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三定:学术不应成为行政的奴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6 14:4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三定:学术不应成为行政的奴婢
时间:2013年3月5日 作者: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来源:学术批评网


社会学家孙立平曾指出,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溃败,表现在权力不受约束,潜规则盛行,社会底线失守,强势集团肆无忌惮等。学术界,一直被称为坚守社会良心、底线的阵地。然而,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各种学术腐败,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成了社会溃败的有力佐证。2012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委宾馆“开房收钱”一事更是引起轩然大波,因此有人感叹:腐败无处不在。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余三定(以下简称“余”)对当代学术发展的进程和现状一直做跟踪研究,对国内的学术腐败为何会如此之多,应如何对症下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近日,《清风》杂志记者(以下简称“记”)对他进行了专访。

学术腐败触目惊心

记:我最近读了你的著作《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特别注意到该书第三章题为“关于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同时,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学术界》多家报刊读到过你所撰写的有关分析学术现状、反对学术腐败的文章。请你先谈谈关于当今学术腐败的看法。
余:我个人认为,中国当今的学术腐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的程度。相当多的学者和我有着相同的看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说:“对于学术界,曾经有各种美誉,像‘净土’‘象牙塔’‘精神家园’‘世外桃源’,等等。但是,如今世道变了,学术界也不是原先人们想像中的学术界了。无论是在大学、科研机构还是出版界、期刊界,不如人意之处越来越多。娱乐界,固然问题多多,但那本来就是‘娱乐’人的。学术界现在也有向娱乐界转化的架势,也开始‘娱乐’人了,不过是‘黑色幽默’罢了。”我个人赞同杨玉圣的看法,即认为学术腐败“已严重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的程度了”。

记:我注意到,关于当今学术腐败严重程度的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尽相同的看法。
余:的确如你所说,曾经有论者认为学术腐败并不严重。据新华社报道,李浩、冯健亲、蒋树声三位来自学术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不要夸大学术腐败。这三位学者认为:“学术腐败不能与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相提并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估计学术腐败的严重程度,既不能夸大,也不可轻视。”“夸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无疑不利于学术界、科学界的健康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论者甚至不同意使用“学术腐败”一词,实际也是认为学术腐败的程度并不严重。如有论者认为提“学风浮躁”比提“学术腐败”更合适些。《光明日报》2002年3月19日“学界话题”专栏的文章《浮躁:学术创新的大敌——四教授畅谈学风问题》,其标题即表明了上述观点。在该“话题”中,张岂之首先说:“对于当前学风的主要问题,有的提学术腐败,有的提学风浮躁。我以为,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应有所区别,说学风浮躁更合适些。学风浮躁主要指治学不扎实,不实事求是,不认真研究,急功近利。这是学术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章开源紧接着说:“我很同意用学风浮躁这个提法,在学风问题上,浮躁是腐败的土壤,学风浮躁不等于学术腐败,但容易滋生腐败。”不过,我在此要指出的是,上述论者发表看法的时间都是在十多年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学术腐败程度的加剧,上述论者再也没有提不要夸大学术腐败,更没有提不要使用“学术腐败”这一词语了。

学术管理体制病灶诱发学术腐败

记:学术一旦与功利挂钩,就会变得心浮气躁。有人认为,从体制的原因来分析,大学行政化严重、官学不分是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那么,导致学术腐败蔓延,体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余:我个人认为,学术腐败如此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术管理体制出了问题。学术管理体制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计划学术”、“审批学术”、“政绩学术”,学术研究目标“指标化”、学术评价“数量化”。我们先看 “计划学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里,我们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市场化,可学术似乎在沿着相反的方向走,即越来越“计划化”。现在高校的“项目(课题)计划”“人才计划”“研究基地(平台)计划”“工程计划”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全部由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下达,人们看待其重要性和意义的大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下达相关计划的行政级别。“审批学术”与“计划学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行政计划”自然有“行政审批”,便也自然有了向行政审批者和行政审批机关的“公关”、送礼、行贿的学术腐败行为。
    “政绩学术”,是指现在不少高校和学术单位的负责人之所以重视学术,并非他们真正热爱学术、要献身学术,而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即为了自己的升迁。有高校负责人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说,凡属上级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了的“学术”,我们就认定其为学术;凡属上级评估指标体系中没有规定的“学术”,哪怕你的研究课题再有意义、哪怕你做得再好,我们也不认定其为学术。这些负责人为了本单位的所谓“学术”、为了“政绩”,不惜集体行贿、集体造假。
    学术研究目标“指标化”,就是学术管理机构热衷于下达各种各样的“学术指标”,热衷于制定各种各样琐碎得不能再琐碎指标体系,借以让学术研究者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被迫围着他们转。学术评价“数量化” ,则把学术评价等同于“记工分”,只重数量,不看质量。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研究”服从“学术管理”的需要,“学术管理” 牵着“学术研究” 的鼻子跑,“学术研究”围着“学术管理”转。其结果几乎是,“学术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被忽视;“学术管理”越来越精细,“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粗放(粗制滥造、学术泡沫、学术垃圾,等等);“学术管理”越来越“科学”(某些评估、评价、评比打分的细则已经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别),“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人为”(如“人为”地设置为研究而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数据乃至造假等等)。如此下去,其结果可能是,“学术管理”上去了,“学术政绩”上去了,学术腐败越来越严重了;“学术风气”牺牲了,学者异化了(或异化为“学术包工头”、“学术掮客”,或异化为“学术打工者”、“学术民工”,或异化为“学术中间商”,或异化为“学术造假者”,等等),“学术”本身也牺牲了。
  
