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教风景,这边独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9 11:3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教风景,这边独好
——2007年湖北省第二届幼儿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C区(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活动综述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彭丽华

    2007年11月7日至8日,在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的阶梯会议室里,聚集着来自湖北省各地市洲及省外的300余名幼教精英,对各地市洲精心选拔出来的11节优质课经过评委们的看(优质课)、听(执教教师自评)、问(评委提问)等环节的综合评定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竞赛。

     本次竞赛活动是以领域教学中的“社会”领域为内容核心,以多领域融合为教学组织取向的教学比武活动,即采用“1+X”型实施教学。11个教学活动逐一展示后,通过评委组的综合意见反馈,让我们对新《纲要》(试行)下的湖北幼教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引领了清晰的方向:


一、幼儿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要具体、细小,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易回头检查性


第一届幼儿教育优质课竞赛后,我们模糊的接触了三维目标这一新鲜名词,透过这次的竞赛,让我们对这样的字眼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即按照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来制定,而且顺序不能随意调换。那么在制定三维目标时,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进行思考,既不能过空、过大,更不能过泛、过多,尤其不应出现“万能”目标(即任何一个活动都能用的大而空的目标)。

      活动目标是课程的方向,是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预期。如果目标定的过空、过大、过泛、过多,活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容易让老师抓不住活动的重难点,使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显得杂、乱,效果不明显。反之,目标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定位小而且具体,不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老师课后回过头来检查活动效果时也有依据和标的参照。


二、活动目标的书写要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述


一般来讲,活动目标的表述有两种:一种是站在老师的培养角度出发,另一种就是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描述。站在老师的培养角度出发容易导致目标定位偏向老师的主观意愿,带有强加给孩子的因素在其中,和新《纲要》(试行)的精神略有偏离。若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去描述,就需要老师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时时刻刻能替孩子着想,知道孩子们想知道什么、想探究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活动?那么,在书面表述时就要用以下字眼,如“体验、、、、、、”“会、、、、、、”

能、、、、、、”“可以、、、、、、”


三、活动内容的确定应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是我想要的吗?是我感兴趣的吗?同时考虑:活动在孩子的原有知识经验上有无提升,即有无让孩子“跳起来摘桃子”知识点的突破


   活动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不是随意的,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新《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选择活动内容应以幼儿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以幼儿日常生活和当前的学习活动为线索,除了要考虑内容与目标的关系以外,还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对幼儿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它们是否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等问题。

     透过以上的标准,我想用通俗一些的语言描述,就应该多一些的思考:我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是不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是不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是不是孩子感兴趣的?是不是能反映出本园或本地域特色的?

     当然,随着新《纲要》(试行)的颁布和逐步落实,我们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快乐、自由、自主,而应该在预期的目标中体现“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就是专家们说的:“要让孩子们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知识点和适当引导”!


四、活动环节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进行,且有层层递进的联系

     应该说活动环节是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流程,也就是产生教育效应的基本过程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老师们在进行活动环节的设计时经常会考虑:我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我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要让孩子们对活动感兴趣。想法都对,而且也确实在为目标的达成服务,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某一个知识点或目标上反复巩固就显得多余。即使活动设计的再精彩,老师们也应该知道适时取舍,每一个环节解决一个点,然后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逐渐过渡,层层递进。这样的活动在操作时,就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对孩子们的能力进行再挖掘,对教材的内容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再挖掘,生成课程也自然生成。


五、提高师幼之间问答的有效性需要老师关注孩子的言行,要“老师的眼睛里有孩子”


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有经验教师和年轻新上岗老师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待孩子的问答和评价方面的处理环节。

      我们经常会在活动中听到老师和幼儿这样的对答:“是不是?”“是!”“对不对?”“对!”“喜不喜欢?”“喜欢!”“高不高兴?”“高兴!”、、、、、、仔细想想,这样一些类似的意义不是很大的问答在课堂中使用的频率是否可以少一些?

