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楹联学会 河南地处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学艺术样式之一的对联,是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大奇葩,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又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州人家,每到春节,处处“新桃换旧符”,从大门、厅堂、厨房,到粮囤、车辆、纺织机、牲口棚,直至家家户户的各个角落,都是红彤彤的一片,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平日里,凡婚丧大典、生儿育女、建房迁居、厂店开业,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活动,也多有对联;还有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题联相赠,也相当普遍;至于巧联答对、谐趣嘲讽,同样留下了不少精彩的佳话:许多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南阳武侯祠、开封古吹台、辉县百泉、洛阳关林、新安千唐志斋、社旗山陕会馆等等,更是遍布对联,为中原名胜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各地群众性的对联活动此起彼伏,开展得如火如荼。如:1984--1987年,潢川县文化馆连续在春节游乐活动中举办征对活动;1985年春节,南阳市工人文化宫迎春征联;1986年春节,安阳市首届迎春征联;1986年元宵节,镇平县文化馆征联;1986年,原阳县首届联语创作赛;1987年春节,西峡县广播站、西峡县文化馆联合征联;1987年春节,共青团安阳市委“颂改革,赞新风”征联;1988年春节,永城县征联;1989年1月,南阳市廉政对联赛;1989年,南阳酒精厂征联;1990年春节,淮阳县征联;1990年3月,安阳风光名胜征联;1991年春节,焦作市征联,《平顶山政协报》征联,河南电视台征联,郑州矿务局、中国楹联学会联合征联;1990--1992年春节,新野县新甸铺镇农民对联大赛;《河南日报》几乎一年一度的迎春征联等等。 中国楹联学会于1984年11月在北京成立以来,全国各地也纷纷建立起了楹联组织。我省的焦作市楹联学会、偃师县(今偃师市)楹联学会、商丘县 (今商丘市睢阳区)楹联学会、平顶山市楹联学会相继于1991年4月、1993年2月、1993年3月、1993年6月宣告成立。河南省楹联学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1994年11月6日,河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龚依群、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彭玮等11人以“河南省楹联学会筹备组”的名义,向河南省文化厅递交了《关于成立河南省楹联学会的请示》。11月15日,河南省文化厅以“豫文函字〔1994〕第3号”文件分别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民政厅发函,同意成立河南省楹联学会。 12月14日、23日,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委宣传部分别签署意见,同意成立河南省楹联学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河南省楹联学会于1995年6月11日在郑州成立。选举了以彭玮为会长,徐豫生、胡吉祥、李恩东、李文郑为副会长,李文郑兼秘书长,共25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河南日报》、《河南宣传》、《中州诗词》、《郑州晚报》、《洛阳日报》、《焦作日报》、《古宋联苑》等10余家新闻单位发表了学会成立消息。 1999年6月,学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成功地进行了换届选举,组成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2005年6月,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2010年6月,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省社科联原副主席徐志刚同志为会长,李文郑同志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方留聚、徐豫生、胡吉祥、张克锋、王勇智为副会长,宋存杰、海燕为副秘书长。 截止2010年5月,河南省楹联学会已有会员600余名。省内已有焦作市、平顶山市、南阳市、新乡市、济源市、河南油田、郑州市、许昌市、三门峡市等9个市级楹联学会,商丘市睢阳区、偃师市、卫辉市、长垣县、扶沟县、通许县、商城县、宝丰县、濮阳县、郏县、卢氏县、宁陵县、方城县、新安县、荥阳市、沁阳市、襄城县、新密市、登封市、内乡县、南召县、社旗县、灵宝市、义马市、渑池县、陕县、三门峡市湖滨区27个县(市)级楹联学会,连同省学会,全省现共有36个楹联组织。 河南省楹联学会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对联活动。