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导人刍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6 04:5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导人刍议


祁金善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安阳455002)

摘要: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深层次上说,即是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
语言的教与学上来。因此,语言教学应从语言入手,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厘清其中的价值观,以增强学生的跨文
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外语教学;价值观;差异;导入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g)2—0845(2OO8)O7—0057—0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
感和交流信息,这些思想情感和信息又无不与一定的文化
相关,因而语言承载着文化,反映着文化,同时又传播着文
化。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深层次
上来说即是其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影响到语言
的教与学。所以,只有在语言教学中融人中西价值观的对
比分析,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正确使用
所学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外语教学中价值观导入的理论依据
1.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是人们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
度的总和。价值观普遍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
领域,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陈章龙、周莉,2004:3)。
Hofstede(1984,引自李荣安,2001)通过对40个国家的文化模
式的分析认为,文化模式的核心存在于由占人口大多数的
群体的价值体系组成的社会规范之中。历史上,犹太人、吉
普赛人历经变革但其文化模式依然保持着;在我国,有的民
族虽也曾统治中原,但其文化和价值观念却通过汉化而融
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最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决定性影响的
仍是由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民族的价值体系所组成的社会规
范。由此可见,文化的根本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文
化中的最深层的部分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倾向性。它规范并制约着人
们在内心深处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和追求什么,
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可以区分不同的
文化。 ,
2.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们通过后天习得并代代相传的。
但正是由于语言,人类的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才得以传
承,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言身上,不仅语言中
的词汇常常带有文化信息,其句子结构、话语和篇章结构也
反映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语言记载着一个民族
生存发展的历程,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语言又
收稿日期:2008—02—21
作者简介:祁金善(1965一),男,河南滑县人,副教授,从事英
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是文化的载体。
3.外语教学也是文化传承活动
但是在我国,外语教学一直总以教授地道的语音语调、
正确的语法、大量的词汇和句型为主,其所包含的文化内
涵、价值观念都被忽略,所以在跨文化的交际中由语用失误
导致的误解、矛盾、对抗以至冲突的现象就屡见不鲜了。每
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而语言结构的选
择、交际模式的构建、修辞策略的运用等无一不是受到该文
化的价值观的制约和规范的。语言不可能不包含任何文化
及其价值观的信息而独立存在,所以,语言教学同样不可能
脱离文化和价值观的导人。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学习一
种语言,就同时也了解了一种文化,进而了解了其价值观念
体系,而对其文化及其价值观的了解又会促进对这一语言
的掌握和运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
识相结合,适时导入其文化知识,揭示与其相关的价值观念
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中西价值观的比较和认识
英汉两个民族分属东方和西方民族,他们因各自不同
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造成了其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英语
所反映的是典型的西方价值观。张岱年(1988,引自陈章龙、
周莉,2O04:13)指出,我国和西方的价值观都主要是围绕着
群己、义利、理欲、德力等关系展开的,但却各有侧重。西方
的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重利轻义,崇尚外在的超越
和自我奋斗,追求个人自由,公正是其社会的制约机制;而
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则是以群体本位为基础,重义轻利,强
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以伦理道德维系社会秩序。二者的
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主义与群体原则
个人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形成于十六世纪的文艺
复兴运动。它提倡个性,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要求发展自
己,以实现个人价值。在他们那里,个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
的,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通过能力来行使
其自主权,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提高
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
的,人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尊重和保护。所以,西
方文化中的个体意识比较浓厚,突出个人的作用,强调社会
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深受儒家思想
的影响。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突出的是社会
的需要,是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每个人都要对社会负有责
任,都要服从国家的、集体的需要,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以保
护国家、集体利益。这种大一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自律与
和谐。因此,我们的社会崇尚“和为贵”,社会秩序是由伦理
道德来维系的。
2.重利轻义与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是西方文化的又一价值取向。在以个人主义
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中,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得到肯定,
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因而是正当的。在这种情况下,功利原
则在整个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在他
们那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首先就是物质利益的实现,之
后才是其他层面的满足,人们从不回避对金钱和权力的追
求。而在中国,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正当利
