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怎样学语文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17:4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怎样学语文的
龚向明
  
  
    有人说,语文不用学。
  
  说这话有两种人。一种是妄人,他们的语文并没有学好。你让他读文章,基本不会。你让他写文章,狗屁不通。另一种是天才,这种人我从没有见过,不知道他们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现有的一点儿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全是靠学来的。
  
  我进初中时,数学全校第一名。初中毕业时,考了三次,一次是毕业考试,一次是升学预考,一次是升学正考,我的语文都是全校第一名,数学反而掉到第二名了。
  
  我并不是说,我初中时语文已经学好了。现在想来,我那时学语文,还没有入门。
  
  学无止境。阴差阳错,我今天做了语文教师,但我更加觉得语文没有学好。所以,我只能谈怎样学语文,不能谈怎样学好语文。后一个问题,我相信同学们总有一天能够回答。
  
  学语文要多读多写。大家都这么说,这自然是对的。我这里想强调,读要边读边用,写要敢于表现。
  
  我初中时候,除课本外,基本上无书可读。小学老师订了《儿童时代》《少年报》,托我放学带回去。对不起,这些东西总是会在我的手头逗留一两天。在这一两天里,我会挤时间读完它们,看上好的句段,我就抄在语文课本的“田边地脚”。写作文,我把这些好句好段,想方设法塞进自己的文章里。一回生,二回熟,不少好的语言慢慢就变成我自己的话了。语文老师觉得我的作文语言不错,经常在班上朗读,有时还推荐给其他班朗读。就这样,一个读书并不多的孩子,居然也爱上了作文。
  
  同学写得好的作文,我也像宝贝似的拿来学习。我的一位学兄,写了一篇《暑假见闻》,老师把它贴在教室墙壁上。我太爱了,实在想不到暑假生活还可以这样写。于是,我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逐段背下了这篇作文。这篇作文教会了我写记叙文的很多东西,比老师讲的道理都管用。还有一位同姓学姐,写的是《集市见闻》,开头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老师读一遍我就记住了。十多年后,我把这个开头朗诵给我的这位学姐听,她惊讶极了,说自己早把这篇作文全忘了。
  
  直到今天,我写文章,还习惯从脑子里搜索可以借鉴的范文。读与写,就是学与用的关系。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写作文,心中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范文。我们不是作家,还谈不上创作,所以需要好的范例。即使是大作家,我们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他学习前人名篇的线索。
  
  过去说上学就叫“读书”,可见读书很重要。边读边用,读也是用。古人说,文史不分家,历史、政治,它们是语文的近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学科的教材,都是很好的科技说明文。大家要养成多读教材的习惯。读教材,是自学,也是用语文。一些同学的其他学科学不好,病根或许就在语文没有学好。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喜欢写作。学好写作,关键在爱表现,敢表现。写作中的表现,主要是分享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才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表现自己的需要。
  
  我小学时,正值文革末期,那时流行毛泽东的古体诗。记得有一首七律叫《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我们读得似懂非懂,却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很感兴趣。刚好正学习七律《长征》,老师不知深浅,竟布置五年级的学生也写七律诗。我们写的“七律”,虽然不过是几句顺口溜,但是自己用心写的,自然自我感觉不错。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懂得了写作文不要怕这怕那怕写不好,顶要紧的是要敢写敢试。初中时,有一次,从旧报纸上读到一首写老师的诗歌。我作文就仿写了一首诗歌,也写老师。老师阅后批了三个大字:“抄来的!”我内心不服气,但也偷着乐,老师的误会实际上肯定了我的作文写得不错。
  
  爱上写作以后,我就梦想着文章能够发表了。从此找到了学习写作更好的老师。想在一本杂志上发表文章,你就要认真研读这本杂志已经发表的文章是怎么写的,揣摩编辑老师喜欢哪样的内容哪样的写法。这一番揣摩的功夫,就是学习写作的捷径。我渐渐明白,无名小辈想发表文章,一定要有独到的发现,崭新的思想,精炼的文字。那些陈词滥调,只有著名作家或是知名专家写出来才有人愿意发表。
  
