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成语入手解读文言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 14: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从成语入手解读文言文作者:晓泓婕伊


   201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第12题的第(1)题要求考生把“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这个句子翻译现代汉语。句中的考查点“衣”、“袖”有很多考生翻译得不够准确。其实如果联系一下成语“衣锦夜行”(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衣,名词→动词)、“袖手旁观”(把手放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袖,名词→动词),句子翻译起来就易如反掌了。

  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特别好的辅助作用,例如:联系成语释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句法等等。下面就有50个常见的成语,我们可以读一读,从中体会一下个中趣味。

  1.【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星、棋,名词→状语。表修饰。)

  2.【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心胸开阔,也形容在野外生活的豪情。(幕、席,意动。)

  3.【礼贤下士】敬重有才德的人,降低身份与人交往。下,降低身份与人交往。(下,名词→动词。)

  4.【不可理喻】喻: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喻,使动。)

  5.【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曲、徙,使动。)

  6.【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斗、蛇,名词→状语。)

  7.【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口、笔,名词→状语。)

  8.【追亡逐北】指追击逃亡败北的士兵。(亡、北,动词→名词。)

  9.【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没有声张或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胫,名词→动词。)

  10.【良药苦口】好药往往使嘴巴苦。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苦,意动。)

  11.【草菅人命】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残酷横暴或任意残杀人民。(草菅,意动。)

  12.【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车、斗,名词→状语。)

  13.【囊括四海】【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三个成语都是“控制、统治全国”意思。(囊、席、包,名词→状语。)

  14.【神出鬼没】像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神、鬼,名词→状语。)

  15.【负重致远】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处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重、远,形容词→名词。)

  16.【日新月异】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形容发展变化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日、月,名词→状语。)

  17.【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字、句,名词→状语。)

  18.【珠圆玉润】①形容文词圆熟流畅。②形容歌声圆润婉转。(珠、玉,名词→状语。)

  19.【生死肉骨】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比喻恩惠深厚。(生、肉,使动。)

  20.【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远,意动。)

  21.【汗牛充栋】指藏书太多,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汗,使动。)

