兴趣的方向是什么?一个没有兴趣的人我觉得是可怜的,他很无趣,他的生活很无趣,你跟他相处也会感到很无趣。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兴趣是一个人可靠的征兆。如果一个人没有兴趣,我基本上可以断定他是没什么能力的。
如果对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可以断定你在那方面有特别的能力,应该去发展自己的能力。一个人有兴趣的话,这个兴趣是用什么来证明?杜威说兴趣是能力的可靠的征兆。我要补充一句,热情和毅力是兴趣的可靠征兆,是兴趣的证明。如果做一件事情你充满了热情,而且遇到困难你有毅力坚持下去,这就证明你在那件事情上是真正有兴趣和有能力的。不能说我感兴趣,我就是一时的热情,最后我坚持不了,我告诉你任何伟大的事情,你再感兴趣一定是有巨大的困难要你去克服,一定是包含着某些无趣的内容的。
兴趣对某一方面领域的热爱是你内部强大的动力,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动力,仅仅是为了一个外在的目标、外在的成功,这样的人我相信无论什么事情,他是不能真正坚持做到底的,他没有真正的动力,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要把成功作为优秀的副产品。
讲定义:成功是在合宜的位置做好适合你的事
第三点,怎么样来定义成功?我觉得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个人来说,成功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我给成功的定义是只有你在最合宜的位置,找到了最适合你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那就是成功。不要去和别人攀比,争取成功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要认识你自己,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到底能够要什么?应该要什么?你就去要这个东西,要认清楚,不要去和别人攀比,看别人在哪方面风光了你就去争取,我告诉你那个东西是不属于你的,是属于他的,天赋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所以适合你的成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所以要认识自己,这是我要讲的第三点。
实际上,我觉得真正说起来,成功是分不同的层次的。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你们毕业以后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生存的问题,怎么养活自己,这应该说是成功最低的层次,也是必要的。要解决生存问题,你要证明自己有解决生存的能力,这是一点。
当然第二点,你还要证明你有超出生存能力以上的能力,要有进取心,要去找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
第三点,一个人还应该超脱一点,不是一定要做出多大多大的成就。无论在哪个领域里,顶尖的人总是少数,你能说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失败的吗?一个人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得让自己满意,你就是成功了。所以归结起来,我觉得一个人靠能力的优秀去达到事业的成功,靠精神的丰富去达到内心的宁静,这都是幸福,你做到了一条就是幸福,当然做到两条更好。
俞敏洪:最大的幸福是学会不把自己当人看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感谢刚才周国平老师的精彩演讲。我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读了不少周老师的书,我有关人生、哲学、幸福的一点思考,很多都是偷了周老师的概念。但是同学们请记住:偷一个人的思想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要把别人思想变成你自己的思想。比如说我们大学毕业都想写论文,写论文的时候你纯粹抄袭别人论文的主题和思想是一种剽窃,但是把别人的思想融会贯通最后变成了自己的思想,并且用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那就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领悟。
周老师在我出生的那年就考入北大,经历多次起伏后,变成了中国著名的学者、教授、哲学家,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哲学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刚才有一个男生说他不懂哲学,他讲的那些话全带有哲学的意味,一个人承认自己不懂哲学的时候,你人生就进了一步了。
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是选对了职业
今天的主题是讲幸福,真正的专家周国平老师已经讲过了,他的每一本书都有幸福的主题,他对人生有着太深刻的思考,从幸福到心灵的丰富,到财富如何积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怎么样变得更加了解自我,独处的时候更加享受精神上的丰富性……他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和了解。我只能从我个人的感悟和实践稍微讲一讲什么叫做幸福。
首先,我发现我这辈子总的来说还算比较幸福。最幸福的是我选对了一个职业,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更多的是“被分配工作”,而不是主动挑选。现在同学们毕业以后找工作,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我们更加幸福。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你找不到可以暂时不工作,直到你喜欢的工作来找你,或者你找到了工作发现你不喜欢,还可以退掉。
所以如果要下第一个定义的话,一辈子找到一个很喜欢干的事情就变成了我们幸福的第一要义。
人生可以孤独,但是不能孤单
幸福的第二个要义是你周围要有人跟你在一起,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你喜欢的周围的朋友,第二部分是你找到一辈子愿意跟你生活的那个人。人生可以孤独,但是不能孤单,孤独是一种心灵上的东西,你可以让一个人在庙里打坐打半年,思考佛教禅宗真正的意义,这是心灵孤独另外一层含义。孤单是没有人理你,你都不想理你自己。你避开孤单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周围要有一帮好朋友,我从小到大都有朋友。