  到这时候,我的语文才算是入门,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呢?把“语”字拆开来就知道了,语文就是“言+吾(我)+文”。学习语文,就是深刻地发现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精彩地表现自我。
  
  有人说,学语文不需要做太多的题。我不赞成。不少同学的语文之所以学不好,问题就出在做题上。语文题老师评改困难比较大,有的同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这个弱点,做语文题长期敷衍了事。语文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做题不用脑子,题做得假,做得马虎。
  
  学好语文,必须好好做题。做语文题,不仅需要调动形象思维,还需要调动逻辑思维,不仅需要调动线性思维,还需要调动非线性思维。每年中考结束,我都要独立地做大量的中考语文试题(有时还做高考语文试题),然后对照命题人的参考答案反思自己做的答案,哪些比命题人差,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比命题人好,好的经验是什么。就在这做题、比对、反思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思考,从此不再害怕语文考试了。学会思考才算是真正学会了语文。
  
  北大中文系有一位教授,叫孔庆东,我很不喜欢他,但他对学语文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我愿意将这段话抄送给大家,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
  
  “要知道,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09:54: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林格)
    一、学习之趣味
  晨读梁启超,讲到读书的趣味与方法,归纳一下有四点:一是无所为,就是读书不能功利;二是不息。就是坚持每天读一点点;三是深入读,某一个专题系统、深刻阅读,不突破不罢休;四是找朋友。读书一定要有几个朋友共同阅读、共同切磋。
  二、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也就是自觉。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省。老子说,自知者明,自克者强。《中庸》说,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梁任公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全视其自觉心。那么,我们引导学生自觉什么呢?自觉责任、危机、感恩这三点最为重要,这其实是教育的全部秘诀。
  三、怎样做学问?
  真诚做学问者,莫过于王国维。据陈寅恪先生把王国维治学方法归结为三目:第一,取地下之物与纸上之遗文相互释证;第二,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古籍互相补正;第三,取外来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此三目值得我们这些晚生后学者学习一辈子。
  四、所谓理论
  一切教育理论都是教育实践的补充,从来没有一种教育理论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我自觉选择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式----12年以来坚持到课堂上、到校园里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五、继承与超越
  中国人思维核心是实用主义。凡是实用的,就是可以拿来的。在这种思潮的潜移默化下,是非观、价值观受到重大冲击,直接产生后果就是思维僵化。比较典型的思维僵化模式如:一、以自私为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二是以帮派为荣:圈子;三、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才是三俗的深层原因。
  六、什么是精华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句话是一个巨大的谬论。因为抽取其中精华了,精华就不再是“精华”了,因为精华是蕴涵在整体中才能成其为精华。离开了整体,所谓“精华”就是试管里浸泡的死婴样本。
  七、知识的副作用
  人的德行和意志从何而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朱苏力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说:学校会增加你的知识,但知识提升不了人的德性,也增加不了你的判断力和意志。既然知识不能让人增加精神品位,看来只有实践出来的真知、只有用脚做出来的学问,才能使人功力大增。
  八、艺术是属于大众的
  人的第三层次需要是艺术。艺术的必要,是因为一般性的成功已经不能满足人的内在需要时形成的,比如拥有巨大物质财富已经无法让人幸福的时候,艺术消费就变得很自然、很大众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的艺术都是不自然的、造作的、伪装高雅的,那是因为没有到时候。
  九、虚荣的必要
  虚荣的必要。十几年以来,有一种精神是对我有影响的。在国务院直属机构工作时,一位领导人用笔为我写下了这五个字:用脚做学问。当时可能并没有什么,后来这位领导人做了很大很大的官,这让我虚荣心大涨,或许正是这种虚荣激发了我前行呢。至今我继续践行这这句话,而正是这句话,让我大有长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43 , Processed in 0.0839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