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重”的潜压与“唯美”的诉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04: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3期“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推出“关于当代诗人与诗歌思潮(四)”研究论文专辑。

《“沉重”的潜压与“唯美”的诉求》
——论彭燕郊诗歌创作主题的双重变奏
易彬 陈璐
摘要:彭燕郊的诗里有两类基本话语:沉重的话语和唯美的话语。尽管在不同时段,“沉重”与“唯美”话语的内涵有所衍变,但它们始终相互渗透、相互纠缠,合奏出了彭燕郊诗歌的创作主题。这些诗篇不仅充分呈示了彭燕郊以诗的方式对于时代的担当,更见证了彭燕郊对于个性与气质的坚守。
关键词:彭燕郊诗歌;诗歌主题;唯美


《论“归来”诗人邵燕祥的精神世界》
李文钢
摘要: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在新时期“归来”之后继续创作了大量诗篇,并呈现出了与他以前的创作截然不同的风貌,对于这些诗作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是我们理解“归来”诗人邵燕祥的一把钥匙。从“一颗有璺的心”、“人格理想的倔强坚守”和“用‘临终的眼’看世界”这三个方面对“归来”诗人邵燕祥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可探索他的诗作与他的内心世界之间的隐秘联系。
关键词: 邵燕祥 ; “归来”诗歌 ; 精神世界



《萧开愚诗歌语言的层次问题
冯 强
摘要:在萧开愚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层次的悖论,前者要求诗歌面对现实时绝对的自足性,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现实对诗歌的的参照和渗透作用。萧开愚的可贵之处是同时在两个方面上都有深入的探索,虽然他对汉语性和诗歌形式的强调可能使他在诗坛上曲高和寡,但他对现实的关注也使他写出《破烂的田野》这样的愤怒之作。如果他那里存在一个诗歌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不会是整体性的、一体化的,而是以悖论和残缺的方式出现,也就是说,萧开愚的诗歌理想国是以不同的层次呈现出来的。
关键词:萧开愚;诗歌语言;层次; “诗歌理想国”


《玻璃的诗学》
——欧阳江河诗歌中的“反词”修辞
刘旭俊
摘要:在诗论《当代诗的升华及其限度》中,欧阳江河认为,词语首先是可以拆分的,并且蕴含着异质性的语义成分。随后,他提出了“从反词去理解词”的诗学主张。从词语延伸到经验领域,他认为一个词与它的反词的对立是相对的,存在着一定的可变性,词语与经验中的异质成分相互调解、彼此转换,从而在这种辩证关系中实现了升华。为此,他格外重视词语与经验中的反词思维,认为这是实现当代诗歌对于日常经验升华的一种方式。在他的著名诗篇《玻璃工厂》里,他挖掘出玻璃中四组异质性元素“水与火”、“液体与固体”、“生与死”、“虚构与真实”,精湛地演绎着他的反词修辞的诗歌技艺。
关键词:欧阳江河 ;《玻璃工厂》;诗学;“反词 ”

                  惠稿须知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为学术理论性期刊,系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为多届全国学术名优特色栏目。热诚欢迎专家学人惠赐佳作。
1.论文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谨科学,语言流畅规范,篇幅6500到8000字为宜,特优论文可在13000字以内。
2.本栏目稿件一经采用,即按时寄发样刊和相对优厚的稿酬。来稿请发电子邮件(jiemin2005@126com)。
3.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如用笔名,请注明真实姓名)及通讯地址、作者简介、摘要(含工作单位或住址、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
4.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单位、职称、学位及主要研究方向。
5.摘要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一般为200~300字。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称或词组,一般应选3—8个。
7.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应标明基金项目全称(含批号),置于文章首页地脚。
8.注释是对文章题名、文章内容的解释性说明,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注释序号(在正文文字中有对应角码),注释置于篇末。
9.参考文献只列主要文献(皆须在正文文字中有对应角码)。参考文献排在注释后面,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弧内,经典著作的引用应提供最新权威版本。参考文献项目细则要详细全面。
10.提倡在本栏目已发表论文中引用确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作为来稿或投寄其他期刊的注释与参考文献。
11.文稿请径寄编辑部主持人,请勿一稿多投,也请在本刊反馈与刊发前,不要在网络上张贴。本刊不采用的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三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的(本栏目来稿一般一个月内就会有反馈意见),作者可自行处理。
12.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栏目不承担论文侵权等方面的连带责任。本刊栏目对采用的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来稿中申明。
13.论文发表后,请作者及时将国内外的收录、文摘、获奖信息惠告本刊编辑部。
14.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如作者未特别申明不愿被收录,则视同认可我刊与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约定。

  栏目主持:张桃洲,刘洁岷
  本期栏目特约主持人:钱文亮
  栏目责编:刘洁岷
  电子邮箱:jiemin2005@126.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1 02:41 , Processed in 0.2284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