人有的时候应该避开热闹,因为有的时候太热闹了,热闹本身就成了生活中的一种麻烦。我这么多年最大的成功是我能够在热闹中间抽身而出,走向孤单的自己。因为我要想热闹太容易了,随便打个电话,很多名人就可以跟我一起吃饭,随便跟员工开个会,告诉员工陪我玩一玩,员工也就跟着我一块跋山涉水去旅游去了。我也有很多的诱惑,每天都有很多社会名流人士,一不小心就进入热闹:喝酒、唱歌、聊天……喝酒喝高了第二天头昏脑涨又是一天。我要抽身出来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容易做到。
请记住了:不要热闹,但这不等于不要朋友。朋友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之所以新东方能够做起来,就是因为我的几个大学和中学的朋友,这还真是按照周老师的标准来挑的,挑朋友是挑能给你带来心灵丰富性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我跟王强老师大学就是朋友,他们从来就没有看得起我过,他们把我当牛粪,我就让他们踩,晾干了让他们把我当火烧,我为什么创业之后又把他们请回来呢?我觉得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王强老师在大学就读了几百本书,到现在他家里的藏书接近七万本,他是一个书痴。我不像他一样是个书痴,但我从他身上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徐小平在北大是我的老师,我当时参与了一帮年轻老师每礼拜五的聊天活动,他们聊天,我为他们倒茶、泡方便面,只要给我留下一个位置让我听他们讲话就行,或多或少就会有思考,这是有价值的朋友。所以我有一句话,就是宁为牛后不为鸡头。你周围要有一帮人能让你爱、能让你喜欢,倒过来他们也能喜欢你的朋友就够了。
一个有未来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讲到婚姻,我在婚姻中打滚打了几十年,请记住:恋爱和结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恋爱的时候可以很狂野,只要爱上谁就可以拼命地爱,等到你真结婚的时候,要想想这个人是不是符合能够跟你过一辈子的条件。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找到一个一辈子最适合的女人或男人。他(她)跟你在一起心心相印,既可以互相之间理解、懂得,同时要对你这个人全身心地接受,还能全身心地爱你、跟你一起过,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境的时候不抱怨、不刺激你,当你遇到失败的时候,能跟你一起躺在地上一起失败,这样的人不容易找。
我一直忍受到今天还在忍受,我发现忍受下去婚姻也就变成了幸福,慢慢地由爱情变得没有爱情,最后转化成亲情了。亲情是老得已经谁都爱不动了怎么办呢?这个又老又瞎的人就是你喜欢的人,没有办法。这么一个转化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我只想告诉大家一点,真正的一辈子陪你的一个是工作,另外一个就是你的爱人。但是你绝对不可能每一件都跟你的爱人讲,这个时候你要对朋友去讲,如果说没有朋友,最后你的心中的郁积就会越来越多。第三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有未来,一个有未来的人就会是幸福的人。人
现在的中国为什么这么焦虑,是因为我们比较了不该比较的东西,我们总是比较谁比谁成绩好,谁比谁有更多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等到工作了以后谁比谁赚的工资多,谁比谁的房子大,谁比谁先买了汽车,等到生了孩子,谁跟谁的孩子进了哪个更有名的小学、中学。
想要幸福就要放弃眼前的比较
同学们,如果一辈子想要幸福的话,就要放弃眼前的比较,或者说你要有一种勇敢的精神,跟别人比谁更臭,说得不好听一点: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马云长得并不高大,长相也是非常奇特,但是这两天马云变成了全世界的风云人物,阿里巴巴将在美国上市,市值是一亿五千万美金,他说过“男人的长相和他的能力成反比”,这句话用在马云身上最贴切。
同学们,自我鼓励比通过比较以后的鼓励要长久得多,永远跟自己比,跟自己比未来、比成长、比进步。成长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大学的时候不光窝囊,而且猥琐,但是今天我既不窝囊也不猥琐,那就是一路在成长中间慢慢长大,最悲伤的是人一辈子回头看了以后没有回忆,这个也是周老师说的。如果说你一辈子回头看发现没有值得写的东西、没有值得记的东西,发现人生是一片空白,那才见鬼呢,不是因为失败就空白了,空白是你不做事、不去追求未来才空白,追求未来的人一定会有东西记下来。
我过去一心一意做新东方,也赚了一点钱,赚钱本身很重要,但如果把赚钱当目的就变成了人生的悲剧,我怎么样把它变得有意义?现在我自己还花费上千万扶植两千个农村地区的学生,每年给他们交学费。当我看到这些孩子在成长,他们本来在农村都上不起大学,后来因为你的资助解决了上大学需要面临的经济问题,我就会感觉到很高兴。
总而言之,我在寻找生命的丰富性,也在寻找未来更大的可能性。总而言之,人要对你目前所做的事情的未来抱有期待。刚才周老师说人做事情要有激情、要有热情,一个积极向上、永远追求未来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所有这些追求都必须把控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追求过分了就会出问题。一旦走偏了幸福立刻就会转化为悲剧,这是我的第三个感觉。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学会不把自己当人看
我的第四个感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学会不把自己当人看,如果有人说你是一坨屎的话,你告诉他:“你踩踩我试试看”。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在意,才能活得更加幸福,比如说有人批判你了、误解你,所有一切都不需要去争、去解释、去战斗,因为你就是你,不会因为别人侮辱你一下、你就会变得更加不幸,有时候一语不和拔刀相向就是一种悲剧。
当别人侮辱你的时候,你反过来侮辱他,恰恰就变成了“别人是头猪你把自己也当成了猪看”的境地。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比较敏感,被别人拒掉了就觉得是一种侮辱,其实不是。总而言之,幸福是可以寻找点点滴滴的轨迹的,每一个人心中的幸福的概念都不一样,我只是希望同学们既能够遵循幸福的轨迹,同时也能够沿着自己内心幸福的概念前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圆满。谢谢大家!
