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美术馆2008年暑期实习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 12:4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美术馆2008年暑期实习生
作为中国第一家民办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在探索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发展之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我们设立的“实习生计划”,为有志于从事美术馆事业的国内外人士提供实习岗位,让他们有机会进入美术馆参与实质性的工作。
2007年,参与大学生提名展并获奖、来自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的袁亮同学参与了我们的暑期实习生计划。
2008年年初,今日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邮件,写信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三年级博物馆学组的学生蔡海广和萧立妤,他们在信中提出:在阅览诸多当代艺术杂志之后,我们对于当前两岸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有着概略性的认知;也对当代艺术展览的规划研究及实务工作的参与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热忱……本系追求“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艺术史训练,鼓励学生“依其个人性向及未来规划进入相关专业单位习得实务经验,增加其对所学专业之了解,并有机会将课堂学习之各种专业理论与实务工作进行比较。”故于暑假期间〈7月至8月〉,申请参与为期40天的实习工作。通过电邮和信件,两位同学提交了非常详细的实习计划和申请书。
临近暑假,来自国内外的实习申请越来越多,经过仔细甄选、慎重考虑及材料报批,今日美术馆最终接受了来自台湾的蔡海广、萧立妤同学,来自法国的杨阳同学、以及来自香港的申雪竹韵同学的实习申请,并以他们的实习意向为其安排了具体工作。
短暂的40天,四位同学勤勉好学、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给美术馆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美术馆带来了清新的气象,同时,他们也写下了自己在美术馆实习的感受。
走进今日美术馆
文/蔡海广
2008年7月28日
回顾过去这二十几天来的北京生活,真有种既熟悉却又陌生的感觉。虽然在今年寒假就已经藉由参加大学生团拜访过冬天的北京城。但唯有自己独立在北京生活,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真实风貌。大陆人讲话的腔调、如海浪般涌进地铁的人潮甚至是看不到几台摩托车的街道都给了我与过去台湾生活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近年来北京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发展,以前北京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古老的皇城与无数骑着自行车的人群,如今则被一座座兴建中的高楼大厦与汽车所取代。更重要的是,北京的艺术在这几年也是发展得相当蓬勃,这点也是我选择要来北京今日美术馆实习的最大原因。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所就读的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规定需要选择岛内外一所艺术机构进行实习,在过去学长以及同届同学大多选择本岛博物馆进行实习情况下,我却将目光转移到大陆。由于有着阅读艺术相关杂志的习惯,从杂志中我得知了许多海内外当代艺术发展的信息,其中大陆地区在近年来的艺术发展上是相当的迅速。多名当代艺术家更在海内外艺术拍卖市场上留下耀眼的成绩,许多外国艺术机构也纷纷投入在大陆的艺术界中,这些景象都使我们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大陆中艺术发展最完整的北京上。
经过多方资料搜集与比较后,我发现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为大陆首座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民营美术馆,它以大陆当代艺术做为展出以及典藏,并在各项软硬件设施的发展上也很完整,因此我选择它做为我的实习机构。这也是因为我希望藉由在今日美术馆实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大陆在当代艺术的第一手信息以及发展。此外也能够了解到大陆与台湾的当代美术馆有哪些区别,甚至将来如果想毕业之后投入到大陆的美术馆中也会有基础的认识与准备。恰逢今年北京刚好举办奥运会,来到北京实习不但有机会共襄盛举而且这段时间也举办多项艺术博览会,对于想要吸收艺术新知的我也提供相当好的交流平台。
除了有关艺术等考虑,选择来北京实习,也是选择对自我的挑战。从熟悉的台湾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生活,这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面对。即使在文化上我们有许多的共通性,但是还有许多的差异与困难需要去克服。从行前租屋、来回机票到北京生活的食衣住行都是需要自己去张罗,不再像是以往的观光团食宿都有人打理。但是透过这些日子的磨练,我相信对未来遭遇困境时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如今,来到北京并进入今日美术馆实习,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刚开始对于环境与工作相当生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对于单位的人事物也慢慢能够熟悉。除了与许多同仁成为工作上的好伙伴外,藉由参与今年的大学生提名展更让我有机会参与接收展品并将其编排整理成数据库的实务过程。当把快递寄来的木箱打开,取出一件件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时,那种感动是无法言喻的。虽然搬运这些绘画以及雕塑作品的过程中是辛苦的,但这对已经在大学中读了三年书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种锻炼体力以及培养运用有限空间的机会。
