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们的诗为什么不再天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7: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们的诗为什么不再天真

    “遍地都是写诗的人,而诗人却不见了。”一个旨在发现“诗心”的评选在上周引发波澜。“小学生诗歌节”上,孩子们的诗歌被无数微博网友转发,最多的一首转发达到6000余次,转发者不乏贾樟柯、李承鹏等文化名人;同时,组委会也在截至当时的1300多首来稿中发现7首作品抄袭。(详见南方日报5月18日A20版)

  小学生诗歌节引发了江苏卫视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诗歌节推选出的好诗中,应该少一些“深刻”、“寂寞”的作品,多些童真、童心、童趣;也有人表示,真实是创作的根基,部分孩子抄袭的现象“折射了语文教育之弊”,小学生诗歌节应该更注重对语文教育的意义,而非文学层面。

  孩子们的诗为什么不再天真?小学生诗歌节应如何促进孩子真实自由地表达?“在一个教育资源争夺还如此残酷的时代,向孩子们讲诗歌教育其实已很奢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谢有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针对小学生诗歌节引发的诸多波澜,小学生诗歌节的组委会和评委现身回应质疑。

  焦点一

  小学生写诗,深刻好还是天真好?

  疑问:小学生的诗歌太成人化?

  网友邱闳:(王芗远是)诗歌写作中的黄艺博。他更多地学会了成人化的诗歌句式,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作品指向。言之无物,意象凌乱,小学生这样写诗,会让学习写作的同学感到诗歌的不可爱。

  网友三刀柔情:一个孩子的诗句,为何偏要从成年人的角度去解读?当一个孩子的诗句丧失了本应天然具备的单纯明朗的风格,而转向晦涩朦胧,这是不是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甚至可以说,在创作意图上是否有迎合成年人期待的迹象?

  回应:只要是真实的,都值得鼓励

  诗人阿斐:这是孩子真实心灵的展现,大人也有天真,也有深刻。我觉得只要是真实的存在,那就值得鼓励。

  诗人伊沙:仅就我看到的,我没觉得有多深刻。偶有大人以为的深刻,要么来自模仿,要么来自大人的误读——— 没那么深刻,你想多了。

  因微博上数千次转载,年仅13岁的王芗远的诗《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走红了。贾樟柯在微博上转载了王芗远的诗句“附和你的风热了,反对你的风没了”,还评论说,“把孩子们写出来的美丽汉语存好。”

  然而很快,争议声就此起彼伏。有人怀疑王芗远的诗是大人代笔,因为写得很成熟。在一些网友看来,在小学生笔下,“成熟”和“天真”似乎成了一对反义词,有人为王芗远辩解说“深刻总好过假天真”。

  诗人王小妮说,自己从网上搜到这个小学生的诗歌,很好奇王芗远有多大,在读几年级。“我想,小学生写诗不该追求‘深刻’,成人化是违背孩子本性的。”王小妮认为,真实是起码的,也意味着他应该符合那个年龄段的一切行为思维。

  谢有顺则将王芗远的诗歌称为“一次例外的艺术事件”。“它往往不在常理之中。有例外,才有艺术。”谢有顺解释说,儿童必定会有儿童的经验、眼光和情感,在选择词语、雕刻意象方面,常常会有这个年龄特有的奇崛和锐利,但未必都是天真无邪的。我们不要用固化的思维来看待这个写作群体,总会有例外的。“不要强迫他们天真,也不要刻意掩饰他们的深刻,重要的是真实,个性,有感而发。”

  小学生诗歌节评委会主任杨克回应说,曹禺写《雷雨》的时候才23岁,孩子们可以在诗歌中追求所谓的深刻,只要是真实的,一切尝试都值得鼓励。

  焦点二 

  疑问:写“深刻”的诗是拔苗助长?

  网友叶传龙:不是不承认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如此思想内涵“深刻”的诗歌,极有可能被拔苗助长。其中,既有家长的虚荣心理,也有学校的功利目的,而在诗歌社会化评选的催生之下,为写诗而写诗、“为赋新词强说愁”,就成为一种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让孩子笔下流淌出与本身年龄并不相称的忧郁与惆怅。

  回应:致力培育诗心,不负责培养诗人

  评论家谢有顺:只要诗歌节的评审和过滤机制够严密,能让真正原创的好诗被遴选出来,出现抄袭的现象,可从反面对小学生进行一次心灵教育、审美教育,刺激他们的心灵觉醒。他们今日不抄袭诗歌,明日还会抄袭作业、抄袭作文,抄袭考卷,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它。

  诗人阿斐:抄袭属极少数。并非见怪不怪,而是不应据此苛责孩子们,或否认诗歌节的价值。诗歌节是一个导火索,而不是一个指标性的目标,“小学生诗歌节”是要引领老师、家长、孩子喜欢诗歌,拥有一颗诗心。

  小学生诗歌节第二期“每周诗歌之星”评选时,初评出7首诗,被评委们发现其中4首属抄袭,不得不重选;而在当时所有1300多首来稿中,共有7首抄袭。这样的“突发状况”让网友觉得意外:抄袭、剽窃这样的功利之心,难道已经污染了孩子的心灵?

