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离我们远去了吗?——诗歌评论家谭五昌谈诗歌的当下困境与突围[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5 13:0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离我们远去了吗?——诗歌评论家谭五昌谈诗歌的当下困境与突围[zt]12月16日,由人文学院主办的“人文大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评论家谭五昌博士畅谈“诗歌的当下困境与自我突破”。湘潭市文联主席邹联安、现代诗人曾庆仁以及学校众多诗歌爱好者等参加,并进行讨论互动。

                            上至国事下到学生恋爱困惑都离不开诗歌
  
  谭五昌认为,当人的内心遭受伤害的时候,在诗歌中你能找到到精神的回味,并抚平内心的伤痕。并说,诗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你真正亲近它的时候,你才会领悟到它的美和对人内在的帮助。

  汶川大地震这样举国关注的大事,灾区人民深陷悲恸之中,当散文、小说等都失语之时,而诗歌就显示出它独特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无数诗人或者其他人都握起手中的笔,用诗歌来安慰受伤的心灵,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遇见了一切,就是没遇见你……”当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遇到诸如失恋等困惑的时候,你就去读诗吧,诗里能找到你灵魂的镇定剂,谭五昌这样告诉记者。他还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认真读过几首好诗,他的精神和知识结构是匮乏的,甚至是不健全的。

                                    诗歌并没有远去

  80年代是我国现代诗歌繁盛期,后来逐渐走向低谷。谭五昌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娱乐方式多元化,文化诉求渠道也随之增加,以及诗坛中存在的“自我佯狂”、为吸引眼球而“流氓化”等原因造成的结果,但诗歌却并没有远去。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从经典的诗文中不但能引起美学和思想上的共鸣,还能在困境中给予我们力量,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就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谭五昌说:“其实这就是诗,撼动着我们的心。”

  在场的一名诗歌爱好者说:“诗歌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存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每个人都有创造诗歌的潜质。”
  
                                    诗歌面临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学校社团众多,而作为诗歌类的社团少之又少,每年招新的时候,诗歌社团远远没有那些像动漫、电视等具有现代新型娱乐形式社团那样火爆。 这让那些爱好诗歌的社团组织者和老师出现了忧虑,认为现在大学生当中存在过分娱乐化倾向,内心浮躁、急功近利。

  谭五昌等诗人学者,认为有如下方法,去促进大学生亲近诗歌,并从诗歌中吸取营养: 大学要形成良好的文学氛围,要对人文精神有一种热情;学校要对学生的文学社团加以引导,多开展文学活动并邀请学者进行讲座,调动学习热情; 适当开设诗歌写作课程。忌被考证等技能性学习占据所有时间,要有精神生活的空间; 学习诗歌要有长远、全方位和开阔的眼光,忌功利性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16:20 , Processed in 0.0759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