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片《神韵》诠释花鸟画的笔墨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5 20:4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片《神韵》诠释花鸟画的笔墨美[z]

沈威峰先生的花鸟画已经开始在海内外颇有名气,他在当代画坛的地位也日渐上升,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未来画坛的领军人物,这一点,敏锐的媒体已察觉到,今日下午2点30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艺术片《神韵》,就专门诠释沈威峰花鸟画的笔墨之美,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对沈威峰来说,故乡扬州是明媚的瘦西湖,是精巧别致的个园与何园,还有扬州八怪。

  郑板桥、金冬心、华新罗……他们画中那种潇洒的气氛、变化无穷的笔迹、色泽与墨韵,所留下的每一抹美的痕迹……使他从小就产生了一种血缘般的牵挂。

  8岁沈威峰考进了江苏省国画院。他的导师叶矩吾,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他教画的方法简单而执著。练书法,画枝干。

  逆光的竹影,挺拔的竹节, 潇洒的竹叶,在沈威峰的笔下更是画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因为逆光的效果,美丽的兰花成了剪影,这增添了它的仙气;在晨雾的缭绕中,竹子更拥有了清新的而饱满的生命力。这种美妙的意境,不正是画家自己心境的体现么?

  其构思的着力点,在于群竹的多重组合中,设法体现出优美的变化与浩大的气势。一片片竹叶,都显出了生机与灵性。显透明,出光影,特别是那些运笔中出现的飞白,更显示出竹竿上层层反光。郑板桥曾自述画竹心得:“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威峰画竹,深得这一奥秘。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评:首先祝他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画展成功!沈威峰的画这几年进步很大。在笔墨的处理上,技法、技巧的锤炼上,还有修养各方面都有全面的提高。他的画的特点,从画面上来看,笔墨用得比较活泼、不呆板,掌握笔墨的变化。我觉得好的是笔墨的变化,很有新意、有创新意识。颜色和墨的关系,墨色的变化,整体画面的构图也很好,应该说是很有匠心,很有自己的创意,而且用笔比较潇洒、大胆。他整体的画面,是从传统中去学习、领悟,从传统中在继续个人的追求、发展,看起来他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画生动就在于他用笔有变化,而不是那么死板。比如鸟,鸟的背,干湿浓淡,一下笔变化都出来。比如这张竹叶,竹叶里面的浓墨、重墨、淡墨、涩笔,虚实这都有,这可都是变化,他不是一个墨色到头,另外他的变化比较自然,象这种一笔一笔里干湿浓淡也有,涩笔,笔的节奏,变化都在其中。

  苏州是座美丽的古城。小巷清雅,水陌纵横,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沈威峰移居到苏州,大概也是喜爱这里的水吧。他特地刻了一方闲章:“枕河人家”。他家的门前,真有一条小河静静地流着,波光清漪,沁人心脾。

  六朝时代的谢赫,曾强调过“骨法用笔”和“应物象形”,这二者的结合,也就是笔墨的功力与大自然的造化的交融,这才能产生出绘画的美。

  如画兰草之难,难就难在用笔,沈威峰画兰花,最独特之处却是花瓣。他用色墨画出了流金叠翠之感,画出了芳心纯净之气,画出了逸香留人之恋。画兰可使人平心静气,可使人恬淡文气,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晶莹欲滴的硕果佳实,柿子、果品、“留予枇杷说相思”,体现了花瓶里的水光和它半透明的质感;画枝干的“飞白”,显现了它的力度——当它和泼墨的枝叶融为一体时,那种书法的美就更突出了。笔墨的力度从中神奇地体现出来。

  那白眼向天的幽禽,充满了勃勃生机。《别有怀抱翠篁间》的松鼠跳跃在横向的竹竿上,都看得出用笔的痕迹。松鼠、那嬉闹鸣唱幽篁的意境,不正是中国画的妙处吗?

