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扇走进中国女性世界的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16:3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女性文学读本》:
一扇走进中国女性世界的门
<IMG title="《中国女性文学读本》: 一扇走进中国女性世界的门" alt="《中国女性文学读本》: 一扇走进中国女性世界的门" src="http://s12.sinaimg.cn/mw690/001vgLyvzy6IgUZU1L57b&690" width=300 height=426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http%3A%2F%2Fs12.sinaimg.cn%2Fmw690%2F001vgLyvzy6IgUZU1L57b%26690" real_src="http://s12.sinaimg.cn/mw690/001vgLyvzy6IgUZU1L57b&690">

伍丽云
    当西方世界正在轰轰烈烈进行“女权运动”的时候,我国的女性或尚处在相夫教子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并没有过自下而上的“女权运动”。但这并不妨碍我国女性独立意识的产生,更不妨碍女性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反思。我国“女性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文学界、学术界一个类型化的热门主题。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由“发展社会性别在文学文化学科中的建设”项目组策划的“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学科建设丛书”应运而生。由荒林与苏红军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学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本。
    一部好书的价值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给人以知识的扩展、美的享受、心灵的震撼等,而《读本》在这些普遍价值之外,最大的价值在于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我国现当代女性及女性文学的动态。从时间上来看,以1907年女诗人秋瑾《勉女权歌》在《中国女报》第2期发表为本书的起点,以21世纪以来的新女性写作为开放式的终点,时间跨度超过了100年。而在这100余年间,编者精心挑选了冰心、林徽因、萧红、苏青、张爱玲、杨沫、舒婷、王安忆、铁凝、陈染等80余位女作家们的精品。其所选作家之多,所选作品之精当,蔚为壮观。
    《读本》的独特之处,除却时间上的大跨度,还有空间上的大融合,囊括了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女作家作品,并将此部分单独列为本书的第二编,命名“芳草天涯”,与我国大陆文学在空间上相呼应。此部分资料尤为可贵,因为在此之前,即便是影响较大的、盛英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也未能对港台地区的女性文学做具体介绍,只在书的最后附了一份资料摘编综述。而此部分所精选的作品,包括三毛、亦舒、李碧华等著名作家的精品,方便读者看到不同时间、地域中的女性写作特色。
    在优美的选文之外,简洁的作家介绍、精彩的导读和简明的研究资料链接也是《读本》的用心所在。正如主编荒林在前言所说的:“由于是作家而不仅是作品导读,每位专家虽是对应作家的研究者,在做作家导读前仍需做大量资料工作和阅读准备,限于出版篇幅,每篇导读仅一千余字,强调特色、结构精美、字字珠玑差不多就成为每篇导读的基本要求。”书中的导读往往并不局限于所选篇目,而是力求结合作品,从整体上对入选作家进行评论。因此,即便是面对不熟悉的作家,读者仍能够通过作家介绍、导读以及研究资料链接对该作家进行初步了解。这样的设计,与《读本》作为一本学科建设之书的性质有关,却也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走进女性世界的门,你可以只在门外观望其色彩的丰富,也可以深入其内,去感受更为广阔深沉的女性世界。
    在以理论著作为主的“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学科建设丛书”中,《读本》是唯一一本以作品为主的书,其开阔的眼界与独特的品位给这套丛书注入了新的气息。《读本》是丛书的最后一本,然而,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学科的建设之路却不会因此而结束。女性主义文学在我国已经生根发芽,并试图成为参天大树,其“每一根枝叶都在努力寻找生长的空间”。
    (《中国女性文学读本》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月出版)

来源:中国文化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7 00:02 , Processed in 0.0876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