我愿意变成90后、00后
问:在你们的印象里,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国平:现在如果让我只能实现一个愿望的话,我就愿意变成现在的大学生。因为有青春、有未来是最大的幸福。就像拜仁指着年轻人说:“你们的天空中有很多彩虹。”年轻人要珍惜自己的未来,你们是一张白纸,可以把自己画得特别好。而对于暮年的我,我会珍惜我已经画成的东西,学会欣赏自己。
问:俞敏洪老师在您的眼中面前坐的这一代的人是什么样的?
俞敏洪:我愿意变成90、00后这一代,我觉得他们身上真的体现了很多没有传统负担以后的轻松。他们没有经历那个时代比如文化大革命,也可能不知道某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对人性产生的压抑是什么,但毕竟我们可以可以自由思考、选择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工作,他们这个年纪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加丰富。我觉得这样的状态他们本身就很幸福。除非你不想活了。要真这样的话,周老师所有的哲学思想都会全部作废,因为人生可以选择随时随地可以重新开始。
遵循自己的内心和性情
问:您刚才说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最大的困惑就是寻找的过程,这样一个寻找有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怎么样才能真正找到找得准?
周国平:我没有什么秘诀,一个人要真正找到自己的事业,然后可以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展现出来。这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特别强调一点,让你自己发展得好一点,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但起码可以让自己优秀一点。如果你的基础和智力比较好,可能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或者擅长的东西。而如果相反,加上自己又不爱学习,就肯定是找不到。而给自己创造一个寻找的前提,就是大学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年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一个学者、一个作家,我就是喜欢读书。我的想象就是将来我要一辈子搞学问,其实这是一个很朦胧、很抽象的东西,而我就喜欢。我真的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一代,这个时代比我们那时候要自由得多,选择的可能性以及机会都很多。比如我们那个年代分配特别严重,让你去哪儿就去哪儿,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分到广西一个山沟里面,做县委宣传部的一个干事,给县委领导读报纸写写讲稿。在那个情况下如果我特别看重外在成功的话,我有一条路就是走仕途。但我很快就发现这个东西是不适合我,我就是爱读书、写东西。结果由于我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就给了我一个评价:周国平这个人思想没改造好,脱离群众、骄傲自满。后来我就发现如果说我要走一个所谓的成功的路的话,那我就得改造好自己,不要读书、不写作,但是我办不到。其实那时候还是读了不少书,包括马克思全集39卷都通读了,我那时候马列水平是很高的。不要把外在东西看得太重要,还是认识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就是按照符合自己性情的方式去追求,不要太在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可能最后能歪打正着意外得到成功。
学会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
问:所以了解和自我内心的寻找还是很重要的。俞敏洪老师您怎么看?
