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 学 古 诗 文[孝感高中胡成佳先生注析/1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6 09: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  学 古 诗  文
阅读•赏析•训练


艺术赏析
遇景入咏  语淡味浓
  晚唐著名文学家皮日休在他的《郢州孟亭记》中,曾经颇具慧眼地指出,孟浩然的诗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jué)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着实,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于平淡自然中见功夫,独树一格而被称为“浩然体”,正是孟诗的特色。《过故人庄》即是充分体现这一特色的代表作。
  且看诗的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文字既无一言半语的渲染润饰,构思又无出人意表的精心布局,内容更无不同凡响的惊人之处,纯乎是平平淡淡地直书故人相邀的平常事。然而正是在这看似普普通通的起笔之中,却饱含着十分丰厚的内蕴。细味全联十字,几乎无一字不切及“过故人庄”之语。足见诗人于不经意中,已自得诗歌开篇扣题之妙。
要问故人相邀何往?自家田舍小院。备以何物款待?农户鸡黍而已。故人邀而我即至。这里既无玉宇琼楼的豪华体面,又无金樽佳肴的奢侈铺张,更无官场交际的虚与周旋。一切都俭俭朴朴,随随便便,自自然然。然而恰恰又正因如此,才极为真实地展示了醇厚质朴的田园生活本色,并从中反映出主客之间无需客套,心迹相通的淳厚情谊。
  再看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更是“遇景入咏”,信笔挥毫。写顾盼之间,虽无奇花异草,怪石珍禽,然而“村边”“郭外”,近有合抱村庄的绿树环绕添趣,远有斜倚城郭的青山映衬增辉。实在别有一方天地,亦足以愉目遣怀。
  颈联接写进村之后,与挚友恬静悠闲地临窗而坐,促膝畅谈。此情此景,既不像游侠豪客心寒易水,悲歌慷慨,也不像迁客骚人登楼兴感,畏讥忧谗。面对宽敞的禾场,飘香的菜圃,“把酒话桑麻”,也是写的眼前寻常景,农家平凡事,可是同样表现出了对农村生活的由衷喜爱。
  前三联已将应邀作客、把酒闲话等等情景写尽,尾联自然该写起身告别了。道一声“谢谢”,来一句“珍重”吗?我们的飘然洒脱的诗人岂拘此等小节!且看他不等故人开口,便主动预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开头的相邀,而即至,到收束时的自约还来,主客之间,全无一星半点浮辞虚礼,浑是灵犀相通的快语直肠,读来令人欣羡。
  纵观全诗,所写之景,不过是村舍、场圃、绿树、青山;所述之人,也仅只布衣终身的诗人与蛰居乡野的故人宾主二位;所言之事,无非鸡黍相邀,把酒闲话。且全用口语,不事雕饰,连层次也任其自然。始写故人相邀,继言村前所见,续述入舍闲话,终约他时再来。确乎“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然而如上所述,仔细品味,反复吟咏,读着读着,我们便不知不觉与清代学者沈德潜引起共鸣,获得同感。这就是,孟诗的特色正在于“语淡而味不薄”(《唐诗别裁》)。


  
2#
发表于 2011-7-22 09:45:3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25 , Processed in 0.06455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