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学萍:我们追求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 09:4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学萍:我们追求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至少是在十五年前,一位年轻的教师要参加在马鞍山举行的全国阅读教学赛课,所以召集了很多专家共同为她“磨”课,她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的《精彩的马戏》,我的任务是配合她写好教学设计,并作为一名陪练,和她一起“炼”课。每次上完课,都会有许多专家给她会诊,并及时提出修整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深的感悟是——课堂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但可以渴望在河水流动的过程中不时泛起浪花朵朵。
这浪花朵朵,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生成”。透视“生成”,我们看到其中包含的偶然性,不可知性,不可复制性,全因“契机”的难得,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偶然当中,也包含着一种必然,一些潜在的规律。
一、有精致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个“罗马”实际上就是学习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流程应该形成网络式的架构,尽可能多地设想到可能发生的状况,当“意外”发生时,才会变成生成的契机,荡漾出更多意外的“精彩”。
例:《灰椋鸟》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已是黄昏,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派景象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心中的摄像机,跟我一起趁着天还没有黑,到林中去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再给抓拍到的画面取一个名字。因为是抓拍,所以要注意:一要专注,而要用心。准备好了吗?那就出发吧!(教师配乐诵读《灰椋鸟》第5自然段。)
生:我抓拍到了夕阳西沉的美丽景象,你看,一轮红日慢慢地从天边滑落,晚霞映照着刺槐林,把整个刺槐林染成了红色。我想给这幅画面取名为“夕阳西沉图”。
师:同样的画面,有没有同学想到其它的名字?
生:我想给这幅画面取名为“夕阳无限好”,因为作者看到林中这么美丽的景象,一定十分开心。
师:你引用的是李商隐《乐游园》中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表达的是一份感伤,你表现的却是一份喜悦。相同的是夕阳,不同的是心情。
生:我想到一个名字“醉”。这样的美景,作者一定深深陶醉了。
师:仅仅是作者陶醉了吗?我也陶醉了,你们呢?也一定陶醉了吧。
生:我拍到的是鸟儿翩翩起舞的景象。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着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我给整个画面取名为“灰椋鸟的舞会”。
师:灰椋鸟的舞会,一个多么喧闹而热烈的场面。
生:我想给这个画面取名为“穿上盛装的少女”。
师:作者一开始说灰椋鸟灰灰的背、尖尖的嘴,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现在却说它像穿上盛装的公主,仅仅是因为晚霞的映照吗?
生: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不了解灰椋鸟,对灰椋鸟没有感情,所以说它有什么好看的呢?现在作者已经喜欢上灰椋鸟了,她眼中的灰椋鸟自然变得美丽无比,像公主一样。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丽的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
生: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题目“夕阳热舞”。
师:夕阳热舞,如果把次序颠倒一下,就变成“热舞夕阳”。你看,那舞动的不仅仅是灰椋鸟,连夕阳都被感染了,和灰椋鸟一起舞动起来。那舞动的哪里是夕阳,分明是我们那一颗被陶醉的心啊!谁能把这一份美好和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书(声情并茂)
这是我在江苏省第八届青年教师观摩课上的一段教学实录。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因为课前有备而来,所以课中才能顺势而导,游刃有余,从而生成了许多精彩。由此可见,生成与预设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二、有激情的碰撞,才会有诗情的生成
教师的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师生双方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就像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有激情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先“声”夺人、激情澎湃、抑扬顿挫、幽默机智、精思巧问,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情绪高涨、激情勃发、才思敏捷、语言流畅、行动迅速、感情投入。我所向往的语文课堂,应当浮动着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并时时感受生命的绽放、闪光或激荡;我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交往心领神会、和谐融通的默契;是方法潜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机变。
例:《三亚落日》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
生:想。
师:我请一个女孩子在黑板上画,其余的同学对照书中的文字描写,看看她画得好不好。
生:她把“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融成一体”那种水天一色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生:她把白鸥画得太高了,课文中说‘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她没有把‘低翔’这个词表现出来。”
生:她的椰子树画得有些矮了,也有些粗了,课文中说“挺拔俊秀的椰子树”,应该是细细高高的。
师:你们读书读得还是不够仔细!书中还有几个词语你们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摇曳”、“软软地”、“暖暖地”这几个词,想想看,可以怎么表现?