  22.【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师,意动。)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4:15:4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常见成语例释作者:太子头上的博客
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
1、耳提面命(训):提,指引,提携。面,当面。命,教诲,指导。附在耳旁提醒、指引,面对面地教诲、指导。形容教诲殷勤恳切。用于褒义。
2、雨后春笋:春天雨后冒出的竹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危言危行:危,正,正直。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殚精竭虑:殚,竭,竭尽,用尽。用尽了全部的力量。
3、凤毛麟角: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难得的人才或事物。用于褒义。
4、集腋成裘:腋,俗称夹肢窝。此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毛皮制成的衣服。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作褒义用。(近:聚沙成塔:把细沙聚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
5、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成风气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6、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府。指难于测度的心机。比喻胸怀坦荡,没有心机。
7、置之度外:置,放,搁。度,忖度,考虑。把它放有自已所考虑之外。意为不放在心上,不予理睬。例,此刻,他早已自己的安危~,奋不顾身地扑向持刀行凶的暴徒。
8、无微不至:微,细微之处。至,到。没有一外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形容翔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例,广大青少年在党的~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9、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间。磔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流,因屹立于急流中,形如柱,故名。比喻英勇坚强的人,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担当重任,支撑危局。也比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能起支撑作用的力量。例,我十分佩服老李的坚毅和果敢,在大是大非面前,许多人畏首畏尾,态度暧昧,他却似浊浪拍空中的~,赞同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
10、蒸蒸日上:蒸蒸,兴盛貌。形容生活、事业等一天天向上发展。
11、和蔼可亲:和蔼,温和,和气。形容态度温和,使人感到容易亲近。例,他那~、平易近人的态度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拘束感驱散了。
12、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指美味人人都爱吃。也比喻好的诗文人人称誉传诵。也比喻好的事物为人所喜爱称道。
13、气吞山河:气,气概,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势盛壮,气魄宏伟。例,中国人民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从不垂头丧气,而是~,奋发图强。(气壮山河)
14、名噪一时:某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的重视。
15、重振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
16、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话。
17、卓而不群: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不群,不同于一般。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寻常。
18、叹为观止:叹,赞叹。观止,看到这里便足够了。赞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例,挂在墙上的那幅画,色彩绚丽,线条流畅,令人眼界大开,~。
19、同心同德:心,德,都是指思想、心智。指们思想信念和理想一致。
20、虚怀若谷:谷,山谷,胸怀宽广,犹如山谷。形容谦虚不骄傲,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
21、大有作为:作为,可以做的事,意谓干一番事业。能充分发挥才干,做出很大的贡献。
22、有口皆碑,目无全牛、雨后春笋
23、倾巢而出(出动):倾,全部倒出;巢,巢穴。比喻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24、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多用于由坏变好。
25、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事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多用于贬义。
26、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也形容极其周到,无微不至。
27、始作俑者:始,起初;俑,古代用于殉葬的土制或木制的人像。最初制作俑的人。比喻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28、处心积虑:处心,存心,存着某种念头。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地盘算。多用用贬义。(近:挖空心思:用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但它不含有蓄谋已久的意思。)
29、弹冠相庆:官样文章 昼伏夜出 连篇累牍 师心自用 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借指准备做官。原指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比喻即将做官,相互庆贺,多含贬义。
30、蠢蠢欲动:蠢蠢,蠕动的样子。原指爬虫缓缓蠕动。后多比喻敌人开始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用于贬义。
3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乔装打扮、面目一新依然如故、原封不动
32、大腹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形容官僚等满脑肥肠、心宽体胖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33、如丧考妣: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喜笑颜开、喜形于色。例:有些犯罪分子一旦被抓住,就装出一副可怜相,痛苦流涕,如丧考妣。
34、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推波助浪、火上浇油随波逐流、息事宁人对他和恶劣行径,不可听之任之,更不可~。
3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36、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37、趋之若骛:成群的人争着去。
38、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39、抱残守缺:抱,守住不放,残,残存的。缺,不完整的。死守着残缺或旧有的不肯放弃。也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例,这位老工程师富于开拓精神,乐于接受新技术,从不~。
40、飞黄腾达: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
41、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别人的姿态出现。
42、兔死狐悲:因同类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多用于贬义。
43、上行下效:效,效法,模仿。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也学着怎样做。例,父母天天赌博,~,儿子也沾上了这样的坏习气。
44、趋之若鹜:趋,奔赴,趋向。鹜,野鸭。像野鸭争食一样奔跑过去。比喻很多人向前往趋附。多含贬义。
45、肆无忌惮:肆,放肆。忌惮,顾忌和惧怕。指任意妄为,毫无畏忌。
46、有恃无恐:恃,仗恃,依靠。恐,害怕。因有所依恃而无所畏惧或顾忌。
47、信口雌黄:信口,随便开口。雌黄,古时用作涂抹错字的颜料。后称任意窜改为雌黄。形容毫无根据地乱发议论,胡说八道。例,说话要有根据,不要~。
48、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也用以讽刺人死抠字句或卖弄学识。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49、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50、无独有偶:独,单个。偶,两个,成双。不只这一个,还有另一个可以与之配对。
51、官样文章:原指适应官场需要、典雅堂皇的文章。也指有固定套式的文章。后用以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例,写报告应该尽量反映出实际情况,而不要写成~。
52、昼伏夜出:白天潜伏起来,夜晚出来活动。
53、连篇累牍:累,堆积。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形容篇幅冗长,文辞累赘。例,大家都不喜欢看那些~的长文,喜欢看言简意赅的短文。
54、师心自用: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自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指固执已见,自以为是。例,有这样一种人,自己不没有真才实学,却双偏偏喜欢       ~,独断专行。
55、评头品足:评,评论。吕,体察好坏、优劣。原指随意评论妇女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例,他这个人干不了什么事情,却喜欢对别人的工作~。
56、一团和气:指一团祥和之气。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也指温暖、融洽的气息或气氛。现多指无原则地与人和气相处。例,他是我们单位有名的“老好人”,对任何人都保持~,谁也不得罪。
57、闪烁其词:闪烁,光线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形容说话、写文章遮遮掩掩或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例,他写文章每写到关键外,总是~,不知所去。
58、处心积虑:是贬义成语。指千方百计地盘算。不能贬义褒用,称赞他人爱动脑、足智多谋。
例句:台独分子处心积虑地阻止中国实现统一大业。日本右翼团体处心积虑地否认侵华历史。
59、高谈阔论:形容漫无边际、不切实际地大发议论。常被误用来称赞他人口才极好,知识渊博。属贬义褒用。
例句: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务实求真,切忌高谈阔论。赵括只会高谈阔论,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
60、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例句:我们要虚心听取意见,不要遇事好为人师。这个人好为人师,没人受得了她。
61、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褒义。易误解为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例句:奶奶有一个治疗失眠的偏方,屡试不爽。   这一招真灵,我屡试不爽。
62、雷厉风行:形容声势猛烈,行动果断,也形容办事的严格和快速。不能用来称赞坏人坏事。
例句:张局长办事一向雷厉风行,从不拖拉。他做起事来总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63、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例句:参加晚会的有曾经名噪一时的京剧演员。这位总经理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64、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本词常被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例句:他经过三年苦练,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境地。疱丁之所以目无全牛,是因为掌握了解牛之道。
65、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变得很糟,贬义。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例句:这部小说被她改得面目全非。经小弟弟一折腾,房间已是面目全非。
66、评头品足:贬义,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例句:几个人对着台上的演员指指点点,评头品足。她总喜欢在背地里对人评头论足。
67、倾巢而出:倾,全部倒出;巢,巢穴。比喻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例句:输红了眼的敌人倾巢而出,进行最后的反扑。十几只老鼠倾巢而出,纷纷向谷仓涌去。
68、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易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例句:许多美文曾对这里作过穷形尽相的描绘。司汤达对世态炎凉刻画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69、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例句:春节临近,各地火车站人满为患。正是上下班高峰,公交车里人满为患。
70、添枝加叶:多用于贬义。比喻叙述事情时,为了夸张渲染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内容。不能用来称赞他人。
例句:这件事经他一番添枝加叶,已面目全非了。你要实事求是地说,千万不要添枝加叶。
71、推波助澜:是贬义成语。比喻助长别人的声势或推动事物的发展。不能用在有积极意义的事上,或用来称赞他人。
例句:遇到问题,他总是推波助澜,激化矛盾。这篇报道无疑对事态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2、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例句:只见他挥毫落纸如云烟,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他稍做思忖,而后文不加点,疾书起来。
73、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常误用来形容心胸不够开阔,属褒义贬用。
例句:她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快乐精灵。 他胸无城府,心灵有如蓝天一般透明。
7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褒义。却常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例句:这些年轻的战士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只要认准目标,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75、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不注重文章的实质内容。不是指写文章态度认真,仔细推敲。
例句:他写文章总喜欢咬文嚼字,让读者生厌。这篇文章过于咬文嚼字,看着实在有些别扭。
76、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其实是强词夺理。常被误认为是褒义。
例句:他不承认错误,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面对指责,他不仅毫无歉意,反而振振有词。

