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诗歌的局部断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02:5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诗歌的局部断想
  盛 敏

  任何诗人的作品一经产生,它就不是交流,不是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是一种柔性的被利用,而是与媒体相背离的远去的声音。诗中没有特别需要传递的东西,也许一种意味在一首诗中展示了具有普遍性所指的印痕,但它也仅仅是一个表达。

  独特性是诗与诗进行比较产生的。而且其意义的独特是靠语言自我生发、他者释放出阅读范围的。诗只对极少数人流通也许是领会错了的意义为我所用的意义在阅读当时的某些情感上的配合性意义的相合,它将贫血造成充盈,将焦虑化为现在的我的焦虑,是巧妙的闭合性挖掘。

  当代诗歌中长存着零零碎碎的谎言、脆弱、反抗、淫秽、杂色的敲打、环境的压迫等,一旦作者与读者双重接触、遭遇,展开之时沉默将接踵而至,就是说诗歌中栖息着沉默乃至于毁灭沉默的力量,是沉默中蕴含反抗的颤音,是沉默音乐。

  图像语言是否在诗中就获得了混乱搭配、剪辑的权力?图像语言的使用是否就将哲学意义上的某些对世界行为的思考统统纳入其中,让它们令人生厌却又美妙无比的借用画面移动并非克制的隔离性批评?隔离性启示?隔离性驱魅?

  我憎恶诗的抒情麻风病,因为客体不是抒情的器皿,更不是诗人纯粹移植进入的抒情的器官。客体有它自己运行、发展、存在的理由和方式,它会宣告它自己的世界以及普遍性的千面存在。

  诗歌的传播是力量的传播,但同时也是力量与启动力量的递减,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与最初的传播不一样的变化,犹如历史越古老其真相就越扭曲。

  诗歌不包括奇闻,也不能不应包括有指示性、肯定性的决定,甚至要拒绝对任何客体进行思想性的肯定描写。诗歌总想在诗中肯定思想的独特性和存在着什么,让阅读者背负着什么,这就让诗歌经验假定了思想发育的可能性,甚至在诗意消失的地方强行附加了诗的浓厚的政治色调。

  意义内部的其它地方只能是意义自己流动已达的地方,任何将意义拖拉到某个它不愿停留的地方的举动,将是迫使客体与经验性发生悬隔的挣扎、无为的操作或过度的延伸,溶解变为有意识的冷冻,成为不是它本身的别的东西。客体失去它的客观性,主题过份哄抬了它的渗透性与侵占意识。

  诗歌在分解句子和句子中的养分时,远远不是建立的而是根据句子内部的迁移效果、迁移过往的触及、迁移过程中的变化,逐字逐句进行合理分解的。一方面主体始终欲延伸它要表呈的区域,另一方面客体有它自己浓缩的存在以及句子力求减少无触感、无正常放大的附属物,客体被拖住又被抛弃。

  没有对象的诗歌经验是什么?是知识的载体提示出诗人应表示的领会?还是思想瞬间的击中?经验一直是哲学的总结,还是诗歌的追寻的加减?

  诗歌一直动摇着哲学的概括力,就是说诗歌出现的地方哲学就惊慌地点头,它们之间非得要争吵着进入文字的悠久性反映里面?诗歌不是哲学的模仿,或者诗歌不是思想的拟态而是思想的直接的收容,是疏远的、不是正面肯定的真理,它强调曲折性的、无名的搜寻,它强调跳过推理在具象中进行无法估算的思想,停留在对象物自身的“所是”之中。诗歌不能迷失在哲学的说教中,诗歌只是借助了哲学思考的某种方式,与哲学有着顽强的、有力的争吵。

  诗是用来爱的,但又是用来折磨他人的智力结构的。

  如果说我在诗中找到了一种自己享有的陈述方式,我把大胆的热情、大胆的揭示充分运用出来,我看那就是我的诗的资格证书,它在向震惊他人之路上行走。

  诗歌之花开得不一样就意味着凋谢得更早?


  诗人的弹性存在于诗人从事的职业与诗人的思想毫不相干之间,即诗人拼命追求的东西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被变量极大的现实消耗物磨蚀了,而且诗人想获得的成就极有可能永远得不到想象中的成功,生命根本没有异彩。但是他们的力量就是来源于这些乌有之物、之乡、空隙中渗过来的冰风细雨,来自于脑中永远惊觉的、不可能完成的词语计划,来自于他们不曾做过的事划过思想的皱纹的那一刻,来自于满腹“不可企及”、清晰冷静观看和剖析的时刻。

  生命的优越向来分配在一些蠢蛋的头上,即现实思考和赋予思考以必然性的那些懂得人心趋利的蛋种们身上,诗人只能用另外一部分冷峭的意识去拥抱自己不曾拥有的生命意识。纯粹的陶醉永远都是从伤口里灼射出来的假想的陶醉。

  诗人在生活中无法剁掉自己的自卑的挣扎和对阳光哄骗的反抗,也就是说无法规避自己时时来袭的多年梦想可能带上自己的不幸或者自己的不幸本身就是臆造出来的痛苦,它是魔障的克隆。是对自己生命的又一次简单直接的拷问。

  诗人是伪装起来的崇高或者强化起来的离崇高较近的一种被分解物。他们软化在诗人词语的势力范围内。其实在一个贫血、抽风的世界里,血管里流动的声音不仅诗人能听到,语言、词、句子也能听到,只是控制成为诗人必备的体验性的适度活动,可以推衍、排斥、偷窃、收敛,也可以使诗人失衡地回到阳光充足的素材里存活,用蜜汁的语言存活。诗歌不需要赞美词里的可疑的表衷,也不需要精气纵横的深刻学理的泛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0:54 , Processed in 0.0612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