      在我们的C区赛场,就有来自武汉的白桦老师和来自宜昌的王莲芳老师,她们的教态以及和孩子们的亲和力是长期和幼儿在一起打磨和融合出来的结果,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和孩子间一问一答之间的“抛接”和不同的评价激励语言:“哦,你去的地方真多!”“你很有自己的看法!”“观察的真仔细!”“你认识这么多字呀!”“你比老师懂得还多呀!”、、、、、、试想,如果我是孩子,听到赞赏的同时,还给予了不同别人的独特肯定,那种被认可和重视的情感体验是多么的难以忘记,将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激励效应呀!

      所以,老师的眼睛在活动中应该抓住孩子的言行,实实在在的“看见”孩子,并能“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六、要重视教师的课后反思,因为这是专家型教师成长与造就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老师课后反思是本次竞赛活动的亮点之一,也是考察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项目。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在活动中,有些老师很善于反思,对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今后活动中要进行的补充和修正都给予了很好的诠释。而有些老师的反思仅仅停留在说课层面,看不到亮点和不足,或者说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总是在解释活动如何成功、目标如何很好的落实,更深层次的挖掘没有,可想而知:如此的反思如何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意识到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而仅仅采用如有些地方的“讲师团”式的简单做法,单纯的我讲你听,缺乏双向互动和自我实践反思,其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与造就才有可能。

      此次活动的反思互动环节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导向作用,相信老师们今后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中更好更快地促进自己专业化的成长

     两点深刻的感受:


一、资深专家宏厚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让人感动的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非常幸运,我这次被分在了C区,能和来自武汉的两位特级教师(刘慧园长、胡秀玲园长)、武汉教研室的彭淑珍主任、远道而来的广西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彦教授以及宜昌、孝感、潜江的教研员们一起评课、讨论,让我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到资深专家们宏厚丰富的知识经验,感动着她们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正式竞赛的前一晚,据胡秀玲园长讲,刘慧园长就互动环节的提问问题讨论到深夜,怕提的问题深了影响选手发挥,提的浅了解决不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于是,拿着教案看了又看,斟酌了又斟酌。而参与提问的其他评委们也都把短短的提问重视了又重视,并把这当做作业提前“预习”、“演练”并记录。作为C区评委组组长的刘慧园长还承担着8号的六节活动的总评任务,中午的进餐休息仅仅两个小时,她除开吃饭,其他的时间只是在整理、记录、完善,并不时的征求着其他评委们的意见。看着她的敬业、认真的工作作风,让我们都感到不忍,可是刘慧园长说:“没关系的,老习惯了,改不了!小伍(伍香平老师)太不容易了,应该多帮帮她!”作为退休几年的老园长,不是为了深爱的幼教事业不会如此辛苦,不是为了深爱的幼教事业不会如此执着和割舍不下。所以,在总评时,刘慧园长哭了,她被选手感动了、被不舍的幼教事业感动了,当然,被感动的还有我们这些评委、选手和观摩老师们!

     杨彦老师,这位异地的幼教专家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为了和伍老师、和湖北幼教的友谊,为了相互的交流,更为了“传经送宝 ”,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她在总评时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系统的、扎实的理论知识铺垫和务实公正的评课风格,为我们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模版和方向!

     二、那个我还无法触及的年龄段所拥有的历练、幽默和深沉令人欣赏和羡慕


在活动前后的四天里,我接触到了几位比我年长许多的老师和专家,他们那些我还无法触及的年龄段所拥有的历练、幽默和深沉让我无比羡慕外,更多的是欣赏和佩服。


彭淑珍主任爱说的“与人为善”;河南开封刘振民老师的“听话”理论;刘慧园长的“要做就要做好”;杨彦老师的务实、求真;温小丽老师的热情、识大体、、、、、、很朴实的言语,很平常的接触,让我不由得感慨:四五十岁的年龄本身就是一首深沉悠远、耐人寻味的歌,再加上自己多年平和的历练和勤奋,让这首歌显得更加厚实、典雅、无比绚烂!

     最后,只能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省教研室的伍香平老师给了湖北幼教这样一个独具一格的交流、探讨的平台,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资深专家和优秀选手,在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尤其对自己的业务知识进行了恶补,也让我和专家、选手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中又一次共同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3:01 , Processed in 0.1059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