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 朱华贤
在中小学学科教研活动中,听评课是最为普遍的形式。深入、细致、专业的评课,对执教者和听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涉足教坛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听而不评,犹如学而不思,食而不化。评课怎么评?怎么样的评课才是最理想的?笔者以为,根据评课的不同作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是对照判断式。有些人评课,往往以某一种教学理论为标尺,然后一一对照课堂教学实际,作出明确的判断:哪些安排是符合理论的,哪些环节是不大符合的。这种评课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能使参与者对新的理念有更直观和具体的理解。但是,这种评课有一个弱点,有的评课者往往会把某一种教学理论作为唯一正确的标准,排斥其他理论,从而影响评课的科学性。由于教学理论和课堂实际是不可能完全对称的,某一种教学理论不可能覆盖课堂的全部内涵,课堂的现实内涵比理论内涵要丰富得多,这种评课方式就极可能有失偏颇,或者过于狭隘。
二是原因剖析式。原因剖析式是在对照判断式基础上的深化。有的评课者不但能根据教学理论作出恰当的判断,而且能具体分析得失成败的原因。比如,课堂散乱,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主线串联,或者是没有找到最佳切入点,或者是目标过多。再比如,基础知识没落实,教学内容过于空泛,原因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被严重忽视了。这类评课,有助于教师找准毛病,改正缺点,以免重蹈覆辙。但这种评课有只知“亡羊”而不知“补牢”之嫌,容易停留在修修补补阶段,对授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帮助有限。
三是献计献策式。如果说原因剖析式是“破”,那么献计献策式则是“立”。这是一种用建设与创立来代替判断和分析的评价。评课者的起点较高,能为执教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建议可以细致到问题设计、环节安排、线索切入、板书构成等方面。由于评课者通常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提出的建议往往合情合理,因而,这种建议常常能给授课教师以启发,想他们所未想。但是,这种评价往往局限于某一节课或某一个内容,作用较为有限。
四是独特发现式。在独特发现式评价中,评价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与洞察力,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注重发展的历史眼光,既着眼于某一个教学内容,又不局限于这一内容,宏观与微观兼顾,现实与历史参照。评价中,常常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独特发现。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评课,能使人顿悟,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