常用、常考、常错的二十个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2、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出处】:“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可近年来报纸电视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大错特错了。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4、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5.首鼠两端。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6.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7、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等)。现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这是错误的。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8、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9、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技巧高超,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被误用来形容壮观的自然景物。
   【出处】:清·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10、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1、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2、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出处】: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13、不足为训。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此词与教训无关
    14、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15、久假不归。假,借用;归,归还。长期的借用不归还。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16、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将某人奉为某领域的创始人或先行者。
   【出处】: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17、百身何赎。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现在常被误用来死一百个人也不足以换得死者。
   【出处】:《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18、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9、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0、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高考常见成语误用解析60句详解
  1.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独树一帜,指独自开创出的特色,使用正确]
  2.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当仁不让,面对应该做的事情,就应勇敢承担,决不退让,强调个人行为。用于两个人分别得奖,不合语境]
  3.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不能形容人才缺乏。改为“凤毛麟角”]
  4.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一般指书籍、珠宝或工艺品,不能用来指“夜景观”建设,不看对象]
  5.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狡辩,含贬义,不能形容选手们的辩论]
  6.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合语境]
  7.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用法正确]
  8.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杀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此处与句意不符,改为“又吃回头草”]
  9.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咄咄逼人,指很有气势,用法正确]
  10.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惨淡经营,费力辛苦,用法正确]
  11.“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不合语境,因为已经被发现了,就不能说“鲜为人知”。改为“无与伦比”]
  12.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指人。不看对象]
  13.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摧枯拉朽,指破坏力。不看对象,也不合语境]
  14.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走马观花,不做状语,不合语法。改为“身临其境”]
  15.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抛砖引玉,只能谦指自己,不能说别人,不看对象]
  16.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难以释怀,指怨恨或隔阂,不明词义,改为“难以忘怀”]
  17.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毕其功于一役,指一次性搞定,跟前面的齐心无关,跟后面的意思重复。可以改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18.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分青红皂白,指处理事情不分真假是非,不指使用方言。改为“不管三七二十一”]
  19.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大水冲了龙王庙,指一家人或同行之间发生了冲突,不指彼此之间互不认识]
  20.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白头如新,特指夫妻感情愈老弥笃,人老了,感情还像新婚时一样]
  21.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谈笑自若,指在危险状况下故作镇静,不合语境]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指对品行高尚人士的敬佩之情,不明词义]
  23.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指为数不多,跟前面蓬勃发展自相矛盾,不合语境]
  24.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摩肩接踵,指人数众多,不明词义,改为“摩拳擦掌”]
  25.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养虎遗患,指敌人,不指自身缺点错误,不看对象]
  26.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诚惶诚恐,感到十分惶恐害怕,跟前面的“沉着”不是一个层面的反向,不合语境。改为“惊慌失措”]
  27.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不以为然,不认为对,不合语境。改为“不以为意”]
  28.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指透彻理解,完全明白,不明词义,改为“水乳交融”]
  29.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断章取义,形容片面理解人家诗文,贬义词,不分褒贬]
  30.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忍无可忍,指奋起反抗,不是承认服输的意思,不合语境]
  31.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不屑一顾,即不理睬,正确]
  32.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火中取栗,指费力不讨好,跟冒险无关]
  33.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在劫难逃,指好人躲不过生活中的灾难,不指食品,不看对象]
  34.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少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少纵即逝,指机会,不指脸谱变化,不看对象]
  35.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弄巧成拙,把好事变成坏事,不合语境,改为“适得其反”]
  36.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耿耿于怀,因怨恨或负疚记挂在心难以忘怀,正确]
  3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每况愈下,又叫每下愈况,指事情越来越糟糕,不指交通事故,不看对象]
  38.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无出其右,没有比这更好,褒义词,不分褒贬]
  39.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短小精悍,既指文章,又指人,两用成语,正确]
  40.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慷慨解囊,指做好事帮助别人,不合语境]
  41.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磨洋工,指做事情不出力,消磨时间,不合语境]
  42.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山不转水转,比喻事情总有出路的,正确]
  43.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差强人意,指勉强还能使人满意,不是贬义词,不分褒贬]
  44.对曾经纵横中国500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纸醉金迷,指生活,不指院落,不看对象]
  45.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否则”表明下文要谈的是言之无物,而“败絮其中”则说明还是有物的,所以不合语境]
  46.十运会上,除东道主江苏是最大的赢家外,山东和浙江也风头很劲,他们是当仁不让的中国体育的强者。[当仁不让,不作定语,用在这里不合语法]
  47.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信手拈来,不带宾语,用在这里不合语法]
  48.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因人成事,是一个贬义词,指自身没本事,通过他人帮助取得成功,不分褒贬]
