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澧:自当学莫言,不可言罢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1 16: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澧:自当学莫言,不可言罢学作者:吴澧  2012-10-20



代表作品
《蛙》


《檀香刑》


《四十一炮》


《食草家族》


《疲劳生死》



《拇指铐》


《红树林》


《红高粱家族》


《丰乳肥臀》


《白狗秋千架》






  喜讯传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莫言。老农多年之前就说过:莫言是最可能荣获此奖的中国作家。海内海外,也算给莫言当过几天吹鼓手。听到消息,自然很高兴。
  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浮躁时代,任何好事,都能被急功近利之徒搞成钻营之道。比如,会不会有中学生,受父母纵容,不好好念书,上课就是自己在下面笔笔划划,却想靠着一篇作文,以偏才怪才的名义,混入清华大学?(北大已在去年说明,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莫言的正式学历,不是只有小学五年级吗?他能写出诺贝尔文学奖,这中学读着还有什么意思?
  老农相信,莫言自己是很愿意当年多上几年课的。他是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被迫辍学。我们往往以为,文学靠的是天才。但低学历文学天才写出的手稿,如何编印成书,过程并不简单。
  民间语言天才,所在多有。咱老家大山里,虽然偏僻,却每个村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夏日晚间纳凉,讲起传闻的案子,说得有声有色,令人不忍罢听。但他的开头,很可能是“今天公安局抓了个逃犯,一查,杀过三个人!”——上来就揭出案底,而不会象阿加莎·克里斯蒂那样,到最后才抖露凶手是谁。那种特定的结构,来自历代侦探小说作者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的探索。写作是很讲究形式的。自生的语言天才讲话巨生动,但通常不可能无师自通地掌握佳文章必有之巧结构。这时就需要受过文学训练的编辑帮忙。好的编辑,有能力指导翅膀尚嫩的新作者穿越结构的迷宫。有些文学名著,干脆就是作者死后,编辑根据零乱手稿剪辑出来的,比如卡夫卡的《审判》和《城堡》。
  今天那些学历较低的一线作家,当年都有看中他们潜在才华的科班出身的编辑们为之多次改稿。这从作品可以看出来。早期作品干净利落;后期就显得杂塌——出名了,编辑不改了。这也可以从英译本看出来。早期作品,英译本改动很少;后期作品却大段删节——美国编辑说:我们不能让读者以为我们推介的中国作家不会写小说。
  译本这方面,值得细论一下。我们常常为某部作品卖出翻译版权而欢欣鼓舞:哈哈,为扭转文化交流逆差作出了贡献!高兴之余,很少有人核查译文细节。为活人讳,举个死人的例子。《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曹雪芹写道:贾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金簪雪里埋”,英国人戴维·霍克思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译作整支金质发卡一半埋在雪中,另一半露在雪外;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则让发卡断为两截,一截在雪地上面,一截埋入雪内。
  英美读者的阅读期望受科学影响较大。按中文直译,他们就难以理解:埋在雪里的东西怎么画出来,贾宝玉怎么看得到?其实曹雪芹那时的画家处理起来很简单,就是画堆雪,雪中间画股钗,加几条辐射线表示金子放光。但对译家来说,与其写一个长长的注解,说明清代中国人的视点不那么“科学”,还不如将译文按英美读者的阅读期望“矫正”一下。
  这看着像是“中国特色”被“西方偏见”矫正了。其实,中西方的文学品味,在中世纪是很接近的。比如,同在1616年去世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的作品《牡丹亭》与《罗密欧和朱丽叶》,情节基本平行。都是重男轻女,男主角先出场,而且少男可以自由活动,少女则由父母严加看守。两位女主角的成长转折也是高度类似。杜丽娘有丫环春香陪伴;朱丽叶有乳嬷服侍。但在为了爱情而不惜一死的关键时刻,杜丽娘的自我画像,朱丽叶的服药假死,却都是甩开贴身仆人的自主行动——这一刻,她俩从孩子变为成人。区别是朱丽叶的生死由药物控制;而杜丽娘的生死由鬼神操纵。前者意味着科学的种子,中西文化自此分岔。但在两位戏剧大师去世四百年后,融入全球化大潮的中国人的阅读期望,必然会向科学方向移动。
  受莫言的成功激励,喜欢读小说,喜欢写作,这是大好事。同时,学好了语文,就能配合编辑,将作品写得更为紧凑集中。如果英语也学好了,就能理解西方人的阅读期望,有利于中文出海——我们不是很想影响世界吗?而要理解西方人的科学成份较多的阅读期望,懂点数理化很有帮助。要是能够恰当平衡中国特色和更广泛的阅读期望,那简直就是下一个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了。
  最后,建议读莫言的小说从《生死疲劳》开始。虽然有点杂塌,但把红朝建元后咱们农民遭受的历次摧残都过了一遍。莫言曾回答海外杂志:因为很多事不能明讲,只能用魔幻手法。这本书就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2 04:35 , Processed in 0.1119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