益则往往被忽视和否定,舍利取义及为大我而牺牲小我是
社会所尊崇的。钱虽然也很重要,但并非金钱至上,过多的
谈论金钱会被视为庸俗。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对个人利益
讳莫如深,唯恐因想到或是因为维护个人正当利益而被视
为是思想境界低下,受到社会的批评。
3.竞争意识与中庸之道
在西方,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每个人都在努力提
升自己的能力,开拓发展的空间,把握每一个机会,利用一
切手段,以便获取最大利益。人们的竞争意识浓厚。竞争
使人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培养出独立、勤奋、勇敢
等品质。但这也会导致尔虞我诈和不择手段。而在我国,
群体至上的价值观则使得人们在各个方面都力求与群体保
持一致。人们往往选择中庸之道,不喜欢标新立异、鹤立鸡
群。群体的和谐稳定由此得以保证,但个体的个性与创造
力也因此有所丧失。
4.自由平等与唯上服从
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
平等的,个人利益受到保护,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
权利,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利益、自由和权利。而我国由于
历史文化的积淀,强调社会的规范化,表现为在许多事物上
都要划分出等级,并且集权威于首长,习惯于唯上和服从。
三、外语教学中价值观导入的原则
由于语言和价值观的密切关系,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
中必然会感受到中西价值观的冲突,因此语言教学应从语
言人手,分析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厘清其中的价值观念,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鉴别、判断优劣的能力。这不仅能增强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树
立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因而,我们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开放的理智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价值观
伴随着我国悠久的历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
是根深蒂固的。虽然社会在变迁,但传统价值意识却在代
代相传。当一种完全迥异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展现在我们面
前时,我们仍会以本民族固有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判,进
而导致我们在尚未对这一价值观有深入的本质的了解时就
已经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将其否定。这必然影响到我们对西
方语言的理解,妨碍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学的双方都应从
历史文化渊源的角度来看待价值观。教师进行第三层次的
文化导人时(“第三层次的文化导人”见下文),首先要了解
与其价值观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认识到多种价值观的存
在,然后引导学生同样以开放和理智的态度对待与自己的
文化迥异的价值观,尊重人们不同的价值选择。
2.循序渐进,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导入的基础上进
行价值观的导入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林汝昌在其
《夕 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一文中提
出,文化导人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语言知
识的导入,以便消除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第二
层次进行相对系统的文化导人,针对教材内容归纳出涵盖
在每课内容中的文化框架或涵盖全书的文化框架,然后在
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有计划的讲授;第三层次则从民族的
历史、哲学等文化传统的角度导入,并在此视角下,对第二
层次的具体文化项进行综合和概括,对文化的社会模式及
其价值体系进行分析和讨论。三个层次的导入是一个不可
分割的有机组合。正因为有了前两个层次的语言知识和文
化背景的讲解,第三层次的对文化的概括、对价值观的分析
讨论才会顺理成章,学生才能在掌握其语言的基础上真正
理解这些文化的深层价值。
3.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
价值观是对具体文化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单纯的讲
解和分析虽然必要但却难免枯燥。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
提供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以进行情景教学。文化和价值
观的导入不仅可以取材于课本内容,而且可从大量的影音
材料、文学作品中获得。如播放一部外文电影,阅读一篇新
闻报道,从其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中分析其文化
根源;品评一部文学作品、一幅绘画作品、一首歌曲,从中分
析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某一文
化现象组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和价值
观的差异,提高其分析和鉴别能力。
4.兼容并蓄,不安自菲薄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员,我们每个人对中国传统价值观
所带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应是清楚的。这使得我们在
学习-I']新的语言,了解一种新的文化和价值观时,很容易
关注其优点而忽略其弊端。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还处于价值
观形成时期,鉴别判断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否定我们固有的
价值观,全盘接受外来的价值观念。为此,作为教师,在传
授语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时,应中
肯地对比分析两种价值体系的利弊,力求使之融合互补。
四、结语
随着对语言教学理论认识的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正
逐步由单纯的语言知识的教学转为语言知识和文化导人并
重,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的导入自然也在受到重视。本文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尝试提出了开放对待、循
序渐进、灵活多样和兼容并蓄的价值观导入的原则,以便使
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文化,促进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OO4.
[2]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
示[J].外语界,2006(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
[4]蒋晓萍.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文汇,2oo6(6).
[5]李荣安.从道德角度看价值、文化和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
2001(6).
[6]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
界,1006(4).
[7]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
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8]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9]王菊泉,郑立信.英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OO4.
[1O]张正东.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特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
究,2,0o5(12).
[11]张宗新,王杰.跨文化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
究,2oo6(3). [责任编辑:杨唯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1:12 , Processed in 0.0641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