  49.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寅吃卯粮,是超前消费的意思,但它是一个贬义词,不分褒贬,不合语境的]
  50.自从开通网上追逃以来,那些潜逃犯就无处遁形,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在劫难逃,应指正面人物,不能指潜逃犯,不分褒贬,不看对象]
  51.他的书法作品若论美观,潇洒,胜过前人,可谓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指自己独立门派,这个句子讲的是作品特色,宜用别具一格。说郑板桥,说苏轼,他们的书法可以用独树一帜]
  52.“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投资理念,主旨是强调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告戒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运用正确]
  53.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指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正确]
  54.法新社的报道称,20年的经济改革让许多中国人的钱包变鼓了,但同时也使不少迷信习俗卷土重来。[卷土重来,指人,褒义词;东山再起,指人,也可以指企业,贬义词,本句改用死灰复燃]
  55.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杭州的文化大事接踵而至:中国科学院院士访问母校的身影刚刚离开,站在世界男高音领域顶端的歌唱家又在杭州大剧院引吭高歌。[接踵而至,指人,不看对象]
  56.进入高三,重重书山,滔滔题海,试卷永远做不完,简直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弄得学子们身心俱疲。[按下葫芦浮起瓢,形容忙得应付不过来,正确]
  57.今天的西湖仿佛通晓人意,宛若一位淡妆浓抹的少女,将她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了游客面前,让人倍感爽心悦目。[淡妆浓抹,指多个人的打扮,不能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指一位少女,错误,不明词义]
  58.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中设立了一个栏目叫《每周质检报告》,该栏目每周将有关部门对各类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公布出来,使假冒伪劣产品原形毕露。[原形毕露指人,不看对象]
  59.“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他人还没走,但是他要调动的消息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指革命爆发前的紧张局势,不合语境]
  60.在中国图书出版贵族化、泡沫化、脂粉化的趋势中,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这本书称得上是空谷足音。[空谷足音,比喻极其难得的东西,使用正确]
高考常考双义成语70例
1、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例1、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例2、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1、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2、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例1、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2、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1、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例2、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5、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例1、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
例2、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6、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例1、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例2、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7、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例1、全县都有石刻古迹,我们看了宝顶山和北山两处。作为艺术品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例2、黄山的怪峰奇石,形态千变万化,无怪乎人们要叹为鬼斧神工了。
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例1、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例2、他说:“小小公职人员,习惯了左右逢源。”
9、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例1、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画脚,剖说那事。
例2、(杨宇霆)只是整日在小河沿杨公馆接纳各方面官僚政客,指手画脚,气焰燎人。
10、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例1、我又在北平看见摩登小姐们骑车游春,看他们那种战战兢兢的样子,实在令人不好受。
例2、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饥之食,战战兢兢,冻剥剥的袖手低头。
11、如虎添翼:既可以比喻强大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强大,也可以比喻凶恶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凶恶。
例1、这支巡逻队,配上了现代化武器,如虎添翼,战斗力更强了。
例2、这一黑社会团伙到云南秘密购置了一批武器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嚣张了。
12、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例1、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
例2、法国当时正处于动乱之中,国内诸侯飞扬跋扈,竭力扩张自己的实力,无视国王的特权,与国王分庭抗礼。
13、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例1、刘黑七朝秦暮楚,有奶即娘。
例2、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颠沛流离。
14、难兄难弟: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难”念nán)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难”念nàn)
例1、共同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这对难兄难弟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解放。
例2、这对难兄难弟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15、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例1、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
例2、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16、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例1、内院的两棵古槐,还枝繁叶茂。
例2、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17、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例1、人家给二牛起了个"拼命三郎"的绰号,一句话不和,就什么体面也不要了,赤膊上阵,大吵大闹。
例2、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18、炯炯有神:形容眼光发亮,很有精神。多用于人物,也可用于一般动物。
例1、他身材魁梧,肌肉结实,一头浓密卷曲的短发,眼睛明亮,炯炯有神。
例2、那雄鸡简直被画家画活了,两眼炯炯有神,伸长着脖子,雄赳赳地站在那里鸣啼。
19、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例1、王县长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例2、解放前,他在村上当个穷教师,落得个两袖清风,依然住着祖上留下的三间草屋。
20、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1、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22、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23、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24、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25、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26、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27、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志不清。
28、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29、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30、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31、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32、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33、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34、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35、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36、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37、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38、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39、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4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41、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42、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43、苦心孤诣:形容尽力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如: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也形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费尽心思。
