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教育与出版座谈会”综述
2012年9月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承办的“教育与出版座谈会”暨“大夏书系读书节”启动仪式在南京凤凰台饭店举行。二十多位与会嘉宾主要来自河南、四川、陕西、福建、上海及江苏,其中既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也有对教学教育理论有深入研究的大学教授,还有对教育现实有着宏观把握与理解的教育行政官员。大夏书系和《教师月刊》的编辑也参加了这次座谈。
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社长作了题为“阅读改变教育”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教育、阅读和出版的理解。随后,王焰社长与国家督学、《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老师为读书节揭幕,公布了“读书节”活动组委会首批委员名单,并颁发聘书。
座谈会分15日上午、15日下午、16日上午三场举行。15日上午的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困境”。 由北京分社社长 李永梅老师主持。吴非老师、陈大伟老师、周彬老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其他嘉宾也就相关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天下午的议题是“教师喜欢读、需要读什么样的书与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福建策划部主任、大夏书系策划编辑、《教师月刊》首席记者朱永通老师主持。下午的讨论主要围绕教师的阅读需求展开,同时为大夏书系和《教师月刊》的发展献计献策。
16日上午的座谈是在南京市天正小学(琅琊路小学分校)举行,由北京分社副社长、《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老师主持。蔡宁副校长和学校一线骨干教师就教师的读书心得和阅读期待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周益民老师、王小庆老师、牛文明老师也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会。
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存在与解决
在当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职业倦怠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成就感、成功感,致使许多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在座谈中提到,2006年他曾到某县组织24位校长进行校本研修,陈大伟老师让这24位校长讨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有哪些,并按照困难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其中有23位校长把“教师没有积极性,没有热情”排在了第一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曾带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股高潮,但发展到今天,确实存在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现状以及教育的未来有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乃至无能为力之感。“在我们中西部地区,我们接触到的很多老师,我觉得很令人伤感。比如去做报告、做讲座,他们认为这是校长的命令,否则才不来呢。”陈大伟老师感慨道。
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呢?我们应该用什么去引导教师呢?陈大伟老师认为:第一种方式是强调基本能力,比如读书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用榜样、用我们的好书去引导教师见贤思齐;第三种方式是教师要学会“穿越”,就是换位思考,善于把身份转换到学生身上、转换到家长身上去思考;第四种方式是引导教师学会审视自己,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成长,能够真正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变化,读书对生活的影响,品味到读书的过程是甜的,这样教师才会更喜欢读书,相信读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自己。
行政力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不足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缺乏理想和思想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春良认为,“要改变这个状况,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校长的引领作用。而当前校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恰恰就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不足,校长成了教师发展的瓶颈。”
对此,周春良局长提出校长至少要研究两个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校长对于学校来说是顶层的,但对教育来说,他实际上还是基层的。校长一定要以倾听的姿态走向校园,听听那些沉默的声音。校长应该是走在教师队伍后面的人,发现教师的智慧,凝聚教师的力量,然后把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去办好这所学校。我们要多去研究教师需要什么,发展渠道在哪里,兴奋点在哪里。”可见,校长不仅是是一所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更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推动力量。
其实不仅是校长,许多教育行政官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应发挥引导作用。程红兵老师要求上海市语文名师后备人选一定要多读书,为上海市15个学员拟定书单,推荐书目。“第一类是文学类书籍,第二类是跨界阅读,第三类是教育与教学方面的书籍,第四类是思维类书籍。或许这可以启发我们去关注教师的分类阅读,语文老师读这些书,那么数学老师可能会读什么书?英语老师可能会读什么书?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欠缺与提升
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行政力量的引领不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周彬还提出,“现在太依赖经验主义,太依赖名师,导致一个西施培养了成千上万个东施。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尊重经验,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而学没学教育学却显得不重要。所以,教育学需要重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们太钻到自己的学科里面去了,这制约了教师的成长。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语言。”周彬老师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阅读,让我们自己变得专业起来,要有教育学的语言,教育学的思维,让教育本身保持一种专业精神、理性精神。”
在当前大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但是,“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提升与体制无关,这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是教师的教育生命,”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吴非老师感慨万千。“好教师一定是热爱读书、有读书意识的。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智慧。所以,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对年轻教师的启蒙工作,让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一种自觉,特别是进行静养式阅读。”