记: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专制副主席邵鸿认为,消除高校学术腐败要推动去行政化改革。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正在尝试去行政化改革。你认为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能否从根本上遏制学术腐败?为什么?
余:邵鸿先生的话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这还只是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先来看中共中央2004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整合研究力量,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体制改革,按照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改革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不难看出,上述《意见》是针对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而发的,前一段话是讲要深化整个学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后一段话是讲学者要自律。因此我认为,遏制学术腐败,要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是深化整个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第二是高校内部要推动去行政化改革;第三是学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

淡化甚至暂停学术评价

记:据新闻报道,匈牙利总统施米特•帕尔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最后不得不因巨大的压力宣布辞职。再如俄罗斯、韩国等惩治起学术腐败来都毫不手软。人家对总统涉嫌学术腐败都不依不饶,我们经常会出现“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怪象,导致学术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的“板子”为什么不敢或不能“重重落下”?
余:我们整治学术腐败不力,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人们对学术腐败抱一种“见惯不怪”的容忍态度。这种现象是十分可怕的!这一方面意味着学术腐败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现象,于是让人们“见惯”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学术腐败“见惯不怪”已近乎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已经觉得对其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了,于是便也“不怪”了、甚至不以为耻了。 “见惯不怪” 还有一种十分突出的表现是“集体学术腐败”(或者叫做“有组织的学术腐败”)。在高校,为了本校的课题、项目、获奖、人才计划,甚至为了评到院士,集体造假、集体“公关”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这里被颠覆的不只是正常的学术价值观,同时被颠覆的也包括正常的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二是学术管理者(界)自己也参与腐败,甚至比学术研究者(界)更腐败,比如有的管理者大搞“权学交易”,凭借手中的权力在学术界“通吃”,即学术课题(项目)、学术评奖、学术荣誉、学术职务、学术权力、学术利益等方面都由他“通吃”。学术管理界自身的情况如此,怎么可能下真力气去查处、整治学术腐败呢?记得某年,管理者曾组织过声势浩大的清查干部“假文凭”的运动,但由于清查者自己也有不少假文凭,清查活动最后便不了了之。

记: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加大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治理力度?为此,教育(学术)管理部门、高校、学者各自应该做些什么?
余:首先,学术管理部门要坚持深化整个学术管理体制改革,我建议目前情况下要突出重点,即要坚决治理“学术评价过度症”。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目前学术生态平衡遭学术评价过度症严重破坏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下重药、猛药。我郑重建议:必须淡化、弱化学术评价,甚至建议暂停学术评价(比如暂停5—10年),以改良学术风气,恢复学术的生态平衡 。在学术管理、学术评价方面,学术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越少越好,设的“法”越少越好,折腾得越少越好。 其次,高校则要回归高校的本位、本色,即要把教学和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天职和永恒追求,要远离“官本位”,远离“行政化”,要抛弃单纯的“行政”管理方式,要抛弃学术管理中的单纯的数字追求和数字攀比,真正尊重学术、尊重学者、尊重学术规律,逐渐恢复高校校园里宁静、纯洁、神圣、学术至上的氛围。再次,学者要分流:“官”学者要认真当好“官”,即全力做好管理工作,不要以官谋学,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就是自己的专业,管理就是自己的事业;真正的学者一定要为探索真理,追求真理而学术,一定要做有操守的学者,绝对不要把“学术”当成升官的敲门砖和敛财的工具。  
                  
                             
人物简介:余三定,1956年出生,湖南岳阳人。现为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当代学术史。先后出版《文坛岳家军论》、《古代小说艺术探奥》(与朱平珍合著)、《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等著作。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2008年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2006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007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次获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湖南省第三、第五、第九、第十届社会科学成果奖,其主持的“当代学术史”课程被确定为2006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原载《清风》杂志2013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32 , Processed in 0.0623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