主要有: 1、1996年春节,与洛阳市明花洗涤剂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卷烟厂、河南经济日报社、洛阳市地方税务局联合举办“明花杯”迎春征联; 2、1996年3月一5月,与三门峡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联合举办“中华砥柱杯”税法宣传征联,编印有《中华砥柱杯全国征联集锦》; 3、1996年3月—6月,与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的生活杂志社、焦作市文联、焦作市楹联学会联合举办“双兴杯”迎香港回归征联,编印有《迎港回归“双兴杯”征联集萃》; 4、1997年12月,组织专家为郑州市青龙山庄编撰并选定新楹联; 5、1999年春节,与河南书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书友杯”迎春征联,编印《书友文化(征联专辑)》; 6、1999年6月—8月,与河南省康复中心医院、河南书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今书香公司)联合举办“仙方杯”征联,编印有《“仙方杯”全国有奖征联大赛》; 7、2000年春节,与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防治中心、河南力强糖尿病研究所、河南书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力强杯”迎春征联,出版有《力强之春——全国征联大赛作品集》。 8、2001年4月—8月,与河南诗词学会、新郑市人民政府、郑州诗词学会联合举办“轩辕杯”海内外诗词楹联大赛,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轩辕颂——“轩辕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作品选》; 9、2001年11月,为商丘市睢阳区重建微子祠选定新楹联; 10、2002年春节,与河南电视台《文化视窗》栏目、河南书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迎新春全国有奖征联大赛; 11、2002年9月—2003年4月,为邓州市花洲书院、扶沟县大程书院组织征联、评审活动; 12、2004年5月,为登封市少林寺景区新建牌楼组织征联、评审活动; 13、2004年3月—9月,为新安县文化中心组织征联、评审活动; 14、2004年4月—9月,与中国楹联报社、河北省楹联学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郑州书香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编辑出版了《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作品集》; 15、2004年8月—9月,为郑州城隍庙组织征联、评审活动; 16、2005年3月—6月,与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郑州市管城中医院癫痫病治疗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痫速康杯”全国征联; 17、2005年6月—9月,与天骧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广告联征集、评审活动; 18、2006年春节,举办河南省第五届迎春征联大赛; 19、2006年2月—5月,与三门峡市湖滨区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香山红叶杯”廉政诗词楹联大赛活动,我会彭玮、李文郑同志出席颁奖仪式及三门峡市楹联学会成立大会; 20、2006年8月—10月,与枫华(郑州)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枫华杯”全国有奖征联活动; 21、2006年10月,应邓州市委、市政府邀请,彭玮会长率队赴邓州市花洲书院采风; 22、2006年9月—11月,与永城市芒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该景区楹联征集、评审活动; 23、2007年春节前夕,省学会李文郑、叶殿迎、张海龙等同志应邀赴中牟县白沙镇参与送春联活动; 23、2007年3月—6月,与新安县楹联学会、新安县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联合举办了有奖征联活动; 24、2008年1月,省学会专家应邀到河南油田,参与中国石化豫油“钻井杯”征联的评审活动; 25、2008年5月,省学会专家应邀到平顶山,参与平顶山市楹联学会、平顶山市旅游局海内外大征联的评审工作; 26、2008年7月,省学会专家应邀到淅川,参与荆紫关征联评审工作; 27、2008年8月,省学会专家主持了西华县女娲文化征联的评审工作; 28、2009年春节,举办了河南省第六届全国迎春征联活动; 29、2009年春节,省学会与中牟县白沙镇党委、政府,中牟县文联联合举办了迎春征联活动。 二、创办会刊《河南楹联》。 河南省楹联学会成立以后,于1995年6月12日,向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递交了《关于创办〈河南楹联〉的请示》。经河南省文化厅签署意见,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河南楹联》(季刊,证号:内资[豫直]104号)于1995年 6月30日创刊。 截止2009年年底,《河南楹联》已连续出版了57期。因工作需要,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创刊时的16开4面,于2001年3月(第1期,总第24期)扩版为4开4版;2009年,又改刊为杂志型。由开始的每期印刷500份,发展到每期2000份。主要栏目有:联界要闻、联界信息、河南楹联人物、楹联论坛、联话、楹联新作、名联鉴赏、对联故事、联书介绍等。除面向省内楹联学会及会员,各市、县文联、社科联、文化局免费赠送外,还与全国20余家省级楹联组织、300余家市(县)及大中专学校、企业楹联组织开展交流。 由于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规、有关纪律,严格按照省文化厅和省新闻出版局的指示、规定,认真组稿、编辑,坚持三审、三校,使会刊质量不断提高。6年来,不但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和各地(包括省内)楹联组织、会员的一致称赞,还受到了省文化厅的表扬,受到了省新闻出版局的通报表彰。 三、编辑出版《中国对联集成 · 河南卷》及其他楹联著作。 