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前的小学生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4 10:5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年前的小学生作文
傅国涌
读阮毅成先生《八十忆述》,他在小学时代留下的一篇作文吸引了我。他生于1905年,幼时在江苏兴化上过私塾,1917年随伯父、当时有名的律师阮性存到杭州,考入杭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小学时代的老师,给他印象最深刻、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是两位国文老师,教他写白话作文的张元孟先生,教他写文言文的赵敏栽先生。赵是前清的秀才,不但讲解精详,改作文也十分用心,有眉批,有总评,有圈点。而且每改一字,必说明原因,如果他下次也没有注意,先生就会说:“我对不起尊大人。”直到晚年他还保存有当年的作文簿,并录了一篇在书中。这篇作文题为《民为贵》,只有短短三百六十字:
处今日共和之时代,莫不曰尊重民意矣。若战国时代,国君好行专制,大权在于一人,人皆知有君,不知有民矣。君之视臣如土芥,君之视民,更犬马奴隶之不若矣。惟民贵之说,孟子能首倡之。亦谓国无民,何以为国;君无民,何以有君。国祚有短长,而民意无盛衰也。国运有否泰,而民志无变迁也。是以国政有改革,而民气初无常变也。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书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而知天心,即民心也;民意,即天意也。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谁谓民不当贵哉!然而国家既眷念斯民,而人民何以报答夫国家?果其蒿目时艰,为士民者,必先立志。不存苟安之意,不为无用之学。研求政法,可以利济夫苍生。探讨科学,可以裨益夫社会。开士民之风气,备国家之任使。藏器待用,固人民之素志也。经济匡时,亦人民之愿望也。人能若是,庶几不愧为共和国家之国民也欤!
他曾出任浙江大学、台湾大学法学院教授,有法学著作存世,也有丰富的从政阅历。他在作文簿中任选的这一篇,只是想说明当时对国文教学的重视,与小学生的国文程度。我从中看到的却是那个时代小学生的大关怀,口气中露出的不仅是老到,更有“共和国家之国民” 的担当、责任意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就关心“民为贵”这样的大题目,不管是出于老师的命题,还是学生自己的选题,都让人心生感慨。他不是一般地阐述孟子的“民为贵”旧说,而是放在新的共和时代背景下,思考这一古老的说法。作为一个小学生,他还没有能力展开长篇大论,但在短小的篇幅中,他已触及许多有价值的方向。言虽短,意甚长。
阮毅成此文不是一个个例,生于1904年,曾多年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的叶公超,也保存了一本南开小学就读时的红格子作文簿。其中一篇作文《论团体之精神》,虽老师点评:“劈头破题,一针见血,惜哉而血不多!”但所论之问题也甚大。翻开《周恩来早期文集》,比他们年长一些的周恩来(生于1898年),小学和中学时代留下的多篇作文,也都与此呼吸相通,比如1914年9月的《爱国必先合群论》、1915年的《共和政体者,人人皆治人,人人皆治于人论》,后一文是对孟德斯鸠有关共和精神的阐述。
他们虽处少年时代,落笔之际却不忘国家社会、人类福祉,议论常溢出个人生活的范围,超过了年龄的限制,其气度、格局都有大国民风范。在白话文普及之前,这些文言写下的作文传递的已不是古老的传统价值,而包含了许多新思想的萌芽。我想起那个时候的小学生课本,关于共和、国民之说,在国文、新修身等不同课程中都有,被学校广泛采用的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高小第四册有《大国民》的课文(沿用的是晚清《最新国文教科书》),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大国民”:“所谓大国民者,非在领土之广大也”,非在人数之众多也,非在服食居处之豪奢也。所谓大国民者,人人各守其职,对于一己,对于家族,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世界万国,无不各尽其道。”
那个时代的小学生笔下关怀之大,立言之高远,毫无疑问与教科书的熏陶有关,与那个时代的氛围有关。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教科书,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教育,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风气,由此陶铸出来的一时代的学生,诚然因个人性格、选择、机遇之不同,所走道路乃至各人命运也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仍深深地打上了相似的时代印记。由小学生的作文看一个时代,只是以管窥天,却也未尝不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
                                                                                                  2016年3月14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1:27 , Processed in 0.0598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