谈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和空间,吴非老师满怀信心地说,“现在的教育碰到了许多体制性困境,但我还是那句话,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挽救一个是一个,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如果我们的专业水平提高了,那么得益最多的是学生。我们除了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要说办为未来负责的教育,办为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
教师为什么不读书
阅读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是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的活动,就像呼吸、饮食一样不可或缺。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王小庆看来,“教师的阅读要符合他们的生活特质,不一定就局限在教育阅读。另外,不要过分夸大阅读的作用,阅读只是教师成长之路的一个部分。”
“教师不读书,校园没有了书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要呼吁教师读理论著作、优秀教育家的传记、文学作品,教育界的行政领导也要加强读书,并带动孩子们进行真正的读书,让校园有书香,有诗意,有信仰。”特级教师高万祥说道。
可见,阅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在书籍几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都能买到的今天,大家反而不读书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读书的?”程红兵老师思索着。
上海福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朱煜认为教师不读书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他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远行、游历也是在读社会之书。二是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三是工作氛围中没有读书的人引领。四是因为读书很难看到即时的功用。教师需要阅读各种层面的书。”
网名为“长辫子老师”的特级教师郭学萍认为:“当下教师的读书缺少配套机制,缺少内驱力,还有就是教师的负担太重。为了引领大家读书,建议出版社多搞一些活动,以推动大家的阅读热情。”
一方面,读书是内省的、封闭的、自我的,但是另一方面,读书又是开放的、交流的。毫无疑问,自身对知识的渴求是推动教师读书的主要动力,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只有这样“单纯”的动力既很难推动教师持久自觉的读书,也无法保证有限时间内的读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作为专业的图书策划和生产部门,出版社理应“深度参与”教师的读书活动中,在作为一个“社会过程”的读书活动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对阅读行为进行积极的“策划”,从而使图书策划与不断变动着的阅读现实形成积极的良性互动,这应成为图书策划活动的一个部分。全方位把握一线教师的阅读需要、提供一个立体式的阅读交流平台从而激发教师的阅读欲望本身就是举办这次座谈活动的目的之一。
多渠道助推教师专业阅读
程红兵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诸位嘉宾对于教师不读书原因的分析引发了全场嘉宾更深层次的思考,针对如何推进教师阅读展开了探讨。特级教师闫学提出:“教育写作一定要怀有一颗坦诚的心,作者要在现场,而不是隐藏在文字后面。另外,好的教育图书不仅要关注教育技术,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灵,提供给教师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在教师能够接受的程度上适度拔高,有一定的学术味。”“吴非老师的书让人喜欢,是因为因为每篇文章都有事,事的背后都有人。”程红兵老师对吴非老师著作的评价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特级教师周益民认为教师需要读书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为教师树立读书的榜样,让教师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另外,教师的阅读要做到把‘为了自我的阅读‘和’为了儿童的阅读’结合起来。”
在座谈会上,多位嘉宾对出版社今后的出版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为大夏书系今后的出书重点指明了方向。特级教师杨斌:“未来二三十年,谁决定中国的命运?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我们在关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教育的未来和教师的时代命运。在出版方面要有这样的前瞻性。”
成尚荣老师认为,大夏书系读书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读书是内心的事情,一些爱读书的教师正在走向阅读自觉,走向智慧,这是可喜的事情。教师阅读应该探讨如下事情:一是教师阅读能不能有主题;二是能不能有超越的理念;三是要关注教学风格的研究;四是要针对一些自发生长的阅读团队做一些书。”特级教师姚春杰希望“出版社在引领教师读书方面可以多做一些事情,比如成立大夏书系读书俱乐部,《教师月刊》也可以开辟相关的专栏介入读书工作。”
除了希望出版社能举办相关读书活动,河南省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硕果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用书应该是“本体性知识、人文背景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融合”。 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杰和陕西教育学院副教授牛文明谈到教育书籍应该体现出教师阅读的层次,比如,牛老师提到的“面向中年、青年、老年教师应该分别提供什么书?面向城市教师、农村教师应该分别提供什么书?面向高中、初中、幼儿园教师应该提供什么书?”引发了大夏书系编辑们的思考。
“我们对孩子永远都不会感到倦怠”
为了倾听来自一线教师最本真的声音、直面教育教学现场,大夏书系和《教师月刊》编辑团队于16日上午到南京天正小学(琅琊路小学分校)参观,并与蔡宁副校长、张佩贤老师、李华老师、王欢老师、肖莉老师、江竹凤老师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蔡宁副校长向大家介绍了天正小学办学五年来的欢乐与艰辛,并畅谈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张佩贤老师、李华老师、王欢老师、肖莉老师、江竹凤老师就自己的教学、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心得体会作了发言,并谈了对教师读物、学生读物的期待。肖莉老师认为,我们不要把功利性强加到儿童读物中,应该还孩子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当谈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教师阅读时,各位老师兴致勃勃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有位老师动情地说:“我们对孩子永远都不会感到倦怠。”
各位老师发言结束后,他们就什么是好的学校文化、教师的专业阅读、自我成全和儿童研究相互融合的教育写作、教师如何做科研、怎样做一名非著名的好教师等问题,与朱永通、顾晓清、任红瑚、程晓云等大夏书系、《教师月刊》的编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谈及阅读,各位老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王欢老师坚信“阅读可以为自己的教育事业铺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一个老师就是一门课程”。此外,面对课余阅读时间不宽裕的客观现实,老师们也献出妙招,比如通过举办读书会来营建阅读的“场”,可以带动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加入阅读的行列,从而构建书香校园。
(整理:杨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