生:可以把椰子树的树叶画得往一边斜,像有风吹过。
生:可以在海面上画一轮红日,表现温度。
生:可以在沙滩上画一串脚印,让人感觉细沙的柔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我读一读课文的第2段,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我仿佛听见了海鸥欢快的鸣叫声。走在沙滩上,脚下软绵绵的,玉屑银末般的细沙挤进我的脚丫,痒痒的。
生:在我的眼前,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连在一起,似一块蓝色的美玉,真怕海鸥飞过碰碎了它。我仿佛置身于沙滩,手摸着细沙,如摸着天上的云朵一般,是那样丝一般柔滑的感觉。不时有一阵海风掠过我的脸颊,似妈妈柔软的手,我看到了那挺拔高大的椰子树在风中摇曳着。我闭上眼,感觉到海浪亲吻着我的脚丫,凉凉的。
生:我看到了太阳照着白鸥,白鸥的翅尖都变成金色的了,一群小朋友在沙滩上堆起了沙房子。我看见了一棵又一棵结着椰子的椰子树,听见了渔船上飘荡的渔歌……
生:一个浪涌来,卷走了一排小脚印,哦!是一个小男孩留下的,他一边拣着贝壳,一边哼着小曲。又一阵浪打来,打在小男孩的脚,凉丝丝的。天和海已经融为一体,像一匹蓝色的绸缎,绸缎上印着一叶叶小舟,那浪花就是白色的花边。又是沙沙几声响,哦!那是风吹过了椰子树。
生:走在金色的沙滩上,被太阳暖暖地照着,我看到了一大朵一大朵的浪花,真想采摘一朵最美的浪花,把它送给 郭老师……
还有什么比浪花更浪漫的礼物呢?一幅也许还很稚嫩的画,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个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一番思维碰撞的讨论,一次了无痕迹的片断训练,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优美的文字中,描绘着自己心中感受到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课堂就是一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些信息,可以让师生在动态生成的氛围中诗意地栖居。一堂生成精彩的课,不仅要有教师的激情投入,更要有学生的激情参与。而学生的激情则取决于教师“别具一格”的设计,它可以启动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诗意相伴生成的过程,生成让课堂教学开出最美的花朵!
三、有思考的对话,才会有思想的生成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异样的声音”将会如珠玑落盘,悦耳动听。
例:《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生:老师,我对这篇文章有质疑!皮埃尔的很多做法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先救他的妻子?他不是驾着一条高速快艇吗?那就迅速返回港口,既通知了更多的人,也许还能救活妻子。
师:你们读读课文,文中说得很清楚。皮埃尔看见海面下先是闪现一道蓝光,接着又闪现出一道橙色的光,他意识到海底将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他必须留在这里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生:为什么要坐而待毙呢?海啸的爆发波及面是非常非常之巨大的,一把手电筒的光能照多远?书中既然说皮埃尔是一名船长,有丰富的经验,他知道30分钟后就将有一艘豪华客轮经过此地,为什么不可以迎着豪华客轮驶来的方向前进呢?30分钟,一条高速快艇可以行多远?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一定高于生活。
生:老师,你教我们写作文时不是经常说“最真实的,就是最动情的”吗?文章的结尾处写到“皮埃尔第二天上午躺在医院的床上看报纸,报纸上写着这样一条消息:昨天晚上11时57分,在胜但尼港东南约75海里处发生了海啸。所幸的是没有发生船只损坏和人员伤亡。”我算了一下,傍晚是七、八点钟的样子,那么到海啸爆发的11时57分,也应该有4、5个小时吧,这么长的时间,皮埃尔在干什么?文章第6小节的开头写“最多只有两分钟吧”,皮埃尔看到豪华客轮转了一个大弯,改变了航道,那么剩下的那么长时间,皮埃尔不是想着立即驾驶那条高速快艇赶快离开危险之地,而是抱着亡妻,一个劲地请求原谅,不太符合常理。另外皮埃尔驾驶的那条高速快艇难道不算船只,她的妻子已经死了,难道不算人员伤亡?报纸上怎么可以说“没有发生船只损坏和人员伤亡……”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皮埃尔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咀嚼一下,也许你们会改变当初的一些想法。
生:我看大家不要再争执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让我们体会皮埃尔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就行了,讨论别的就是游离主题了。
生:我不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觉得这篇小说的作者实在不够高明,许多细节漏洞百出。如此一个不真实的故事,怎么能真正地打动人的心灵?什么叫舍己为人?难道皮埃尔的妻子就不是人吗?
师:观点不辨不明。大家的争论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思考。是啊,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宁愿有缺陷的遗憾,也不希望这样高大全的完美。就像《狼毒花》中那个浑身是缺点的抗日英雄常发,那是一个头顶上没有一圈光环的常态下的人。因为真实,才可信。所以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就是要带上自己独立的思考!