俞敏洪:我们内心要有一份无比喜欢的东西,你真的不要考虑这份东西未来能给你带来多少金钱、财富、名声、地位,这种喜欢是带有建设性的,不是抽烟、喝酒喜欢,不是把你人生往下拉的,而必须是往上顶的,至于说是喜欢画画、创业等等,你沿着喜欢的路走下去,一定最后能找到一个着落点。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研究蒋介石,为了搞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但他的这份喜欢坚持了十年后被美国人发现了,在他到美国做了一个论坛的演讲以后,被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留下来当了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在美国当老师,现在依然坚持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没有赚到钱,但是他坚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大学读过丘吉尔的一句话:你必须学会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
周老师说我大学时候背英文单词,其实我是不喜欢英文单词的。我只有背英文单词才能超过我的大学同学们。因为他们中有口语、听力、语法特别好的,但唯独单词好的人不是特别多,因为大家认为背单词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所以我开始背单词,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是我们班词汇量最大的人了。当时没有电子辞典,同学有单词不认识的会来问我,我就把中文在后面给他们写上。我大学毕业留在北大,包括后来我能赚钱都是因为我英语词汇量比较大。当时有一个教师岗位需要超过两万个单词量的人去教,所以我能去教GRE。现在看来即使从来不喜欢的东西深入下去也能喜欢。就像一个人在沙漠中要渴死了而去挖一口井,已经挖得很深了但水还是不出来,他就换了一口井,等到挖第三口井他就渴死了。所以你一生只能坚持一个喜欢,喜欢一件事、喜欢一个人足够了。
问:能够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是不是也需要漫长的修炼?
周国平: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的东西,喜欢的东西你要去找到,有时候找不到是因为你太在乎外在的东西了。你没有往内心去找。在社会可能有外在的压力需要对付,你把你的精力都放在对付外在的压力反而是一条失败的道路。
读书“三不”
问:在去年耿丹学院开学典礼上,俞老师您鼓励新生每年读100本书。但在移动阅读时代带来的是碎片化和快速化的影响,如今读书难以回归深度阅读和经典阅读?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阅读的?
周国平:我后来给自己读书做了一个小结,我把它称为“三不”。第一是“不无职业”,博览群书。我在北大哲学系时读了很多小说诗歌,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俄罗斯文学,托尔斯泰等都是我的挚爱。读书不能有限制,如果为了专业上有发展去读书不是爱读书,真正爱读书是作为一种心灵享受。
第二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我读书有很多,但我不会去读那些普通的小册子、介绍性的书,而是去读大师的书。我真的觉得那个是含金量最高的,读了以后再去读普通作者写的书真的觉得没味道了。把经典作为主要的内容,所以我基本上是读“死人”的书。
第三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读大师的书我也不是为了做学问,我不去追求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我就是当闲书来读。我觉得读书最愉快的就是读着读着突然发现这个也是我的想法,我原来没有意识到的,而书的作者说得更清楚。你会因为自己有的东西被唤醒了特别快乐,这个实际上就是你的精神在生长,生长的快乐。
读书首先从你自己喜欢的书入手
问:周国平老师读书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不”字。俞敏洪老师怎么看呢?
俞敏洪:首先我是读活人的书的,否则我不会读那么多周老师的书了。我觉得读书首先从你自己喜欢的书入手就行了,只要不是纯粹的“黄色小说”都能读。
黄色小说要等他们有了一定的人生境界再读比较好一点,如果实在不行从《金瓶梅》读起就行,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如果马云没有读武侠小说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他自己内部的名字不叫马云,叫风清扬。人读的书不一样,境界就不一样。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打赌,把一个穷人关进了一个塔里面十年,约定说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最后书都读了没劲了他就开始练乐器、画画。在这样一种成长的过程,到了最后两年的时候他书和乐器都不要了,而是在里面打坐。到了约定的最后那一天的时候,这个富人一想坏了,真的到了约定的日子我的财富就都给他了,结果他留下一张纸条走了,说我知道你今天晚上要来,我走了,在修炼以后财富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像周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像我这样世俗的人一边读书一边赚钱也是可以的。
问:除了读书之外,我们还需要怎样的能力,这其实最终也是指向幸福。
周国平:因为有的时候是一个定向的问题,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东西是抽象的,我要优秀、我要丰富,我要多读书,这个故事很抽象的,但是这个东西不能缺。首先你方向要正确,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另外一个是定位,我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对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比如我的女儿学的文科,但文科里面哪一项她最喜欢却不知道。后来我跟她说这个很正常,现在就是让自己变优秀。作为文科生你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文科知识。于是我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包括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让她基本上做到了解。高中是这样,大学也一样。对于人类的知识你心中要有数,有一张地图,想到那个地方去旅游一下,想去哪个地方定居。前提是你要有所了解。
让生命和灵魂处在一个好的状态
问:“一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我对这句话有一些感触,当今的大学生时常会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会迷茫、困惑,我想问老师,如何把我们的心照顾好、守护好,从而增加幸福感?
周国平:原话是这么说的,“老天给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守护好,人生就是圆满的,是幸福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最重要的是这条命和这颗心,是生命和灵魂。所谓的好就是让生命和灵魂处在一个好的状态,所以幸福的源泉是在自己身上。当然外面的条件也是需要的,不可能脱离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