根据中国楹联学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有关部门的部署,继“十大集成”之后,计划编纂《中国对联集成》,各省分别编纂省卷。 河南省楹联学会认真研究后,及时向河南省文化厅主管厅长、社会文化处领导做了汇报。河南省文化厅对此工作非常重视,先后于1995年10月24日,1997年2月15日、11月11日向各市(地)、县(市)、区文化局下发了“豫文化字[1995]第43号”、“豫文社文字[1997]第1号”、“豫文社文字 [1997]第35号”文件,布置《中国对联集成 · 河南卷》资料征集工作;并成立了以省文化厅原厅长、省楹联学会会长彭玮为主任,省文化厅纪检组长李祥辰、副厅长刘清俭、文化处长杨永霖、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郑为副主任的《中国对联集成 · 河南卷》编委会。1997年2月14日,刘清俭副厅长在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上又专门做了题为《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搞好我省楹联征集工作》的讲话。编委会和省楹联学会为此召开了大大小小10余次会议,研究资料征集、编纂体例、经费落实等重要问题。省楹联学会又及时向各市、县(市)楹联学会及会员传达了省文化厅的文件精神,还在《中国楹联报》、《大河报》、《中州今古》、《河南楹联》等媒体做了宣传。 从1995年下半年起(其实,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省李文郑等同志就已经着手搜集河南的对联资料,并于1986年12月出版了“中国名胜楹联丛书”之一的《河南名胜楹联》),各级文化局有关同志,各市、县(市)楹联学会会员积极行动起来,或查阅馆藏,或访问耆宿,或亲自采录。尤其是南阳市文化局、安阳市文化局、焦作市文化局,布置工作扎实,发动人员广泛。滑县文化局成立了以周乐然同志为组长的“对联集成领导小组”;林州市文化局成立了以王才生同志为主编的“对联集成编委会”;焦作市文化局从者知识分子收藏中找出了手抄本对联集。楹联学会的张纯仁同志骑自行车跑遍了卫辉市各乡镇;杨琼同志献出了自己多年的珍藏;任仰坤同志发动全家参与其事;李文郑同志跑遍了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省社科院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及省政协文史委,省地方志等单位,查阅了数以千计的古今图书,并自费实地考察了30余县(市),搜集到了可观的现存古建对联;苗鸿伟同志为了一部民国年间河南人的对联集,从河南到陕西、从城市到乡村,终于从“大诲”里捞出了“针”。我们还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南、江西、北京、湖北、河北、吉林、云南、安徽、江苏、广东、陕西、四川、天津等地楹联组织及楹联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历时数年,先后有300余人参与其中。省楹联学会有关同志,按照中国楹联学会拟订的体例,结合我省对联资料的实际情况,日以继夜,对征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注释、校勘、誊写,终于在1998年底完成了这部收联近8000副、150万字的巨著。至此,我们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原“十大集成”编纂时,每部的前期投资为20万元)。 在资料整理工作的同时,省文化厅原厅长、省楹联学会会长、《中国对联集成 · 河南卷》编委会主任彭玮同志,与省文化厅的有关领导也在为出版经费的落实而奔波。彭玮同志自费打印了数十份资料,以“一个文化战线上的老兵”的名义,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财政厅等有关领导同志呼吁,请求解决这一功在当前、利及后代的文化工程的出版经费。省委宣传部部长林炎志同志、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同志对此十分重视,分别签署了意见,请省财政厅予以解决。 2001年1月,备受全国楹联界关注的全国第一本《中国对联集成》省卷本《中国对联集成 · 河南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省文化厅为此举行了首发式,《中国楹联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新闻爱好者》、《河南商报》、《郑州晚报》、《河南楹联》、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及都市频道、河南有线电视台等刊登、播发了消息,《对联》杂志、 《河南楹联》相继发表了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同志为本书写的《序言》。本书的出版,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及各省(市)楹联学会、楹联艺术家的一致好评。 除此以外,省楹联学会还主持或参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楹联著作。主要有:《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传统文学选集 · 对联卷》、《中国对联年鉴(2001年卷)》等。学会副会长李文郑同志已出版对联作品集、对联鉴赏、对联故事等对联著作近30种。这些著作,都在全国楹联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四、楹联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河南省楹联学会及地方楹联组织,一贯坚持把楹联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03年,学会副会长李文郑同志受聘为河南省唯一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将楹联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搬到了大雅之堂,并在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设立了楹联教育基地。