除了参与接收作品,由于我的实习主题为博物馆教育,今日美术馆也安排我参与依托美术馆资源建立的少儿美术教育班工作,在参与的过程中,让我了解到大陆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所注重的是设计让儿童接触不同的媒材以及技法的课程,让他们从学习中可以慢慢产生对美的看法,这在我以前上的美术课程中是没有过的,所以这对我对大陆儿童美术教育培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藉由课程学习之外,我们也有举办与当地小区居民面对面的活动,藉由不同主题的着色方式让儿童产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并且进一步投入在绘画当中,这些活动让我了解到美术馆教育除了在美术馆进行导览以及设计说明牌之外,我们应该回到最初的原点,那就是让儿童们培养出对于“美”的欣赏,唯有从根本做起,我们才能期待有更多懂得创作的艺术家以及懂得欣赏美术的观众进入美术馆来,我想这才是举办让儿童踊跃参与绘画活动的最大宗旨。
除了单位的实务工作,教育中心主任李晓虎先生也安排我与萧立妤同学在实习时间参观北京的各个艺术机构以增广见闻,这也恰好符合我这次来到北京实习的目标,因此我相当感谢李主任给我们安排这个机会。目前我们已经参观了大陆著名的798艺术特区,希望在未来时间还能够参观更多的美术馆以及艺术中心。
虽然目前在今日美术馆实习的时间还不到一半,但我感觉相当的充实,因为我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层面与种类的工作,这对于我在学校课程中所学都是相当好的实证机会,也希望我在未来的时间终能够好好把握。
最后对想要到大陆实习的台湾学生一些建议:行前准备相当重要,租屋以及机票问题一定都要先解决。要带去的行李中只要带需要的,日用品等消耗品可以到当地再购买。可以到当地的大书店再购买比较详细的地图或是导览册,多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可以省下不少交通费。最后是以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实习机构,任何工作都是学习的机会,跟同仁培养好的默契关系。这是我这段日子的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今日·当下
文/萧立妤
2008年7月29日
甫踏上这片土地,我的心里是惴惴不安的。从三年级下学期初开始决定实习报告主题及适合的实习单位,期间经历以电子邮件与馆方联系、系上及学院海外实习计画审核、寻找合适的租屋处等,至学期末一切拍板定案,2008年7月5日下午2点多,推着行李步出首都机场大门,迎着我的是炎炎夏日间难得的凉爽及崭新的北京。
7月7日,正式成为今日美术馆教育中心团队的一份子,即将面对的是年度重要的“大学生提名展”及“少儿美术培育”两大领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稳当的基础成就事情的完善,所以我首先从认识环境、同仁及工作内容开始。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除学习北京今日美术馆策画展览及儿童教育的模式之外,重要的是能藉此机会体会大陆当代艺术发展的现况及趋势。
近年来大陆艺文活动及美术教育的风气逐渐提升,无论是美术馆、艺术区、画廊、艺术出版业或其他相关机构皆不断兴起,经由各种管道收藏优良作品、发布各地最新的艺文资讯,并发掘出优秀的艺术家们。这无疑地使得许多人注意到这个现象及其发展的潜力,包括各大博物馆、艺术史研究学者、投资者等,大家都好奇的观望着这一波艺术洪流的发展并抢先寻找立足之处。
今日的北京是发展神速且力求与国际接轨的,来到美术馆后接触到的展览类型亦相当多元。
7月4日至7月17日的“建立桥梁‘异视,同梦’——英国当代艺术展”的规模较小,虽由于其冠上“英国当代艺术展”之名而显得作品类型略显少样,但能举办讲座实际邀请艺术家说明自身创作概念及目的是别具意义的方式,且不乏具新意表现之作品。
7月6日开展的“Fashion in Motion”是结合艺术、时尚与运动的公益性展览,门票、捐款和拍卖所得均捐赠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四川大地震的抚恤金等,这个展览中设计与时装的成分居多,作品多呈现于上投或前投式光源中以突显其独特之处,由不同角度拍摄重复播放呈现的录影作为引导我们观看作品时熟悉感的产生,以及多位大师的摄影和数码作品等,确实为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年轻而时尚的元素。
紧接着的“阿迪达斯‘共震’运动视界艺术展北京站”自2007年冬天的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启先声,至今已巡回至今日美术馆,同样呼应着奥运的主题及运动员精神。
此外,来到北京后恰有机缘能一同参与中国美术馆“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开幕式及研讨会,本次双年展主题为“色彩与奥林匹克”,这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及艺评家们更能在创作时投入心力于明确的“奥运”主题之上而产生参与及认同感,同时亦加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艺术家透过创作表达出的哀悼之情,但最特别的是为许多未能赶上之前双年展热潮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发挥创意及为自己国家艺术发声的平台,亦拓展了观者的艺术视野,在我看来这样的成效是不错的。
直至目前为止,我到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实习工作已将近一个月,期间除大学生提名展征收作品的相关工作,以及整理《青涩创想画报》对中国美术学院部分领导的访谈录音稿外,亦协助教育中心甫举办的“画出我心中的苹果——苹果社区少年儿童描绘心中家园的公益美术大赛”及“画出我心中的苹果奥运会——苹果社区少年儿童公益美术大赛”活动,并在教育中心主任李晓虎先生的安排下,到北京其他艺术相关机构进行田野考察工作以增广见闻。目前已到访798艺术区部分区域,涵盖有数十间的画廊或其他艺术机构,仍可见多有尝试与“奥运”或“地震”相关的主题性展览出现,这呈现出了大陆当代艺术反映社会现况的现象,彷佛连锁效应似的带起一股艺术创作的风潮,许多艺术家投入于这股潮流之中,尝试运用不同媒材呈现出此种题材的不同风貌,但也由于其数量的遽增,作品间的相似程度随之提升。
目前大陆艺术技法的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准,特别是受过学院教育训练过的学生技术之纯熟更不在话下,但真正能在艺术史上有所成就的,首要并不见得为高超的技法,要紧的是还得拥有勇于突破及创新的理念并付诸实行。有些人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什么都不想,以为这是超现实主义“自动性技法”的表现,未能深入了解此种技法的起源及诉求为何,以致于作品看似完成后还得勉强将其作一番诠释;也有许多人特别偏好采用腥膻色(Sensationalism)的题材为引人注目,或将艺术过于通俗化的表现,相信这种类型的创作者无论在何处都存在着。我想一件真正好的艺术作品,除了能够从作品本身清楚明了创作者的想法外,还有更深层的内涵能够不断涌现,有待史学家、艺评家等发掘,这样的作品才称的上具有“个人风格”,而不纯然将艺术视为自身情感宣泄的方式,真正能成为“人上人”而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故中国五千年发展以来各门各派的发展,皆是经过时间不断地切磋琢磨,能历久弥新且具有自身独特风格者,才能够成为艺术史上璀璨发光的名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5 05:41 , Processed in 0.1074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