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标准答案”统治的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16: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标准答案”统治的世界

熊培云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雷州市近万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完统考后,有家长曝料试卷和答案考前就已经随处可买到了。雷州市教育局随后证实,试卷答案考前已经外泄,此次考试成绩取消,而当地检察机关已介入调查。至于父母为什么要买答案,自然是为了孩子考高分进当地的优质中学。


  说标准答案摧毁了中国教育,这话未免言过其实。不过,在很多时候你又不得不承认,标准答案是个不折不扣的祸患。在那里,不仅有对知识的乔装改扮、故作威严,更有对人性的无穷摧折,对光阴的无情浪费。死记硬背的学问,本来就是记忆之学对思维之学的侵袭,更别说那些要求别人写读后感的主观题,竟然也有“标准答案”。就在几年前,甚至还有好事者琢磨出一个孔子标准像。可叹决定孔子长像的不是父母遗传的基因,而是两千多年后的“标准化”运动。


  可怕的是,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一旦被确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机制立即被激活。所以,当被问及“雪融化了之后是什么?”时,一个孩子答“春天”,结果被老师判定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这样的标准答案似乎还“情有可原”,但另一些“标准答案”注定只能当笑话听。比如:“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什么?”一个学生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果同样被判卷老师打了个×,标准答案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我看来,中国的中小学甚至大学教育,大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概括,即“1+1=2”。等号左边是权威,是宿命,是既定的一切,等号右边是唯一的僵死的答案。仔细想来,有时难免悲从中来——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一道考题,即“2=?”。同样是运算,两者的开放性完全不同。前者答案只有一个,如果你答的不是2,就格杀勿论。至于后者,答案自是千变万化。你可以说“2=1+1”,也可以说“2=2×1”,甚至,你还可以别出心裁,说“2=20000/10000+(250-250)”,只要你乐意,根据既有的常识,你可以DIY出你最愿意看到的答案。与后一种相仿的情形并非从未出现,荒诞乃至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当他问你2等于多少时,你只能说2等于“1+1”,而不能说等于“0+2”。这样的“标准答案”,所能制造的恐怕也都是些“标准血案”或“标准冤案”了。


  好了,我并不是要讨论数学,不是要讨论哥德巴赫猜想。读者不妨用其他词语代替这里的2。比如“正义”“理想”“幸福”等等。我想说的是,在一个标准化的社会,它会抹去差异,填平沟壑,告诉你如何去做是符合正义,合乎理想,如果把运算的过程比作生活的过程,那么生活就只有一个目的,一个标准答案。按说,幸福与否是个很私人的问题,但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告诉你的却只有一个答案。在过去,比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狠斗私字一闪念”等等,变来变去其实答案都是一个,即政治正确。而不是结合自己的人性与经验去体悟“什么是幸福”。简单说,“1+1=2”式的教育,没有过程,其迷信的只是一个结果;而探寻“2=?”式的教育,却是焕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是可以激发人们回归自身与探寻真理热忱的教育。


  数日前,我与陈志武先生一同做电视节目,谈到现在大学生一毕业就着急买房的问题。刚工作就忙着买房,在许多人看来算是标准答案了。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一定要买房?事实上,就个人而言,我最幸福的体验也不是三十岁以后在中国买了房,而是我当年把准备在北京买房的钱花在了去巴黎租房读书上。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回首前尘往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算法则。一起长大的人,未必能一起上学;一起上学的人,未必都能考上大学;都读了大学的人,未必都能立即找到工作;没有立即找到工作的人,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未必一生不幸福??同样是念了哈佛,梭罗毕业不找工作,借把斧头跑到瓦尔登湖畔搭了个木屋,过一种可以试验的生活,而盖茨索性中途辍学,不久就创办了微软公司。


  一个社会要有共同的底线,所以有了法律和道德,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与思考应当唯标准答案马首是瞻。“标准答案”的背后,是考生的命运,是命题者的权威,当人人不得不向所有貌似客观公允的“标准答案”低头时,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却是一盘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棋局。而这个被“标准答案”统治的世界,是一个已知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也是死去的世界,一个远离了创造和创造精神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59 , Processed in 0.0714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