  那强悍的雄鸡以及“嗡嗡”的蜜蜂、秋虫……其形神兼备自不待说,那国色天香的用色 童年玩趣的青蛙正是他童年的情趣与回味、胸中真情的流露,是大自然与心灵撞击而迸发出的璀璨火花,是感情的色彩凝于笔端而挥洒出的秀美画图。它反映出对生活的一片痴情,一腔热爱,一种追求,一份向往,才换来了沈威峰的笔墨之美。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美术评论家)评:沈先生的作品我看了,他是很有前途的一个青年画家。花鸟画艺术自身,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江南、苏州、扬州这一带是人文荟萃之地、人杰地灵,因为有了传统的中国的文脉,这综合性的艺术,所以在这个地方出现沈威峰这样的画家不是偶然的,他有这个文脉,他把这个传统继承下去了。沈威峰现在自己的艺术,我们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谈花鸟画的话,可能有工笔的、写意的、半工半写的,他(沈威峰)应该是属于半工半写的。小写意就可能顾及到它的就像形、它的神,也顾及到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有一定程度的提炼,他(沈)对生活有热烈的情感,他熟悉江南的竹林、鳜鱼、鱼虾、各种各样的草木、藤萝,我觉得他的鸟儿画得也非常的好、鸟语花香在花鸟画里面是两个重心,表现的形体比较生动,笔墨也比较熟练,所以他是很有前途的画家。中国的艺术只有靠中国人自己。你现在不要受市场的干扰,卖画可以但不要受它干扰,老老实实再下功夫。齐白石三十八岁时没有画到你那么好,你也有信心。黄宾鸿说“山水画要有意境 花鸟画要有情趣 人物画要有神采”,很值得琢磨琢磨。

  “柔艳着雨更相宜”这幅画在构图简洁和用笔细腻上,可说是得了新罗山人华嵒的真传。用笔缓慢,墨色缠绕,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上部的新枝,那一支小花,给人以清新的回味。

  《静默》中疏朗的花架,明式家具的风味。虽非笔直,却很劲挺,体现了对于“神似”和笔墨趣味的追求,相映成趣,枝干上的蟋蟀,腿部和触须都充满张力,相得益彰。各种线条的对比、交叠、反衬,组合出了一种类似于篆刻的美。

  这幅《东篱之歌》也因为有不同的笔墨趣味,而形成了一种耐人咀嚼的“篆刻之美”。

  《晨曲一声待朝晖》这幅图中的树干,如此粗重茁壮。下笔时,出现了多处“飞白”,是半干的毛笔迅速而有力地在宣纸上掠过时,留下的笔墨的奇迹。它与苍劲枯老的树干表皮,竟是如此相合。而这些画,很难让人想象这是出自一个不到四十岁的画家之手。

  古人云:“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的相同之处,其实就在于笔墨。中国古代,留下了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的草书,尤其是狂草,笔势飞动,令人眼花缭乱。(由多种草书名帖化入沈威峰的画)而在这些画中,我们所读到的,不正是那美妙的“草书笔意”吗?

  因为注重在笔墨上下功夫,因为深知书画同源的道理,沈威峰很看重书法家们的意见。他请教过林散之、赵朴初,他们都给了他不俗的评价。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看了他的画,高高兴兴提起笔写了一幅字:“笔底心,纸上春,四时花鸟见精神;有传统,有创新,维扬画派见传人。”概括了威峰的艺术面貌和成就。

  明清之际江南大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下了两句很有名的诗:“前身合是採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而沈威峰,“前身合是种荷人?”他笔下的荷花越来越滋润有味了,谁都能感觉到,一种缥缈的水气,弥漫在色彩和笔墨之间。门前的流水,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

  苏州多雨,他爱在雨中漫步。苏州的园林、街巷,小桥流水,参天老树,青瓦白墙……每天都在润泽着他的身心。细雨沐浴着他的灵魂,他在苏州雨中养育着“浩然之气”。

  在这座古城里,他去得最多的,还是拙政园。信步园中,那东一片西一片的荷塘,常给他出奇不意的惊喜。挺拔劲健的荷杆,有如焦墨一般的荷根……给予了沈威峰许多灵感。他陶醉于其中,他用自己的笔留住这造化的神奇,创作了“映日荷花别样红”。八尺巨幅荷花图,他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清心澄明。著名学者季羡林观画之后,兴奋不已,挥笔题款:“香远益清,出污泥而不染。”

  已故的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对着山水写生,可落在纸上的,却全不是眼前的山水。威峰画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画家要留下的,正是花鸟的精神韵位,而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象”。他不是留影,是创造,他要创造一种更集中更凝炼,也更具有自己个性的美。这就是抽象笔墨种笔墨之美,只有当自然万物进入画家的心灵,融进了他的灵魂,美的画面,才会从他胸中流溢而出。虽然只是荷塘一角,却让我们感觉到了一首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

  沈威峰画荷的水气,这当然有很高的技巧,因为中国画用水太难了。而在他的笔下,水还是那么灵活,水光潋滟,这荡漾着的是苏州古城所特有的烟水气吧?我们大约享受着只有鱼儿才能看到的美景。