44、平铺直叙:一般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贬义,如“写《我的一天》这类文章,应该摘取二三个片段,来说明生活的意义,决不能平铺直叙”。
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截了当地叙述,如“欧阳修的短文《卖油翁》平铺直叙,明白晓畅”。
45、不翼而飞:一般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指(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了。
46、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
47、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如: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
48、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49、粗枝大叶:一般指草率,不认真,也指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说了。
50、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51、垂涎三尺:形容嘴馋,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如:我看到人家新买的摩托,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52、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53、无为而治: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政治民,不用刑罚,叫“无为而治”。后多指寓治于教化之中。现指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的治理方法。如: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54、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也指深刻的议论。
55、万紫千红: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白花盛开,色彩艳丽。
56、登峰造极: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也比喻做坏事猖狂到极点。
57、非同小可:不同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58、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例1、他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堂而皇之的进来了。
例2、这条船很大,前舱现在已拆通了,堂而皇之的一大间,五六十人开个会一点也不嫌挤。
59、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60、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做谦辞。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61、高视阔步:可以形容气概不凡,含褒义,如“屈原带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帽子,高视阔步,气势昂扬”;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含贬义,如“这个人一旦得势,便高视阔步,目空一切”。
62、海底捞月: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如“这样不用功的学生,怎样教都是海底捞月,一场空”;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中性词,如“他来了一个海底捞月,救起了一个险球”。
63、一塌糊涂:可以指乱到不可收拾或糟到不可收拾,贬义词,如“这篇稿子他不改还好,一改反倒改得一塌糊涂”;也用来表示程度之深,中性词,如“听说儿子和媳妇吵得一塌糊涂,老两口连饭都没吃就赶过去劝架”。
64、粉身碎骨:可以比喻被彻底摧毁的下场,贬义词,如“谁要是与人民为敌,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身碎骨”;也可以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褒义词,如“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即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65、面面俱到:可以指各个方面都注意或照顾到了,没有一点遗漏,中性词,如“这次运动会的组织工作面面俱到,令人十分满意”;也可以指虽然照顾到各个方面,但是一般化,贬义词,如“这篇文章介绍了语文学习的经验,虽然是面面俱到,但重点不够突出”。
66、看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如“他这个人很会看风使舵,你可得提防他”;但也可作褒义词,如“在儿子临行前,父亲一再关照儿子要看风使舵,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应付”。
67、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贬义词,如“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始终应该抓紧,切不可因为这几年连续丰收,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中性词,如“高层建筑最怕雷击,装上避雷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68、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如“对于思想好、业务精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大胆提拔,而不该循规蹈矩,论资排辈”;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如“他办事老老实实,循规蹈矩”。
69、行若无事:既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是褒义词,如“看到叛徒领着特务来到茶馆搜捕,他喝茶看报,行若无事,掩护了同志的转移”;也可以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是贬义词,如“学校的自来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你视而不见,行若无事,像话吗?”
70、旁若无人:这个成语既可以形容高傲,作贬义词,如“这个人一向自以为了不起,说起话来旁若无人”;也可以形容态度自然,作褒义词,如“他上台发言,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4:16:51 | 只看该作者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来源:三槐居  安徽蚌埠一中 吴金昌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18个虚词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
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速记口诀】
自从由于和对于
在给向到被和比
谐音:
自从鱿鱼和对鱼
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
“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 “比”等。例如: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自、从)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进学解》)(由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速记口诀】
动与给参与结交亲
同跟和连介叹测疑
谐音:
冻鱼给单于结交亲
同根荷莲借探测仪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
【释义举例】
“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
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 “结交”“亲附”例如: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2、用作连词,“同”“和”“跟”。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
3、用作介词,“同”“和”“跟”; “给”“替”;“和……比较”;例如: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
4、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例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速记口诀】
句尾词尾常不译
反诘语气常译呢
代词什么之哪里
兼词相当于是之
疑副怎么和哪里
谐音:
锯尾吃尾常不易
反截鱼鳍长翼呢
带刺什么知那里
见刺相当于是之
姨夫怎么和哪里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说烧鱼给我吃。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劲,吃个尾巴都要用锯子锯,还很难锯下来。鲲的鱼鳍,也就将来鹏鸟的长翼,被称作鱼翅。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刺有多粗?《茶馆》看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我说:“姨夫,怎么吃啊?这哪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
【释义举例】
“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句中不译)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词尾不译)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
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 可译为“他”、“它”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它,指蛇。)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
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 从这里”等。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在其中)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从这里)
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 “哪里”。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哪里)


