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最有成效的学校,即办学成就高、受到人们高度敬仰、适应能力强的学校,是那些找到了能够吸引教师参与决策的方法,并且使教师形成学校主人翁意识的学校 做一个有资源意识的课程管理者 一些教师在谈起“课程”一词的时候,时常把课程理解成“政府规定的课程”。这样的理解让人对学校教育中的课程管理深感担忧——当老师们将课程简单地理解成“政府规定的课程”,并且机械地执行这些“命令”时,他们还能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吗?
那么,课程究竟是什么?课程管理究竟管什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程管理?课程管理的重点在哪里?相信这是很多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管理》一书对这些问题作了解答,并且告诉我们,评判课程管理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它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该书是“世界课程研究前沿译丛”中的一本,属于世界课程研究的前沿之作,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修订和发展的课程研究成果。
全书以“教育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产生”为理论基点,共分为四个部分:课程管理的策略、课程管理的实施、课程管理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课程资源的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入手,探讨了实施课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认为,有效的课程管理源于教育者对课程概念及其价值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针对很多人对课程管理概念认识不清的现状,作者在书中给“课程管理”下了这样的定义: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以及对教师促进角色的管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课程管理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教育机构在谈到课程管理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教师的重要角色。不仅如此,很多教师自己也没有真正领会课程的含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课程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事实上,教师才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再好的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如果离开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形同虚设。因而,教师能否有效地参与课程管理,能否有效地实施课程教学计划,是课程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环节的组织、课程安排和资源配置等工作都需要教师的具体执行,如果低估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单单依靠管理体制以及一些指令性的考核就想把课程管理好、把教学工作开展好,那无异于痴心妄想。正如作者所说:“教师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它依然是学习的核心。不管课程是如何规定的,不管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依然是凯利所提出的‘创造和突破’的角色。教师不断作出的有关课堂教学的决策和判断依然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政策和判断是教师在充分理解课堂教学活动原理的基础上作出的。”
2003年,一本名为《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七位。该书的作者克拉克就是一位善于“创造和突破”的老师。
他年仅28岁,却是一位全美优秀小学教师,也是唯一一位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在NYC贫民区的一个小学,他教了一批被称为“渣滓”的孩子。为了改变这些孩子,他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各种办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为了让孩子们记住美国历史,他将历史知识编写成rap,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且歌且舞”。他还用适当奖励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他在教学方法上的“创造和突破”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好处,从而有效地实施了课程计划,并且最终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州立考试中,他的学生创造了奇迹,考了全州第一的好成绩。而他关于学校教育55条秘诀的著作在美国《时代周刊》最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3周名列榜首,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销售。
从克拉克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具体的课程管理中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课程的具体进程、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都是既定的,但教师在具体的课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离开了教师的实践和探索,课程管理就会黯然失色,也就不会有成效了。
此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虽然给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动摇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权和中心地位。很多人认为教学应该简单化:教师的角色只是“技术人员”或者“拿薪水的公仆”。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成了“政府规定的课程”的执行者,只是机械地执行课程方案,课堂上很少或从不“根据教师个体或群体的需要或者教学优势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
这种现象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当教师失去自主管理课堂的意识和能力,只是机械地执行既定的课程命令时,课堂怎么能够生动有趣,怎么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思呢?可见,即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加强课程管理,并不能片面地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而忽略教师的重要作用,否则就会出现一个严重后果——一些富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师会对这种片面强调技术的做法产生抵触心理,他们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不会再用尽心思寻求实施课程管理的最佳方式。这对于课程管理来说,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说到底,不能让技术僭越教师的地位,教育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应该正确认识教师与课程资源、辅助技术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
好的课程资源、辅助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进行某种“隐退”,也不意味着教师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有所降低。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永远不变的——做一个灵活的课程管理者,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诚如作者所言:“有大量证据表明,工作最有成效的学校,即办学成就高、受到人们高度敬仰、适应能力强的学校,是那些找到了能够吸引教师参与决策的方法,并且使教师形成学校主人翁意识的学校。”(山东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于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