  “这说明小学生不仅需要诗歌,更需要诗歌教育,需要让他们分享诗歌的情感和美,让他们从小就对世界、对艺术、对美有敬畏之心。”谢有顺认为,抄袭暴露的是一种严重的说谎,“这表明对学生缺少人格教育、伦理教育,孩子们的心中还缺少一种被道德灼伤的感觉,也缺少一种被美和善所润泽的暖意”。

  小学生诗歌节组委会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表示,小学生诗歌节举办的初衷是尝试将最好的文化人与基础语文教育对接,释放孩子未被污染的语感、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孩子学会并习惯真实、自由、有趣地表达,“诗歌的游乐场,真实是入场券。这次之所以把抄袭的现象指出来,正是为了警示、杜绝这样的风气”。

  说到如何避免孩子和大人的功利之心,组委会表示,活动启动之初,就确立了“我们致力培育诗心,不负责培养诗人”的宗旨,活动更多地着眼于提升语文教育,而不是为文学界选拔后备力量。评委会主任杨克则表示:“大作家的写作就一定没有功利心混杂其中吗?李白抱着雄心想写出唐朝最好的诗,鲁迅也早早立志要成为一名大作家,巴尔扎克为了还债而写作。所以,诗歌的创作初衷可能是有多种原因的,应该从艺术本身探讨诗歌的价值。”孩子们是否真实自由地表达,写出原创的诗歌,这才是最重要的。他重申,举办小学生诗歌节的初衷在于希望借此“打开诗心”,刺激孩子们写出鲜活的、充满着自我感情的诗歌来。“虽然我们知道不可能因此而快速改变整个中国诗歌创作或者诗歌教育的现状,但我们应该尝试”。

  焦点三 “诗教”缺乏,学校不会教也教不会?

  疑问:诗歌教育问题如何解决?

  网友熊皓1985_vl7:在一个诗歌标准尚未确立的时代,将任何奖项赋予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另外,在解决诗歌教育问题之前,诗歌不需要大众的关注。

  回应:孩子们要学的是思维方式

  诗人阿斐:诗歌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你知我知的事情。不要随随便便就灌输给小孩“唯一的理念”,孩子们要学的是思维方式,而非教条主义。诗歌是反教条的,小孩子的诗心也应该反教条,他们需要更为多元、丰富多彩的生活。

  诗歌节来稿中的模式化、概念化作品,让专家们再次看到诗歌教育在中小学的缺乏。王芗远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学校里面老师不允许用“秋天像一本精美的书”这样的比喻,诗歌教育在学校里逐渐变成了“不会教”也“教不会”。

  《少年日报》总编辑徐建华就提出,很多孩子喜欢在网上写抒发“小情怀”的散文和穿越、玄幻之类的快餐文学,认为诗歌是属于老年人的。“现在看来,学校对诗歌显然是忽略了。目前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高考和中考都不允许写诗歌,所以学校根本不会专门去教孩子们如何写诗、如何欣赏诗歌。”

  谢有顺说,学校教育总是面对分数和升学而进行的,它会顾虑到一些规范,这是很可以理解的。“让考试的归考试,爱好的归爱好吧。假如他有这方面的天才,再恶劣的学校教育也压制不了他的。”他说,“在一个教育资源争夺还如此残酷的时代,向孩子们讲诗歌教育其实已很奢侈,慢慢来吧。”

  “只有当孩子的心灵真实地被艺术润泽之后,他才会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诗,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自由。所以,在对孩子们实施诗歌教育之前,首先要对老师们实施诗歌教育;会读诗的人,才能教出会写诗的人。”谢有顺说。

  

  ☆第二期“每周诗歌之星”


  《我羡慕妈妈》

  广东省中山市四年级 禤咏欣


  我羡慕

  妈妈那一双水晶高跟鞋

  一朵五彩又闪亮的小花

  两旁都是钻石围成的花纹

  那是爸爸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我羡慕,有时候是妒忌

  妈妈的钻石银链

  摸了许多次都是冷冰冰的

  在大厅里闪闪发亮

  每一缕光,我都觉得是

  爸爸深情的目光

  妈妈的彩色棒棒糖

  我也羡慕

  一圈一圈地

  用甜甜蜜蜜的颜料圈起来

  无论怎么看

  我都看到爸爸拥抱的影子

  因此,我经常对着妈妈

  发几个小脾气

  我总想抢掉

  爸爸送给她的熊宝宝

  爸爸送给她的香水

  总想着请去看电影的是我

  总想着请去唱歌跳舞的是我

  而不是妈妈

  点评:多么真实!真实而可爱。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比喻,每一句都洋溢着爱,看到孩子这样的诗,爸爸难道不会高兴得把她高举过头顶?



  《我和时间》

  广东省广州市六年级 乡嘉辉


  我和闹钟一起摔倒

  身上划了一条血痕

  闹钟也不走了

  我顾不上身上的疼痛

  以为时间受伤了

  心里非常害怕

  时间却安慰我,说

  你摔得很疼吧

  让我为你疗伤!

  点评:让时间为自己疗伤,在孩子的笔下,原来可以这样写。但愿时间只是疗伤,而不要将孩子的想象力切割。


  《最后一滴水》

  广东中山市五年级 黄翠丽


  夜里,静悄悄的

  在远方总传来滴答滴答的声响

  走往近处

  水龙头在一旁哭泣

  去小溪玩耍,鱼儿很机灵

  经过村庄

  再经过一座城市

  河水的脾气全部变坏了

  黑黑的脸色

  像是愤怒的控诉

  我跑到湖边

  镜子也没有了洁净的面子

  鱼与虾子都搬了家

  我一直寻找

  最后一滴水与最后一滴泪的

  距离有多远

  点评“最后一滴水与最后一滴泪的距离有多远”?诗歌在这里爆破。一个很老的比方,但作者用“寻找”赋予其新生。谁说孩子的诗只能天真,生活已逼得他们成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07 , Processed in 0.0623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