【速记口诀】
代定宾谓
什么哪里原因
副形动前首
多么怎么为什么
谐音:
待定病危
什么哪里原因
福星洞前兽
多么怎么为什么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同桌告诉你,有一位同学,是否病危,待定。听到这个消息,你慌忙问:“什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诉你,山洞前有一头野兽是福星。你好奇地问:“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是福星呢?”
【释义举例】
“何”字有代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么”“哪”;宾语译为 “什么” “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例如: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定语,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什么)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谓语,为什么这样)
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 “怎么”“为什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形容词前,多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句首,为什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前,怎么)


【速记口诀】
一三人称指示代
假设选择是连词
句首句中表语气
婉商期望反诘度
谐音:
一三人称指示袋
假设选择是连吃
局中举手标余棋
晚上棋王反劫夺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有一次,我和小明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考拉下围棋,袋鼠下得太臭,眼看就要输给考拉了,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称)指示袋鼠:假设选择的是连吃,就一定会满盘皆输,不如在局中举手示意暂停,先把余下的棋表上记号。晚上棋王袋鼠来了个中盘大逆转,反过来打劫(围棋术语),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释义举例】
“其”字有代词、连词、副词三种词性。
1、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称,指代人、事、物,译为“他(的)”“她(的)” “它(的)”“他们(的)”“它们(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如: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第一人称,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第三人称,他)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其中的)
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要是”;表选择,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假设,要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选择,是……还是……)
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测度,大概)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反诘,难道)
以乱其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婉商,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期望)


