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洛夫:写诗就像回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21:3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洛夫:写诗就像回家

    自去年年底爆出著名诗人洛夫定居深圳的消息后,“诗魔”洛夫的一举一动便牵引着深圳人的心。昨天下午,洛夫现身深圳中心书城,参加了他的传记《洛夫传奇诗魔的诗与生活》的首发式。
  “写诗就像回家,这个"家"是精神家园。”首发式前,洛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最广为人知的长诗《漂木》的主题是寻找精神家园,数十年来他一直在寻找精神家园,找来找去,才发现深圳是他的精神家园。

  暂时不考虑写自传
  《洛夫传奇:诗魔的诗与生活》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作者龙彼德本身就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洛夫研究者,此前曾出版过《洛夫评传》和《一代诗魔洛夫》。昨天的首发式现场,龙彼德和传主洛夫同时亮相。
  “这本书全面展示了一个真实、客观而全面的"诗魔"洛夫。”龙彼德告诉记者,近年来,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有“诗魔”之称的现代诗人洛夫在国内热度不减,举办讲座、书展、诗朗诵,继续形成热点,“洛夫热”已经构成中国现代诗也是中国当代诗坛一道奇特的景观。
  提起洛夫传奇般的经历,他自称为“二度流放”。“一度流放”,是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创作了诸如《石室之死亡》等最具原创性的现代诗。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从1972至1996年担任该刊总编辑长达24年,对中国现代诗起到了举旗掀浪的作用;“二度流放”,是1996年从中国台湾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洛夫偏居海外,重新观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再创现代诗的高峰,特别是那首写于20世纪末、发于21世纪初的3000行长诗《漂木》,是他的诗歌成就又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
  “以往的两本传记《洛夫评传》和《一代诗魔洛夫》,或注重"评"或着重"传",这一本是评传结合。”洛夫告诉记者,尤其是他1996年移民温哥华以后的生活,以前的传记中都未曾涉及,“这部分在《洛夫传奇:诗魔的诗与生活》中占了二分之一强”。对于他何时会写一本自传的问题,洛夫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很多往事和细节都无法准确再现,因此纪实性的自传暂时不会写,“如果要写,我只能写些感性的散文。”
  网络诗歌没有“红绿灯”
  在洛夫的个人经历中,温哥华和深圳都是重要的人生站点。采访中,洛夫告诉记者,他一直想找个心灵的净土,所以在晚年选择了温哥华居住,因为“那里适于写作”,“我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在温哥华诞生的,比如《漂木》。”正是因这首长达3000行的诗篇,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洛夫说:“我的《漂木》就是在温哥华写的。我在温哥华应酬很少,连电话都不接,集中精力写作,这也算是自我流放。”
  洛夫与深圳有缘。自1988年起,洛夫专程访问或路过深圳多达十余次,他在深圳的朋友越来越多,他对深圳的感情也越来越浓,以至于去年,他与夫人终于决定要定居深圳。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在深圳住了一个多月,以深圳为据点,他今年参加了很多中国内地的活动。“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它的生命力是很多城市不及的。我年纪大了,一到深圳就感到整个人年轻了。”
  洛夫还向记者透露,前不久,他由深圳前往南京,敲定了他的新书《洛夫诗歌全集》的出版事宜,这套两卷本的全集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明年年初推出。
  站在海外立场观察中国内地诗坛,洛夫发现,当下中国的网络诗歌兴盛,“有好处,也有很多缺点”。“网络诗歌最大的问题是生命力很短。杂志有编辑,有主编来把关,可是网络没有一个监督者,就好比没有红绿灯。于是这种兴盛就变成全民皆诗人,可事实上,全民都不是诗人。我认为好的诗歌作品还是会出在纸本书上。”
  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洛夫自己也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可是洛夫却认为,不管在中国还是国外,诗人和诗歌都不可能大众化,也不必大众化,“如果要强调诗歌的大众化,那诗人只能去写歌词了。”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文 韩墨/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13:03 , Processed in 0.0913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