  龙瑞(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评:沈威峰先生既有这种文人画的感觉,就是说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功夫上能有时代气息,尤其是他的作品中,色墨处理,艳丽中又有清气,这在写意花鸟上,可以说是很注重的、关注的。当前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怎么能够保持我们这种中国文化、民族绘画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我们一方面要注重传统,因为传统是我们割不断的、舍不掉的文脉,把握这种文脉,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在当前文化相对的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是发展中国画的重要历程。到今天,读了他的画,他在这两个方面、一是他对色彩的认识;二是到现在这几年来着重宣传,能够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块,对中国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尤其再当前,中国画的花鸟画上,中国写意花鸟画是偏重于工笔的多,但是现在相对来说,在中国这种写意花鸟,通过“神韵”这种素材画相对来说是越来越少,尤其是画得好得画家。今天能看到沈威峰的画,他是在这条路上坚持,画友、生活、学问啊各个方面的熏陶。当前他的这种时代、他的作品中,祝愿他取得更好得成绩。

  人类从精神上把握世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逻辑的方式,另一种就是审美的方式。从西方到东方,理论家多用逻辑的方式,而艺术家多用审美的方式。审美讲究直观,讲究心灵的感应,讲究一见钟情。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审美很像爱情。可惜,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把审美的方式渐渐地淡忘了,遇事只相信逻辑,一切都要求精确的条分缕析。这是人类的异化。

  石涛说“外师造化”,但他同时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中得心源”。“心源”,就是无限丰富的内心世界,扩而大之,也就是画家自身的审美能力。自身的审美能力用到一定的程度,再要提高,就不再限于笔墨本身了,那是关乎人的灵魂的问题了。

  诗坛泰斗、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尝赞之曰:“笔墨格局皆有法度,写形巧似而神韵奕奕,足以发之,且时于精丽中见沈实,非时下以轻佻狂怪自炫者比余大异之,以为当世才流能与比肩者盖鲜。……则他日得如大千之所诣,抑或过之亦未可知也。”对威峰的艺术成就作出了精到的评价。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秘书长、美术评论家)评:我认为他的画的特点、风格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雅俗共赏的风格在扬州画派中有这种传统,当年郑板桥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雅俗共赏。但他(沈威峰)这个时候发展,作为一个现代的画家,他在艺术上很注意色彩和笔墨结合起来使用。他的笔墨的特点是灵动、活泼、非常生动,在传达物像的过程中把笔墨的特点统统地结合起来。用的墨色、用笔,新鲜、灵动、跳动、很充满生命力的一种感觉,作为一个画家来说这是很好的。象这种画派,过去我们叫做小写意、小品的画家,区别于大写意。吴昌硕、齐白石以来属于一种小写意。过去象任伯年、王雪涛这些已故的画家,目前看小写意画家能够画到这个程度上已经证明他对自然物像的掌握、笔墨造型的掌握,还有色彩的运用上结合了我们许多画家的特点。现在小写意画家,北方来说王雪涛,南方上海任伯年以后唐云,这些画是不容易画的,是见功力、见笔的。我看了沈威峰画家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画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他很擅长画的荷塘、竹子都画得不错,其他的包括:雅致的梅花、富贵的牡丹他都画得不错,题材的范围相当宽泛。不光是梅兰竹菊,还有将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象田园里的牛、公鸡、母鸡、鸟,都画的题材面很宽。在我们美术界、国画界来说,沈威峰还算一个青年画家。作为一个青年画家,他在花卉、花鸟草虫都做的很不错,技法相当的全面,也说明他绘画的基本功,在笔墨的掌握上有着相当的火候,这是向更高的层次上迈进的很良好的基础。相信他今后笔墨上的进一步的老道,绘画的色彩运用上更加协调、更加的雅俗共赏。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评:沈威峰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坚持苦练,刻苦的学习,在继承传统笔墨这一块上,我认为他比许多年轻人是高的、有深度的,因为他认准一个点很刻苦的练下去,再一个就是他对中国画用线的理解,对线的把握,他由于自己艰苦努力,在线的掌握上也是不错的 ,还有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的画雅俗共赏,从生活中来,带着一种情感,带着一种激情去画生活,所以他的他有生机,有情感是活的。

  沈威峰花鸟画作品研讨会(部分)

  时 间:2003年9曰29日

  地 点:上海中国画院

  学术主持:徐惠泉 苏州市美协秘书长

  由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苏州市文广局、苏州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沈威峰画展暨画集首发式暨花鸟画作品研讨会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美术界人士100多人参加画展暨画集作品研讨会。