【速记口诀】
代词你们和这样
连词如果与或者
谐音:
呆痴你们喝这样
莲池如果鱼活着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一群醉汉喝高了,在公园的莲花池里吐了一池脏东西。公园的管理员看见了,生气地说:“呆痴啊,你们?喝这样干嘛?这莲池里的金鱼是美国总统赠送的,明天如果活着,就算了;如果你们吐的东西把金鱼醉死了,你们就等着进拘留所吧!
【释义举例】
“若”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表对称,译为“你(的)”“你们(的)”;表近指,译为“这”“这样”。例如: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
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样)
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设”等;表选择,译为“或”“或者”。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假设,如果)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选择,或者)

【速记口诀】
趁经通因凭
于是便顺承
谐音:
曾精通音频
于是便顺成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学校需要用电脑合成新校歌,我曾精通音频制作,于是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释义举例】
“因”字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介词,译为“趁着”“经由” “通过”“因为”“凭借”等。例如: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趁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经由,通过)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因为,由于)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凭借)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译为“于是”“便”。例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便)

【速记口诀】
动谓算是做成任
介因被动给对向
语气助词放句尾
疑问反诘和感叹
谐音:
董伟算是做成人
借鹰背董给对象
玉琪主持放菊味
疑问反诘和感叹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老董的儿子董伟小时候很听话,现在算是作为成年人了,背着老董,把家里喂养了多年的猫头鹰借给对象玉琪玩。玉琪这姑娘太顽皮,竟然主张往猫头鹰放菊华牌味精。猫头鹰疑惑地看着他们,问:“不会害我吧?”董伟和玉琪异口同声:“不会的。”猫头鹰反诘道:“不会?董伟你小子害我还少吗?”董伟说:“就相信我这一次,我对我爸发誓,我决不会害你。”猫头鹰半信半疑地吃了菊花味精,感叹道:“世风日下啊!臭小子,看老董回来怎么收拾你!”
【释义举例】
“为”字有动词、介词、语气助词三种词性。
1、用作动词,通“谓”;或译为“算是”“是”“做”“成为”“担任”等。例如: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谓”)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算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做)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成为)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担任)
2、用作介词,译为“因为”“被”“给” “对” “向”。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因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被)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给)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3、用作语气助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疑问)
何辞为?(《鸿门宴》)(反诘)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感叹)

【速记口诀】
所字结构加被动
所以连用目凭因
谐音:
数字结构架百洞
所以连用穆娉英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杨门女将的穆桂英有一个妹妹叫穆娉英,她是一位杰出的建筑专家,在修建高速铁路的功臣中她的贡献最大,穿山隧道工程总离不开她,她利用先进的数字结构在山洞里架起悬浮铁轨,使工程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所以铁路建设总公司总是连用她,让她任总工程师。
【释义举例】
“所”的助词用法主要有三种。
1、“所”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所……地方”等。例如:
今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所养的人;所用的人)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安身的东西)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过访朋友的事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所存在的地方)
2、 “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被)
3、“所”“以”连用,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凭借和目的。例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凭借)
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目的)

【速记口诀】
由于带领把据照借用
连词并递承接修果目
谐音:
由于带领把剧照借用
莲池病弟承接修果木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由于我带领一帮同学把大影星的剧照借来用,老师生气了。中午饥肠辘辘地回到家,看到妈妈写的留言条:“你莲花乡的弟弟承包接手修整果木,累病了,妈妈去看他了,午饭自己动手做。”今天咋这么不顺呢?
【释义举例】
“以”字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介词,译为“由于”“ 带领”“ 把”“依据”“按照”“ 凭借”“用”等。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因,由于)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带领)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把)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依据、按照)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承接、修饰、因果、目的关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列)
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递进)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承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修饰)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果)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目的)

【速记口诀】
连词假承并转让
判断副词是就是
谐音:
莲池贾承并转让
判断扶持是就是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村民贾承包村里的莲花池,并且把他转让给了邻村人。有人向村委会举报村民贾让“肥水流到了外人田”。村委会主任来判断这个事情,当他知道外村需要扶持时,就说:“什么转包不转包的,是就是,不是也是,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
【释义举例】
“则”字有连词、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假设、承接、并列、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如果”“便”“ 就”“ 却”“ 倒是”等。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设关系,如果)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承接关系,便)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并列关系,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转折关系,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让步关系,倒是)
2、用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就是)


