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大学为什么办艺术专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0 16: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综合大学为什么办艺术专业[z]

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综合性大学为什么要办艺术专业
 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许多人不理解,认为艺术生的收费高,学校为了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艺术生的入学门槛低,可以扩大学校自主招生的渠道,拓宽教育资源;认为艺术专业是休闲、娱乐专业,可有可无;特别是单科艺术院校,从本位的立场出发,认为是与他们争夺饭碗。这些看法都是糊涂的。综合性大学开办艺术专业,绝不仅仅是个别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带有普遍的根本性问题。它是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与深化的结果,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变更的结果,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接轨的结果,是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结果。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综合性大学并不是从来就没有艺术专业。1952年全国进行一次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将许多综合性大学设置的艺术学院拆分到单科艺术院校,形成了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原来就有艺术学院,但院系调整后不复存在。笔者认为,综合性大学应该办艺术专业。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涉及到高等教育解决人的什么问题,是解决人的素质问题呢,还是解决人的专业能力?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人实用理性精神太强,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就是更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1952年的院系调整,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建国初期各行各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但这是以牺牲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为代价的。人的素质说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理性能力和感性能力,理性能力可以从专业培养中获得,但感性能力呢?感性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是从艺术教育中获得。进行艺术教育并不一定是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让人从艺术教育中获得敏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专业教育对人解决现实的问题确有很大优势,但专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创造,创造的动力和创造源泉从哪里来?从艺术教育中来,那就是激发人的创造灵感,敏锐捕捉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把握专业中那些前沿和重大的并影响未来的方向的觉察力,解决既往知识体系中没有的或不适应现实的新问题,尤其那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现实困惑。这些是与专业有关的但并不是专业能解决的。笔者认为,专业素养只能决定人在哪个领域去创造,但如何创造,创造的水平有多高,这往往不是专业素养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感性能力决定的。创造的方向由专业决定,创造能力强弱由感性能力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科学家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的缘故。
 其次,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是学科结构优化的需要。李政道讲,“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①注意李政道在这里只强调科学和艺术,而没有说科学和历史、新闻、法律、经济,等等,他把科学和艺术放在同一层级上来考虑。也就是说,科学包括数理化生是学科结构的一个方面,因为科学也有盲点,也有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埃德加·莫兰曾说:“科学发现的行为是无法用逻辑分析来掌握的。”②他甚至认为科学是建立在非科学之上的,他说:“科学理论如同冰山,有一个巨大的被淹没的部分,这个部分是非科学的,但对于科学的发展又是不可缺少的。”③而学科结构的另一方面则是艺术,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绘画、建筑、电影等。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学都有艺术专业,即使少数院校没有艺术专业,它们也开设了大量的艺术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使学科结构趋于完善。“应该建立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结束它们之间的相互蔑视。因为在科学活动中有一个艺术方面,而且人们经常看到科学家也是艺术家,只是他们把他们对音乐、绘画、文学等的爱好降格为业余爱好或消遣。”④但是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曾几何时,将艺术专业全部砍掉,致使几代人的学科结构得不到优化,除了知道自己专业的某些东西,对世界则所知甚少。
  再次,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有助于学生提高他的艺术品位和能力。我们知道,学艺术越早越好,最好在10岁之前,对音乐、美术和舞蹈都有所涉猎,至于他将来学不学艺术都不重要。可现实是,我们绝大部分高校并不能完整地为大学生提供艺术教育。据笔者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选修艺术类课程,因为他们的课程体系或学分结构里并没有艺术。少部分学生,对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选修相应的艺术课程,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教师来培训他们。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则有助于将优秀的师资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艺术专业的有无决定了这所学校的艺术师资的水平;艺术专业的水平越高,吸引优秀师资的能力就越强,所在大学的学生就越有可能接受高水平的艺术教育。
  二、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所面临的困难
  观念问题。这是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遇到的首要问题,要不要办?为什么办?办了何用?怀疑、质疑、无所谓、不屑一顾、可办可不办的目光是所有综合性大学都碰到过的。现在各大学的主要决策者,除偶然机缘接触过艺术外,他们大都是1952年到1995年中国高校在没有艺术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出来,大多对艺术教育没有感情,也不懂艺术教育,更没有享受到艺术教育对他们人生的惠泽,所以令其自身自生自灭是他们的普遍心态。所以改变现在的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知水平,把它上升到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成为综合性大学办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师资问题。没有一流的师资也就没有一流的教育,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当前绝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办了艺术专业,这对改善目前高校教育学科结构、优化高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需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优秀的生源对优质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的艺术师资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育学生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境界、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艺术水平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是笔者在2008年对重点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的一个初步的统计数据:清华大学艺术教师总数191人,其中教授55人;厦门大学总数161人,教授18人;四川大学总数108人,教授16人;吉林大学总数65人,教授14人;同济大学总数60人,教授10人;北京师范大学总数58人,教授20人;中国人民大学总数54人,教授10人;浙江大学总数40人,教授5人;武汉大学总数37人,教授6人;山东大学总数33人,教授5人;东南大学总数32人,教授10人;北京大学总数30人,教授10人;兰州大学总数30人,教授4人;复旦大学总数15人,教授5人;南开大学总数12人,教授4人;南京大学总数11人,教授7人。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这个数据与所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数、招生数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高校,绝大多数高校在师资总量、高级职称师资量方面严重不足,尤其是艺术学科带头人普遍匮乏,制约了所在大学艺术专业的长足发展;另外大部分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在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亟待改善,也影响了所在高校艺术专业难以担当与其他专业相匹敌的学科建设的重任。
  教学场地与设施问题。艺术教育离不开相应的硬件,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突出问题。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得到初步解决,有艺术大楼的综合性高校: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一些大学的办学条件则相对落后,甚至很落后。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这些老牌的学校要建一栋艺术大楼太困难了。教学场地和设施毕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条件,光有大师没有大楼,笔者认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大家想想,现在的理工科的大师,有几个没有大楼?不历史地理解梅贻琦的“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笔者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把大师与大楼对立起来,更是与历史的潮流不相符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7 22:18 , Processed in 0.1194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