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元文化与早期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3 03:5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家讲座之----华东师大华爱华多元文化与早期教育

    多元文化特征已经成为早期教育的重要时代背景,因而在早期教育中关注多元文化教育也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一、文化的多元共存是社会变迁过程的时代要求

应该说,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基本生态。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是以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平衡求得共有的

。因此,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本体状态,而且是人类生存状态永恒的必然,整个世界正是以多样性有机地联结

为一个整体的,走向单一,则走向灭亡。

  然而,20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正在导致某些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的丧失,文化霸权主义下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

化的侵犯,也在使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危机。尤其是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世界性的文化流动现状,进一步使人们产生一种担

忧:是否会日益导致文化同质化、单一化?文化多样性是否还有持续的活力?文化多样性的延续和更新将面临怎样挑战 ?

  人们从文化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中,强烈地意识到多元文化共存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又将带给教育怎样的思考。

  二、历史上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和教育回应

  长期以来,对待文化有两种态度:一种强调B是文化的独立性,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信仰、价值观的封闭系统,某一

种文化标准不适合另一种文化,每一种文化行为只有在它所属的文化范围里才有意义,取这种文化隔离的态度,对本国少

数民族或移民采取的往往是排斥策略,把他们限制在可见的贫民窟内,或是驱逐到可控制的领域之外,使他们成为这个国

家或地区的边缘人而受到歧视,他们的子女在受教育的问题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不是在自卑中丧失

能力,就是由于缺乏教育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另一种态度强调的是文化的一统性,这种观点是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划分为多数人文化和少数人文化,多数人文

化则是本土主流文化,他们迫使少数民族或移民采用主流文化的生活模式,这种强势文化的态度,对本国的少数民族或移

民采取的是同化策略,禁止他们的语言和文字,抑制不符合主流文化的行为,使移民子女从小屈从主流文化,试图通过新

陈代谢的方式,将少数人文化转化成主流文化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他们忘却了自己的文化,消解了自己的文化根基。

  面对同化策略,教育作出的回应是文化压迫式的教育强制,为了保持本土文化的纯净性,便以主流文化的标准来创设

教育环境,选择教育资源,对来自异域文化中的孩子进行强制性的同化教育,或者将异质文化融进主流文化,从而创造一

种新主流文化。

  面对日益开放流动的社会现状,人们日益意识到:社会的文化多元特征日益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防御外人的栅

栏必将使自己变囚徒,消灭外来文化,就是消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那也就是消灭自身。对此,教育作出的回应是文

化观光式的教育认同,方法是在主流文化中点缀性地介绍不同文化的习俗特征,以减少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让不同文化

中的儿童了解和测览本士之外的文化风景。但这种回应并没有真正体现多元文化共存的内涵,并不能有效支持当地儿童形

成尊重其他文化、培植文化民主的思想。

  当今,人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文化的多元共存意味着文化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不同

的文化之间应当保持一种生态平衡,平衡的尺度,就是避免过分偏离或过分融人。于是教育所作出的回应是文化尊重式的

教育沟通。即在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地区,教育中实施二元文化教育,包括双语教育,以培植文化民主的思想,让不

同文化中的孩子成为能够理解两种文化的人,使他们既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体,又成为主流文化中有能力的一员。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趋势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

  “文化自尊”的教育,则是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儿童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严。

因为一个民族如果产生了自卑心理,必将削弱文化创造的能力,从而动摇自己的文化根基。“文化尊重”的教育,则是通

过面向世界的教育,让儿童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然而,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往往以突出表现差异和颂扬优越感的方式来强调民族特性”,

在赞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曾见到幼儿园进行“筷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把外国人不会用筷

子说成没有中国人聪明。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同样,在介绍其他文化时,也常常与自己文化进行优

劣比较,其结果使我们的孩子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殊不知,不同文化的认知特征和文化符号特征很不相同,因此对不同文

化进行价值观和风俗的优劣比较是不合理的。

  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应致力于认识自己的文化根基,还要学会尊重其他文化。即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认同文化的差异

性,发现文化的共同性,相信文化的依存性,立足文化的创造性。

  其次,要以“全球化——本土化”视角来看我国的幼教改革。

  21世纪世界将形成巨大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以致不同文化将面临共同的问题,于是全球化背景下的

教育要解决各自文化中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视野,相互借鉴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面向世界,随时了解国际学前教育

的动态,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些世界性的教育动向正是我们的不久的趋势。但是全球化并不要求一味趋同,盲目跟风、

机械模仿,全盘照搬是万万要不得的,改革决不能游离于一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之外,在学习借鉴别国经验的同时,

必须结合国情使之本土化。当然,我们还必须指出的是,本土化又不意味着地域保守,文化的独立性不意味着固守落后,

如果将本土文化中落后的观念、制度、行为作为本土化的依据,那将是文化的悲哀。必须明确,文化永远具有创造性,任

何一种文化总是在吸收别国文化和继承本上文化中发展的。

  但是我们发现,在介绍和引进国外的教育经验讨常常会有偏差或误解,比如说到美国教育在回归基础,那我们就似乎

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基础,却没有分析美国的文化传统,即使他们的教育回归了基础,是否就是我们传统教育中的基础;又

如介绍国外幼儿园在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所以我们也必须在幼儿园大力加强外语教学,却没有分析国外双语教育是多元文

化背景下的文化尊重教育,而我们则在将外语作为一种工具对孩子进行训练。

  因此,在进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沟通时需要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借鉴和改造。

  第三,要加强文化内部的教育民主化。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造成地区文化差异,历来存在着一种地域歧视,特别是在大城市,这一点特

别明显。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了开放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开发经济区,引进外资等一系列政策,引致国际国内大规

模人口迁流。城市里原来的地域歧视正在消失,而新的地域歧视却在出现。城市的外来民工如同国外的少数移民,沦为城

市生活的边缘人,也有着边缘人护生活特征,尤其是他们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即使本身是城里人,由于不同职业和社会地七所造成的阶层差异,也正在形成优势群体(上层)和劣势群体(下层)

,阶层文化的差异在无形中e响孩子们受教育的不平等。

  因此,消除地域文化歧视,缩小阶层文化差异,不正是教育要思考的新问题吗。

  第四,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由此,我们已经意识到,多元文化教育不只是在教育中加人一些了解多种文化的内容,而是以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来

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勺教师具备这样的素质:一要学会观察和了解由之化背景导致的个体差异,因为同样的发展问题

,如果是文化因素导致,则教育方法就会不同;二要关注处于文化适应中的孩子,具备文化的敏感性和响应性,能与来自

不同文化的儿童和他们的家返相处,对经历文化改变的儿童在寻找获得包容生的或跨文化的身份时,要理解他们的兴趣和

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三要善于利用文化差异作为教育资源,对本土文化和来自异域文化的孩子都要进行根基教育

,对劣势文化中的孩子要进行自强教育,对优势文化中的孩子要进行尊重教育。

  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共同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1:40 , Processed in 0.1076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