【速记口诀】
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
谐音:
你的休假病因专程递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你生病要休假,病假要写明病因,专程递给你的班主任。
【释义举例】
“而”字用法有两种:
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例如: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假设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并列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果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转折关系)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承接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递进关系)


【速记口诀】
连词并递和让步
副词将要暂姑且
谐音:
莲池并蒂荷让步
扶持将要站古砌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莲花池里开了一枝并蒂莲,她们说:“请让一下,请让我们过去。”荷叶听了纷纷让路。她们相互扶持着,将要站到水池边那古砖砌成的台阶上去,她们难道要去表演双人芭蕾吗?
【释义举例】
“且”字有连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和让步关系,译为 “而且”“并且” “况且”“再说”“尚且”例如: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并列,并且)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递进,况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尚且)
2、用作副词,译为“将要”“暂且”“姑且”。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要)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暂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姑且)


【速记口诀】
背转顺限紧
二称乃判断
谐音:
背转顺陷井
二层乃判断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矿井塌陷,幸存的矿工们背着伤员,转身顺着塌陷的矿井往二层逃。在那里,他们欣喜地发现有风吹进来,他们判断前方一定有出口。果然,他们找到了出路,得救了。
【释义举例】
“乃”字用法有三种:
1、用作副词。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等。例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师说》) (逆转相背)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活板》)(顺承)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限制)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紧接)
2、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你的”。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
3、表判断,译为“是”或“本来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速记口诀】
指代一三动
标志主谓音
谐音:
纸袋一三洞
煮煨标志音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同学们都吃过茶叶蛋,你们知道怎么煮吗?教大家一个有趣的办法,将鸡蛋装进纸袋里,纸袋上面扎上十三个小洞,放进装有茶叶和作料的水锅里,然后放在灶上先煮后煨,什么时候开始煨呢?时间标志是听水声,水刚发出声音,就把火打小,再煨上十分钟,香喷喷的茶叶蛋就煮好了。由于鸡蛋是装在纸袋里的,因此不会沾上茶叶等作料。
【释义举例】
“之”字有代词、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批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第一、第三人称, 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他)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道理)
2、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等。例如: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3、用作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译为“得”;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定语标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补语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用作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速记口诀】
句中不译介词于
语气助词叹测疑
谐音:
居中不移劫持鱼
语气助词探测仪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一个强盗在路中间放了一个大箱子,水产公司的运鱼车来了,他也不移开。司机下来搬开箱子,“轰”的一声爆炸了,原来箱子里装有地雷。司机惨叫:“天啊!难道运鱼还要带探测仪吗?”最后,强盗把一车鱼给劫持走了。
【释义举例】
“乎”字有介词,语气助词两种词性。
1、介词相当“于”。例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2、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可译为“啊”“吧”“吗”等;也可以在句中表停顿,不译。例如: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感叹语气,啊)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测度语气,吧)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疑问语气,吗)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表停顿)


【速记口诀】
者字与停顿
数时后判断
谐音:
折纸雨停顿
硕士后判断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博士后”这个词,同学们都不陌生;“硕士后”这个词,可能大家就没听过了。其实,这个词不是指那些学习优秀的硕士,而是指那些因贪玩没有能按期毕业的硕士留级生。这些硕士后最喜欢下雨天,在雨天的课堂上给女朋友折纸船,下课后和女朋友打着伞去校园的水渠放纸船,多浪漫!盼望着、盼望着,今天好不容易盼到了雨天,纸船还没折好,雨却停了,硕士后根据窗外的彩虹判断,雨不会再下了,真扫兴!
【释义举例】
“者”字有五种用法:
1、者字结构,附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如: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的,穷的)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SPAN>指南录>后序》)(来的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过江的人)
2、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在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例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用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放在数词后边,译为“个”“样”等。例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4、有时放在时间副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例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者”“也”连用,表示判断。例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速记口诀】
感判肯停疑
谐音:敢判啃庭姨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审判庭长有个奇怪的姓,姓“啃”。啃庭长是个耿直暴躁的汉子,单位同事都怵他。有一次,他小姨酒后开车撞了人,法官都不敢判这个案子。啃庭长急了,开会说:“敢判啃庭姨,工资加两级。”话音刚落,底下举手如林。
【释义举例】
“也” 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判断、肯定、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感叹语气)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判断语气)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肯定语气)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疑问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停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03 , Processed in 0.1552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