孩子的质疑在我的意料之外,却引起了师生对文本的共同深究。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这样的课堂“吵”声一片,听上去一点也不安静,似乎有悖于我们理想中的安安静静的课堂。然而正是这看上去的不平静,说明学生完全走进了文本、而不是游离于教师教育着力点之外。出现这样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真正进入了探究、进入了思考,甚至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才是有价值的阅读和学习,这才把握了学习的本质。新课程改革,就是需要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会学习,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我所理解的高效语文课堂,不应用浮浅的活跃让学生习惯肤浅,而是应该用思维与精神的历险使学生走向博大。
四、有创意的点拨,才会有创造的生成
一节丰沛饱满的语文课堂,焕发着纯朴诗性的光华。教师以饱含魅力的语言洞开学生的心扉,课堂中弥漫起与课文内容相通的融融的文化气息,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沉浸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妙境界中。教师有创意地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能够不断砥砺学生的思维,进而把关键词句像钉子一样敲打到学生心中,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深嚼细品中,感受母语的魅力。我所追求的语文课堂,不一定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精致得像景德镇陶器,而是在语文对话中感受精神的唤醒与潜能的显发,视界的融合与内心的敞亮。
例:《绝句》诗歌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师:什么叫“杏花雨”?
生:杏花开放时下的雨。
生:就是指春天的小雨。
师:从“杏花雨”这个词中,除了知道雨下的时间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放的时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春雨很美,像杏花一样。
生:在诗人的想象中,春雨是有色彩的,那是浪漫的粉红色。
生:我仿佛闻到了春雨的味道,喷香喷香的。
生:也许是真的春雨,也许是缤纷的花瓣,纷纷扬扬。
师:是啊,在诗人的眼里,春雨是有色彩的,春雨是有味道的。现在你们能说说对“杨柳风”的理解吗?
生:杨柳风就是指春风。
生:春风很柔软。
生:春风也有色彩,那是生命的绿色,
生:柳枝轻抚拂,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
师:静下心来,用心聆听,你能听见到柳枝轻摇的声音吗?
生:沙沙——沙沙……
师:是啊,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味,有声。现在我们再来读“杏花雨”和“杨柳风”,你想说什么?
生:春天真是太美了!
师:美得真实,触手可及;美得浪漫,杏花飞扬!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委婉动听的音乐,没有热闹喧嚣的开场,有的完全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背后,是作者轻舞飞扬的心情。如果把整个课堂比作河床的话,那么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浮动在整个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灿烂最动人的浪花。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与交流的舞台,教学时给了学生自由与空间后,生成的信息并纷至沓来。课堂上学生灵性的视界,沉醉的心智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启迪,去唤醒。教师唯有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教学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徜徉生命的诗意,展示生命的力量。
五、有睿智的捕捉,才会有智慧的生成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生成的东西教师不一定能预设到。不管教师的备课预设的问题多么缜密,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设想多么周密,动态的课堂都存在着无穷的变量,这就要靠教师具有很敏锐的教学机智,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自然笃定的教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一闪即逝的火花,如果能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些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再生新的知识点,达到“浮想联翩”、“豁然开朗”的教学效果,实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课堂教学新境界!
例:《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生:老师,我们明天是不是应该搞一个纪念活动?因为明天是3月25日,叶欣去世的日子。
师: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当然,表达思恋的方式有很多,鲜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是你,你会给叶欣阿姨献上什么花?
生:我想送给她一朵香水百合,因为她冰清玉洁,心灵像百合一样纯净。
生:我想送给她一束满天星,因为她就像满天星一样娇小而精致,她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质量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永恒。漫天的星星,也表达了所有人对她的思恋。
生:我想送给她一朵向日葵,因为她的心永远温暖,心灵永远光明。
生:我想送给她一朵茉莉花,因为她是一名普普通通医护工作者,虽然很平凡,却芬芳四溢。
生:我想送她一朵迎春花,因为她用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将一个个“非典”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生:我想送给叶欣一朵野菊花,因为她临危不惧,像野菊花一样顽强。
生:我会送给她一束康乃馨,我祝她在天堂永生,永远健康!
师:叶欣虽然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但是她的精神永存,她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像鲜花一样灿烂无边!
我完全没有想到,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会有孩子“借时间做文章”,要给叶欣搞一个纪念活动。如果按照通常的想法,这个孩子的建议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我灵机一动,于是,一个“送鲜花,诉真情”教学环节就这样在意料之外生成了。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
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生成不等于灵光乍现,不是不可以把握的“不速之客”。精彩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只要我们随时做好充分准备,它就会“不期而至”,带给我们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12 , Processed in 0.0786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