济源市楹联学会在小学、中学相继设立了楹联教育基地。扶沟县诗联研究会与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培训班,聘请省学会副会长李文郑同志、胡吉祥同志,为全县中、小学骨干语文教师系统讲授楹联、诗词知识,已在全县教育系统形成了浓厚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三门峡市楹联学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楹联教育工作,相继在全市范围的中、小学以至大学,普及楹联知识。郑州市楹联学会主动到学校联系,已在几所中学开设了对联课程。卫辉市楹联学会与新乡一师附小联合创办楹联教育基地。 继李文郑同志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后,卫辉吴海燕同志、内乡孙晓同志于2008年荣获全国优秀楹联教师。 五、协助地方成立楹联组织,并指导、支持其工作。 省楹联学会于1995年6月成立后,一直把发展会员、壮大队伍、推动地方建立楹联组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地方楹联组织成立时,省学会大都要致送贺联,有的还亲自到场祝贺。 地方各楹联组织的工作,省学会都予以大力支持。如:南阳市人民政府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宣传南阳的光辉历史和解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突出南阳的名城形象,提高南阳的文化品位,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于1999年在全国范围为南阳全市大征联。一个地级市的大征联,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南阳楹联学会接受任务并向省楹联学会汇报后,省学会非常重视,从开始在全国各媒体发布启事和消息,到对来稿的登记、整理,直至最后的评审、编书,《南阳海内外征联集锦》的出版,都给予了具体指导,并两次派出专家,到南阳对书稿进行审定。根据南阳的工作情况,省学会经研究,授予南阳市为“河南楹联第一市”荣誉称号。在省学会的大力协助下,南阳市于2005年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首批三个城市之一)。其后,内乡县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中国楹联文化县”。 三门峡市楹联学会成立后,频繁开展各种活动,继创建河南省楹联文化单位后,于2009年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湖滨区同时成为“中国楹联文化区”,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同志为此亲自致信祝贺,这在全省尚属首次。 六、涌现了一批全国著名的楹联艺术家。 胡吉祥、张志玉、宋存杰、樊宝童等同志在各种全国楹联大赛中,屡获大奖;方留聚同志在组织楹联活动中,成就突出;李文郑同志在楹联活动、楹联创作、楹联著述、楹联教育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 2007年12月,李文郑同志获得首届中国楹联学会最高奖——“梁章钜奖”,胡吉祥、方留聚同志获得“梁章钜奖”提名奖。在2009年5月的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方留聚同志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七、学会日常工作有序开展。 省楹联学会自成立以来,以彭玮同志为会长的理事会,遵循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开展日常工作。主要有: (一)组织、布置会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省社科联有关社团管理、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各种文件精神。 (二)及时向会员通报省内及全国楹联界的重大活动信息,鼓励会员积极参与各种对联活动。近年来,我省联家不断有作品在全国荣获大奖,并有作品在各地镌刻。 (三)根据学会《章程》规定,按时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按时换届选举;及时向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省社科联汇报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四)严格财务管理,不乱花一分钱;并及时向理事会汇报。 (五)按照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等单位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加社团年检及整顿工作。1997年9月,按时填报了《全省性社会团体清理整顿报告书》;1999年1月,按时填报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表》、《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等,经省文化厅审定,顺利通过了第一批清理整顿,由省民政厅在1999年2月10日《河南日报》公告。 (六)按照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要求,于2003年办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进一步完善了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