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学人》报告2011年第一期==《教师之友网》友情存帖 1397195810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 17:4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学人》报告2011年第一期(总第1期):
发刊词和目录



刘立峰





《教育学人》在这个飘洒着希望的季节和大家见面了。这里嘹亮着教育界迈向“十二五”大发展的号角,这里铿锵着教育人走向一个教育新时代的足音。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学人专业成长的密码解读,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学人专业引领的活跃身姿,可以看到新生代教育人的追梦足迹。这里属于我们每一个教育人。
    教育学人,是那些从一线课堂走出,拥有自己明确的教学主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名师;是那些在教育科研领域,学养丰厚,著作等身,用自己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前瞻性的理念引领教学、指导改革的学者、教育大家。他们开一代新风,领时代潮流,是我们教育界的巨大财富;他们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成功的经验,丰富的理论,需要研究,需要传承,需要后来者发扬光大。
    《教育学人》播报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新信息,发布教育前沿的新经验、新成果;《教育学人》关注教育出版事件,聚焦“人物”,推介当代名家大师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教育学人》呼应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工程”建设,开展教育学人课题研究,以“名师成长研究”课题为依托,全面推广对他们的研究成果;《教育学人》展示新生代教育人的追梦足迹,记录他们行走在“名师之路”上的思考和感悟……
    《教育学人》电子季刊,栏目灵活多样,按需设置,先期推出“本刊特稿”“本期人物”“课题之窗”“研发资讯”等专栏。《教育学人》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期待教育人的参与。
    《教育学人》是一份非赢利的学术刊物,友情赠阅,电子派发,竭诚欢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各级教育学会及一线中小学同仁来函、来电索取!
                                                                 ——本刊编辑部
目 录CONTENTS
今刊特稿
成长无定式 术业有专攻——名师成长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汤振纲(1
本期人物
趁着年轻多做事………………………………………………………………………余映潮(7
我的苦做“八法”……………………………………………………………………余映潮(8
走近余映潮(7 则)…………………………………………………………………程韶荣(14
“集体训练”:阅读教学不可缺失的风景…………………………………………贾厚明(18
余映潮老师的话( 两则)…………………………………………………………… 佚 名(19
余映潮研究论文目录 ………………………………………………………………戴贤泽(20
课题之窗
余映潮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组(21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王秀娟 贾厚明(23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王秀娟(27
信息在线
中学语文“英桥论坛”在江阴成功举办………………………………………… 英 桥(28
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报告会在连云港成功举办……………… 杨晓蓉(29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名家高峰论坛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育才中学(29
小语菁英聚仙桃 多种风格展风采——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多种风格
展示会湖北仙桃会议综评……………………………………………………………李伟忠(30
启东市成功举办“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精品课展示暨名家论坛”……张范辉(32
我的读书书目……………………………………………………………………… 柳咏梅(32
研发资讯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以人物为主题8 大出版事件综述[2001-2010 年度]……………………(33
“教育学人”征集通知和“教育学人”申请表格…………………………………………(37


指导:中国阅读学会经典阅读研究中心;主办:《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
编辑:《名师成长研究* 教育学人报告》编辑部;本期编委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明魁 程韶荣 戴贤泽 丁卫军   黄奎峰 贾厚明 李伟忠 刘立峰
柳咏梅 闵诗培 汤振纲 王秀娟   闫忠平 杨晓蓉 杨益军 余映潮
主编:刘立峰;执行主编:汤振纲;责任编辑:张小武;美术编辑:徐勉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电子邮箱:ywcbs0240@sina.com邮政编码:100010
免费赠阅 函件备索(说明:本期杂志有关余映潮的文字由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名师成长研究》总课题组之子课题“东台市余映潮成才路径与其教学成果应用课题组”提供,特致谢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7:50:5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学人报告:二十位语文名师经典课例实证研究》序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荣誉出品】
        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教育学人报告:二十位语文名师经典课例实证研究》一书的价值就体现在“名师指路”上。该书以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特别策划出版的大型教育丛书《名师讲语文》为基础,精选二十位新生代语文名师的经典课例,用“讲”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他们各自的“语文人生”、“语文理念”、“语文实践”和“教学语录”。我相信该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并有助于促进“读名师、学名师”的热潮的形成。
        课堂是教师立足杏坛的主阵地,是教师教育生命张扬的重要空间,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智慧融合的重要场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师的学识修养、教育理念、教育技艺、教育机智和人格魅力,均展现在课堂。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人格的最基本的形式。基于此,教育学人必须好好研究课堂教学,一线的每一位教师更应该把探索课堂教学的奥妙当作贯穿自己整个教育生涯的研究课题。
        语文教师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喜爱语文,怎样让学生会学语文,怎样让学生运用语文,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光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更需要日日周周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及时发现和弥补每一堂课的遗憾。惟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改进提高。当然,研究课堂教学,不光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剖析,还要对同行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品评,既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又扬自己之长,避别人之短,把教学当作集体合作的事业。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这个本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苏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南通会议上达成了一个共识:“语文教学要姓‘语’。”但我认为,“在坚守语文教学姓‘语’的同时,还必须懂得语文教学名‘文’,才可能把握语文课的本质特征。因为,自发生成的‘语文’能力,以‘语’为基本,而教育养成的‘语文’能力,以‘文’为主导,即要用统一、规范而文雅的书面言语去带动口头言语的‘文化’修养。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务归结为‘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不够的,还有‘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文章的能力’与‘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词一句一段一篇乃至一本,通过读、写、听、说的活动,透过课文的表层去体会文章或文学课文的人文精神,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师通过示范阅读,解剖文章或文学课文这一个个“麻雀”,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文章和各类文学的基本读写规律和基本读写方法,达到读“文”通“理”、作“文”得“意”的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指路子、授方法、交钥匙”,教师要使语文教学归位守本,务实求真,健康发展,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用心尽力,不能仅仅守住一堂课、一篇文、一本书,而要使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册课本的学习都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端点,成为学生广泛学习的一个扩展点。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压缩体积,加大容量,提高密度,简化头绪,轻装上阵,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磨练他们的学习毅力,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健康人格得到发展。
        一线教师读名师、学名师,更多关注的是名师在其先进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正是本书的特色所在。本书选辑的教学实录凝聚着名师的心血和智慧,展示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真正地凸现了“课堂是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化的过程”这一“师生双主体互动”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既是“讲堂”更是“学堂”。这些课堂保持朴素的本色,没有花哨的噱头,没有哗众取宠的独角戏式的“教师才艺展示”,有的只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心用情去慢慢体味文字、体味文章、体味文学、体味文化的真实呈现。看他们的课堂实录,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
        组织编写本书的《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关注教学第一线,参与撰稿的同志以及主编丁卫军老师也都来自教学第一线,他们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实践,真实生动、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这些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读罢使人身临其境,仿佛足不出户,便把这些名师的经典课都听了一遍。
        名师的成就出自探索,名师的伟大来自平凡。我们与名师的距离不应该那么遥远,从研究的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走近名师,会觉得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本就是可亲可学的,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自信,产生教学研究的勇气,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创新的课堂,使学生愉快地阅读,幸福地写作,知识与能力并进,人格与身心共荣,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本书无论是一线教师对名师课例的研读,还是名师经典性课例的展示,至少从两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一是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学名师,如何去研究名师,给自己专业成长以有效的榜样;二是我们如何学习建构课堂,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教师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看成发展自己学业道德的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作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像名师一样把每一堂课看作成就另一批生命的使命。
        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
        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
        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愿我们以此共勉。
                                                 曾祥芹(2011年第27个教师节之际于河南新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6:38 , Processed in 0.1669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