  邵洛羊(上海中国画院创始人之一):我看到苏州画院沈威峰院长的画大吃一惊。我说:“你的画很大气,中国画要讲笔墨,就是要有传统。你的画是有笔墨的。”沈威峰的画基本是维扬画派、扬州画派的传人。启功两句话很有道理,“有传统、有创新、维扬画派的传人”,我说这两句话是对的。其实他不完全是维扬画派,吸收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养料。中国画要讲传统的,作为传统首先要讲笔墨,如果不讲笔墨的话,我说不是中国画。沈威峰的画讲笔墨,他的画一个是底气很厚,第二个是大气磅礴,这很重要。他的画,生气勃勃,不管是画花、画鸟、画草、画虫鱼都有生气,是通过笔墨体现出来的。如果他手头上没有高深的、执着的笔墨功夫不可能画得如此活色生香的。大家看他的笔、他的墨都是活的。如果笔不活、墨不活,画是不会活。看来沈威峰很懂得继承传统,因此他有所发展。这次他在上海、在画院,有人告诉我他在画院办展览,我说好啊!是在关公门前舞大刀,我说“刀可以舞,你的刀法精通,不要怕,我就欢迎你来舞,尽管来舞”。沈威峰的画是中国画,因为他讲笔墨,这个基本必须要肯定,然后再发展。我觉得他是出于扬州画派,但有自己的东西,他各方面的吸收很强,也有西方的,有西方的光、色彩、讲透视、讲影子等,这个不怕,但是千万不要丢掉笔墨。我觉得这次沈先生到上海来开画展,也给我们上海美术界带来个清凉气。因为他的画是讲笔墨的,是讲笔精墨妙的。

  朱国荣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我很同意邵老生的话。沈先生的作品吸收了许多方面的大家的长处,而且我觉得多种风格融合得非常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我觉得里面也有他自己的一些艺术处理。譬如说画竹子,我觉得传统的喜欢画几枝,而他画则一大片,从根一直到上面,气派非常大,有些全景式的。刚才邵老先生说道沈先生的画气派大,我觉得是有这么一点。另外我觉得他的水份用得特别好,看每一幅画,在水份用得非常滋润、非常透明,这是江南花鸟画的特点。齐白石也画花鸟,他是北方的;沈先生的花鸟画看得出是江南的,水用的非常好。

  卞孝萱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扬州八怪研究会名誉会长):沈威峰院长的画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他的画有很多特点,这里我说两个特点:一是融入了西洋画的技法,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用光、用色,透视感明显。八怪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是出世的,沈威峰是入世的;二是特别的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使我们感到非常的亲切。我的岁数比他整整大一辈,他40,我80,他努力到我这个程度,那是不得了了。这里我赠送他三句话:一、古人的东西继续要学,不能不学,从中吸取营养。二、西洋的东西继续要学,要更深入,更多地融入。三、更多地向大自然取宝。这样才能成为一代花鸟画大师。有古人、有自然、有西方的,结果你就能够成为一代的花鸟大师,我作为一个扬州人,为出现沈威峰这样的画家感到光荣和骄傲。

  丁羲元 (上海美术馆研究员、林凤眠研究协会副会长):沈威峰的画,(刚才邵老说了)首先是大气,这不容易。这大气是气质里过来的。一个人要画到大气,可能有一些不是画的原因,不完全能够画得出大气,这与他的经历及各方面的因素有关。我想这很好,要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大气、精神状态,以及在画上表现这种大气。这是很不容易的,要继续保持。吴昌硕为什么了不起?就是大气,看上去他那个画人家就是画不出。齐白石也是的,哪怕是画一个荷花,他那个杆子一笔,就是画不出。那个东西再简单,没有多少年的功力、没有他那个气质,看来还不行,所以这很重要,是一个好的地方要发展。另外一个,沈威峰的画基本上还是在这个范围里面。

  “形在似像非像处,意含似无似有间”——这是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沈威峰画展题词。

  2003年12月1日,冬日的北京,雪后,淡淡阳光泛出粉红色的光芒,辉映着直直挺立的古松。我们来到这幽静的皇家园林里,追寻着一位把春天的气息带给人们的著名花鸟画家、苏州画院院长——沈威峰。此时,他正在钓鱼台国宾馆

  ……

  美,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灵魂。

  他的生命,将永远维系在笔墨之中。

  从沈威峰的笔墨里,我们是不是体验到了一点美的秘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08:26 , Processed in 0.1010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