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材:谁在编,怎么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4 11:3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材:谁在编,怎么编?

作者:秦悦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郑州语文教师彭帮怀指出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书上有30多处错误。人教社日前发致歉信,承认该教材存在6处错误。但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会召回教材。教材出错现象为何屡见报端?那些对我们有深刻影响的语文课本,到底是谁在编,怎么编出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网2013年12月9日讯(记者 秦悦)】
  近日,人教版语文教材“犯了众怒”。
  新闻背景:
  彭帮怀是郑州一家作文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他阅读了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发现多处错误和待商榷之处,“我目前找到了32处,可以定性的至少有10处。”
  他说,最明显的错误是,“沐浴”的“沐”字写成了“沭”,多了一点;“虽有嘉肴”应为“虽有佳肴”;“九月九日重阳节”应明确标注为“农历九月初九”等,另外还有与《课标》规定不符5处、语法错误3处。
  彭帮怀说,他分别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总编、责任编辑、编辑寄去了信函,均未得到回应,无奈之下,他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目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彭帮怀展示出现30余处错误的新版语文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共宣传办公室主任吴海涛说,彭帮怀指出的问题真正属于硬伤的并不多。对于硬伤,他们会在新版教材中予以修订。他还说,各地教师每年都会向出版社反映教材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他们近期会汇总相关问题,在网站上发布更正说明。(见《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7日 12 版)
  该新版教材未来将如何弥补失误?人教社负责人表示,“现在就是以网上公开的方式进行更正,要以这个正确方法来教。老师其实也有这种责任,如果教科书有明显错误,他也应该纠正过来。”
  对于是否有可能把教材召回,人教社表示,“不可能把所有教材召回来,这是出版界史无前例的事情。在明年印发的时候,一定会把错误纠正过来,保证不会再出现错误。”对于是否将对各学校师生进行统一的告知,该负责人表示这个涉及很多学校(不好实施),人教网的访问量比较大,各个学科老师要看到什么错误,都会求助于人教网的资源,“我们人教网每天有三四百万访问量,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很多老师都会来访问我们人教网。”(见《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4日)
  语文教材:常年受争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上有《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介绍》,这份介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王本华老师写的。王老师是这套教科书的学科编委会副主任。
  介绍写道,“2004年、2008年、2010年编写组三次前往各地调研。2011年3月申报统编教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统编教材启动、编写、审查、修改。”
  但是,即便是如此详尽的调研、编写、审改环节,还是出了纰漏。
  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吉林省“百佳教师”优秀个人、长春市第87中学教务处主任臧诗男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教材“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问题有很多。她表示一线教师虽然可以给人教社写信反映,但常“石沉大海”。“我们的声音太微弱了。”臧老师说。
        臧老师也是长春市中考语文命题组成员,她向记者介绍:吉林省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情况是,长春地区使用长春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而除了长春市以外的其他地区都使用人教版初中教材。相应地,中考命题也是对应出两套卷。她说对于语文教材,特别是人教版教材这种极具权威性的教材,“编审应该慎之又慎,就是要做到‘零容忍’,否则谁还相信权威?”臧老师说她非常佩服彭帮怀老师的认真与勇气,这样的老师越多,教材编写才能更谨慎、科学。
        对于一线教师的意见很难送达出版社的问题,长春市实验中学教导主任、高级语文教师薛红表示“有同感”。她向记者介绍,吉林省高中都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她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人教版高二睢景臣写的《哨遍·高祖还乡》其中有一段“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课文注释给“糨”字的读音是jiang(一声),但是这个注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查不到的,只有jiang(四声),而《古代汉语字典》里又没有这个字的解释——这就给教学造成困扰。“虽然这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但是学生就会费解,教师也会质疑。”薛老师认为,类似这种“容易有多个版本的注释”,教材应该充分给出答案。
        长春市某省重点小学的语文高老师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教材和教参出现的问题,地区的小语会和集体备课时,会对课本上的知识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我们随时发现问题也都是通过校内研讨进行解决。在老师备课和讲课时,出现了知识性问题的困惑时,没有响应的工具书或权威机构给予解答时,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或上网查找的方式解决。”
  高老师认为,一本好的语文教材应该是:首先是知识的明确,其次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知识全面合理的整合和安排。第三,设计的课程要符合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不同学段的孩子应该掌握的知识水平。最后,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
  作为曾经在教材届“一手遮天”的人教社来说,出这样的错误有点解释不过去。我们不禁要问,这么重要的教材,谁在编,怎么编,还能不能好好编?
