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张校报:一个信念的写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5 20: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张校报:一个信念的写照

■洪志明

    岁月钩沉,筚路蓝缕/留下一路前行的足迹/当,岁月的钟声如期响起/我来不及许愿/记忆锦缎般铺展眼前……
    我在3所学校做过校长,一所是山区学校,一所是民办学校,还有一所是城区学校。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相同的教育就有了不同的表达。在这三所学校,我分别创办了三张校报——
   
《绿色明天》:伴我从“生态教育”中起步

    1995年夏天,我调任绍兴县夏履镇中心小学校长。这是一所山区小学,教学基础相当薄弱,29岁的我一时感到很困难。如何使这所山区学校走上发展之路,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严峻课题。
    改革要从拥有的地方入手。我提出“科研兴校”,因为此前我在另外一所中心小学做过6年的业务副校长,教育科研正是我的专长。科研兴校的提出,在老师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老师觉得在山区学校搞科研不大可能。
    在山区,最大的资源是青山绿水蓝天,以此作为科研的基点,我主持开发了生态教育视野下的“环境课程”。最初的教材,只是村民保护环境的故事;慢慢地,“生态园”在校园的一角建起来了,里面的几十种小动物和百余盆花草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孩子们画百兽图、刻白鸟印、写生态文、编生态题,还撰写水质、树种、家庭绿化等调研报告……
    随着科研的深入,《绿色明天》校报应运而生。它记录下了我们从环境课程起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实步伐。在环境课程日益成熟之际,我们适时推进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研究”,提倡“教师学生和谐共处,学生文本和谐互动”。后来,“少儿生态环境研究院”的铜牌挂起来了,校本教材《生态教育读本》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生态环境课程模式的构建》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学校。
    5年实践探索,我实现了从一门校本课程到一种办学思想的提升。我深深地体会到,校长工作的挑战性,正在于其“课程领导”,而课程领导,从很大程度上,既需要课程实施的能力,更需要课程创生的智慧。
   
《小班化教育实验》:促我在“小班教学”中求索

    2000年夏天,绍兴鲁迅外国语学校创办,我受教育局公派到“鲁外”任小学部校长。民办学校的生存压力很大,第一年,我们招到的学生并不多,每个班只有30人左右。如何把劣势转化成优势,成了又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我依然坚信,改革要从拥有的地方入手。我们开始研究“小班化教育”,并创办了全彩色印刷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报。
    “小班课”有哪些特点呢?我们通过观课,发现“班额少”和“课桌少”带来的“沟通深”、“参与多”、“节奏快”、“调度活”,于是就研制了“小班课教学常规10条”,在第一期《小班化教育实验》上刊出。这样的改进,使我们的课堂中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每一位孩子都拥有了自觉发展的意识与平台。
    《小班化教育实验》孕育了“鲁外”崭新的现代化教育生命,成为我办学理念的基石。在鲁外工作的5年里,我知道了如何把“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小班化教育理念,通过分层教学、学分制、轮班上课等方式加以具体落实;知道了如何把“变革教室格局,改变教学方式,体现以生为本”等小班化教学特点精细化。我更加懂得,校长的课程领导,只有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课程接受的问题,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笛扬书声》:领我向“生本课程”求发展

    2007年,我调任百年名校绍兴县柯桥小学校长,厚重的人文积淀和著名的“柯桥教育实验”,是柯桥小学最珍贵的教育资源。如何使这所百年老校实现新的超越,是我的光荣使命。
    我依然坚信,改革要从拥有的地方入手。百年柯小,有着浓郁的书香。我们推出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和“伙伴共读”,开发了“儿童诗主题阅读月”、“陆游诗主题阅读月”和“鲁迅作品主题阅读月”,倡导“晨诵午读和暮省”的校园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创刊了校报《笛扬书声》,提出了“生本课堂”和“师本课程”。最近,着眼于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需要,又提出建设“生本课程”。
    “生本课堂”,是基于“柯桥实验”的历史传承,旨在更好地研究“教”如何为“学”服务,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我们主张“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自觉发展”,课堂以改善课堂师生关系为核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自主和合作为基本方式,先学后教,生生为师,以校本化教学文本为重要条件,在任务和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在兴趣和习惯培养上下功夫。
    基于“生本课堂”的实践认识,我觉得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建设课程,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给予什么”。所以,我们提出“生本课程”,并认为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的社会性、课程的现代性、课程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不可或缺的生本课程建设要素,建立了“德育生本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本课程”、“体育生本课程”、“艺术教育生本课程”、“智能科技教育生本课程”等5个板块。
    柯小的三年多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校长工作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使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
    10多年的校长生涯,改革一直是我的工作特色,而学校改革从拥有的地方开始,又成了我的信念。三张校报,且行且思,成了我这一信念的生动写照。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3:06 , Processed in 0.3761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