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诗五十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03: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诗五十年》林贤治著漓江出版社2011年11月
读林贤治的新著《中国新诗五十年》,马上就会冒出一个疑惑,他解读的标准是否出了问题?他说:中国历史上的大诗人寥若晨星,高压之下,他们“奴性普遍增长”,除了山水田园诗中偶尔发点纯真外,满纸牢骚。“想做奴才而不能,然而又不愿做奴隶,‘行路难’于是成为东方诗人反复咏唱的主题。但是,反抗、挑战之声是没有的。”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把从现代才传入中国的“自由”观念套向了古代,认为古代诗人普遍没有追求自由的呼喊。这种以今例古的做法不论准确与否,首先就缺乏悲悯与同情。解剖的是利落,但却有很大危险:容易用全面的否定来遮蔽真正的问题。
然而,随着其文本的展开,这一疑问马上被我遗忘。因为谈论古代诗人,仅是林贤治疏解“中国新诗五十年”的引子,其重点并不在此。而当他在接下来的文本中,将同样的解剖刀挥向现代诗人时,我却再给不出任何辩驳。因为现代诗人再也没有借口逃脱他以“自由、个性、人类”为标杆的打量。这样一番打量下来,五十年之新诗就多少是让人失望的。
1920年,新诗人郭沫若放声歌唱:“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天狗》)可这一度被吞下去的太阳,后来却被他比作领袖,反复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第一本诗集时,他将其命名为《新华颂》,“双百”方针出台后,他跟着出版《百花齐放》,直至文革来临,他依旧遵循着原有轨道,写了《庆祝“九大”开幕》等等。然而,不幸的是,郭沫若绝非个案,他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
1978年10月,从地下转到地上的诗人黄翔等,在北京展出巨幅诗稿《火神交响诗》,并即兴朗诵。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不过,几番风吹雨打,这些诗人走的走,病的病,死的死,还有更多的投身体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诗歌主要的问题就是逃避,对大大小小的社会灾难熟视无睹,表面上流派纷呈,热闹非凡,实际上却弄出很多争权夺利的闹剧。在林贤治眼里,已经是每况愈下,惟留媚俗而已。
那到底何谓诗歌之魂?林贤治引用了一句德国诗人保罗·策兰的话:诗歌“要求成为永恒,它寻找,它穿过并把握时代——是穿过,不是跳过。”这是一个眼力老辣之人才会准确捕捉到的诗歌的致命关键。真正的诗歌是“撄人心”的诗歌。它与颂扬帝力显然没有关系,比一己甚至一个时代的幽情思绪也要更加深广,更会对众生的苦难充满痛感。正是因为有诗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烛照见整个时代的卑微。林贤治在书中用了众多翔实的史料,包括不断引证外国诗人来做对比,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
是跳过,还是穿过时代?这不仅是对诗歌的拷问,它何尝不是对每个人生存根基的逼问?这可不是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差别,而是郭敬明和韩寒的差距。
来源:新京报作者:辛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20 , Processed in 0.0789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