  语文教材谁在编?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汪莹曾撰文指出: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所谓(一纲多本)的时期。教育部颁布一套语文大纲,各地根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特点,编写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地区、农村地区、通用地区不同的语文教材。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语文教材编写最活跃。据不完全的统计较知名的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上海地区语文H版、S版教材;江苏省编语文教材;浙江省编语文教材;广东沿海地区语文教材;四川农村地区语文教材;还有欧阳黛娜主编语文教材、张鸿苓主编语文教材、陆继椿主编语文教材、颜振遥主编自学辅导教学语文教材、刘朏朏、高原主编作文实验教材等。
    目前,这些语文教材在大陆各地使用,使用范围各有不同。多套语文教材的出现,宣告了(一纲一本)一枝独秀时代的结束,百花争春的时代开始了。
  后十年语文教材的建设,可以概括为两个突破。首先突破了只有专家才能编教材,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地方、学校和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编写教材。第二个突破是各套语文教材按照教育部语文大纲指导编写,都把追求特色作为教材建设目标之一,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语文教材不同类型与数量的层面可以说相当丰富,与语文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相比较,语文教材编写理论层面的建设显得冷冷清清,总体上是教材先行,理论匮乏、滞后。各套语文教材虽然都已经使用多年了,但是语文教材自成理论体系并且教材编写理论先行、能自圆其说的比较少见,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许多困惑问题,没有从理论层面得到解决。”
  专家谈语文教材编写:应有梯度、守正创新
  著名学者、山东大学中文学科一级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前50多年的中小学教材都是全国统编的,最近几年,才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即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可以发行。而各地区或学校采用哪个版本教材,原则上他们是有选择的主动权的。现在新编并通过审查批准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十多种,初中语文有8种,高中语文有5种。
  事实上,各种教材编写体例、选文都有差别,使用覆盖面以及受欢迎的程度也很不一样。有些媒体批评语文教材往往都比较笼统,顶多是“举例说明”,很少对多种教材做全面调查,也没有量化分析,难免以偏概全。
  温教授认为:目前语文教材编写最大的缺失,不在选文,而在普遍缺少“梯度”。过去的教材一般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课文、知识点和练习的安排,都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而现有的多种新编语文教材体例都变了,就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框架结构,以主题来牵动整个课程计划。
  比如有的初中教材三年6册,费尽心思分列出诸如“家国情怀”“亲情歌吟”“生命礼赞”“品行善恶”“艺术感悟”“亲近自然”“时政聚焦”“科学之光”等二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三四篇课文,都是按照主题类型来安排的,选文自然也主要从主题需要考虑,各单元之间本来应有的语文学习的逻辑递进关系,就难于照顾了。
  现在通行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教材也大都采用主题单元框架,有的甚至把初中已经有过的部分“主题”重复一遍,加上必修课时间缩短到一个多学年,更谈不上“梯度”了。用主题来划分教学单元或板块,往往顾此失彼,很少考虑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难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是迫切需要改进的。
  此外,教材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老是改来改去,变动太频繁。一线老师使用新的教材有一个适应和准备过程,变动太多,会给他们造成很大困难。当然,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及时和适当地做某些修订。
  “教材编写需要不断积累,需要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介入,又能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革新和变通。‘守正创新’这句话我看可以作为当前教材编写修订的准则。而那种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也不能解决问题。
  语文课程的改革难度很大,现在最需要的是扎实的调查和科学细致的研究,而不只是印象式的批评。在中国喊喊口号或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还是多结合实际来提建设性意见为好。”
  一套不是教材胜似教材的教材:《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
严凌君老师
  《南方周末》2004年发表一篇题为《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的报道。严凌君,是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他执拗地要把语文教材纳入新的价值体系。他出版自己的“青春读书系列”,因为不允许语文教材“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自创青春读书课,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滋润了几百位中学生的青春。在此基础上,严凌君老师选编出一套7卷14本300万字的《青春读书课》人文读本。
  按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看法,这套书中《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世界的影像》三卷,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成长中的各种精神命题。《古典的中国》、《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三卷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栖居于其中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
  《人间的诗意》是以诗歌为读书课做总结,强调了诗歌与年轻生命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并将所有的阅读、思考、讨论,都升华为纯净而丰厚的心灵的诗。这样一个读本,其实是在倡导这样一种阅读——即“阅读是与精神探索者对话”。所以有学生反映说:“它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思考着这么一些问题……”
  语文缺少什么?在严凌君看来,语文缺少人文含量,缺乏文化价值。他是从教材内容这个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的。于是,他大刀阔斧,开设了实验性的文学阅读课,10多年来的成绩,化作《青春阅读课》七卷17本的一套丛书。这套丛书从初中一直到高中,每一部都有一个主题,分别是:“成长”、“心智”、“文学”、“中国”、“思想”、“文化”,最后一本被定名为《人间的诗意》。严凌君强调:“我个人是从构建青年学子的精神家园、关注国家的前途、未来的命运方面来定位的,而不是简单地看文章是不是漂亮。”
  众论
  最好的教材是“文为学生而作”,是写出来的,不是编出来的。
  ——首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郑晓龙
  语文教材编写需要打破框框,让具有语言创造力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好作品放到语文教材里来。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语言发展规律,需要找到合适的文体来对应。
  ——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 李庆明
  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科技、经济在发展,心却没跟上。这个时代需要养心的教材。
  ——辽宁沈阳市教育专家 于永昌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文观,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问题,水平不高可以集思广益,良知不够则难以修补,《开明国语课本》70多年后成为新闻,给我们上了一课。
  ——南京师大附中教师 吴非
  老教材走红一方面是它本身的开放性和文学素养引起了社会关注,也表达了人们对现在教育和教材的看法。另一方面,网上炒高价位,与商业利益联系在一起,有制造“印刷紧张”的嫌疑。
  ——凤凰卫视策划人 胡野秋
  目前教材选文视野还不够开阔,缺少体现时代特点的美文、切合现实生活的实用文、反映前沿科技新成就的科普文。
  ——人教版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 蒯福棣
  教材也是书,第一要务就是要吸引人,让孩子喜欢读,能理解。文章选择一定要有意义、有趣、真实。不用把所有问题都讲透,应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谭莹
  文以载道,寓教于文,古今中外的教育,以不同形式体现着这一点。关键是,什么样的“文”才能切实承载和有效传播孩子成长需要的“道”。如果课文本身不过硬、面目可憎,教育作用就无从谈起。
  ——网友 子应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01 , Processed in 0.1144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