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艺评论需要公信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21: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艺评论需要公信力
   陈竞
文艺评论需要公信力——“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讨会侧记

    7月6日下午,“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京沪两地的评论家、学者和主要媒体代表等参加研讨,针对当下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所面临的问题等热点论题发表见解。

    建立有公信力的文艺评论体系

    在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时代,社会对评论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加大。为何文艺评论的影响力却呈萎缩之势?为何文艺批评对大众阅读生活所发生的作用微乎其微?

    北大中文系教授、评论家张颐武认为,目前,文艺评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我们还没有建立有公信力的评论体系。他说,评论要起到促进文艺发展、引导公众欣赏的作用,缺乏公信力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目前还没有培养出有公信力的书评家、影评家,很多言论没有什么效果,“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怎样才能打动读者打动观众?上海评论家毛时安在发言中提出,评论家要注意自身的人格建设,要有自己的生命力度和艺术理念。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赵长天也认为,媒体不应一味迎合一般受众的趣味,要保持自身的品格和权威性。

    文艺评论需要更多精神价值的发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评论家雷达在发言中抨击了目前文艺评论界的不良现象。他说,现在“评什么不评什么,发什么不发什么,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言说,常常要受到经济利益、功利主义,以及发行量、收视率、乃至人情面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作品研讨会”为例,他说,人们对此批评了很多年,甚至主张取消,而现在不但没有取消,反而成了最重要的批评形式之一。为什么呢?“产品太多了,研讨会里固然有的学理性很强,但都还有广告因素”。

    他提出,“对文学批评而言,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大众传媒时代,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精神品格,保持一种独立的声音。”他说,文学批评的有无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主要看批评是否能从市场化的价值中把宝贵的精神价值解救出来,是否能把文学的审美特性完整地呵护,是否能从物质和商品化中发现更多的富有精神价值的东西。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杨扬也强调,文艺评论还是靠文章的力量来打天下的。

    媒体评论要加强学理性要求

    会上,不少学者对媒体文艺批评的现状分析认为,如今的媒体批评大多停留在平面的介绍这一层面,缺乏独立性和对现象的深入剖析。

    有专家表示,“很多读者有提高自身文艺欣赏水平的需要,他们欢迎真正有见地有分析的文艺评论,这种评论介于当下的媒体批评与学院批评之间,既要保持学理性,又要注重对文艺作品做大众化解读,软化相对精英专业的内容。同时,媒体从业人员也要注意加强编辑手段,比如做提要,以吸引读者。”

    雷达称,媒体批评和学院批评要在娱乐化与人文化、新闻化与学理化之间寻找自己的生长点。出版家、作家江曾培也认为,媒体批评确实应加强一些学理性要求,而学院批评也要尝试着面向大众。

    评论和传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研讨会上,《人民文学》副主编、评论家李敬泽对目前媒体批评中的“娱乐至死”及固执偏见倾向表示了担忧,认为长此以往会破坏国家、民族文化的长远命运。不少专家在对此进行回应时表示,文艺评论和传播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评论家、《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王必胜坦言:“报纸上的专业文艺评论洋洋洒洒3000字,一下子就吓跑了很多读者。片面强调‘规格’和‘精英’,而不能引导读者如何去解读欣赏艺术作品,这样的文艺评论其实是不合格的。”

    一些专家在发言中认为,成熟的媒体应该有自己培养的评论人才,要让书评家、影评家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让评论真正为读者所用,成为购买图书、观看电影的指南。这样的推动效果更符合文艺评论的初衷。

    陈晓明、吴秉杰、胡平、贺绍俊、阎晶明、石川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4 03:40 , Processed in 0.1891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