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我国现行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0 12: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我国现行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评价 姜松华/发表于2009-09-05

     我国学校式美术教育自开始以来就受西方的影响,建国前参照的是日本体系和法国体系,建国后至文革时期为前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已从相对比较封闭的学术氛围走向兼容并蓄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从以往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到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上升,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努力构建着适应中国特点的,顺应时代发展的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国内各地艺术院校认识不一,总的来说,我们的美术教育观念还有待于更新,我们的美术教育政策还有待于完善。从古到今,我国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比如说,在美术教育中所强调的模仿和师承的中国传统,它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中国绘画艺术,而在数字文化发达的今天已显落后。我们面对世界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展望,需要改革当下滞后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出当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一、注重技能训练的我国早期美术教育
     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于960 年设立翰林图画院,推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录取和培养画家,开设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画院同时兼有创作、教学、研究和鉴藏等职能,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兼有美术教育功能的机构,并延续了300余年。明代万历7年(1579),欧洲商人、传教士来华经商和传播天主教,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包括西方的美术作品。清同治初期(1864年后)上海天主教会为培养圣像画人才在沪设立了土山湾画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传授西洋绘画的美术场所。19世纪末,西学东进的趋势越发明显,西方的新思潮加速向中国传播。清朝末期,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教育上的重大举措,废八股,兴学堂,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在学校课程中开设“图画”和“手工”课。1902年以及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明确“图画”课是中、小学的正式课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的图画教义有文规定:“图画其要义在练习眼手,以养成见物留心,记其实像之性情:但当示以简易之形体,不可涉于复杂,此可酌量地方情形加课。”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的图画教义为:“图画 其要义在使之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由教员指授画之,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习于精细,助其愉悦。”《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图画习图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凡教图画者,以位置形状浓淡得宜为主,时使学生以自己之意匠为图稿,并应便宜授以渲染采色之法。”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些章程规定的实用主义态度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中国学院式美术教育的雏形。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初期,确立的不是西方强调自我表现的理念,而是注重技能的教育方式。
二、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观的差异
       民国时期,中国的美术教育理念注意到培养“美感”。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呼吁“以美育代替宗教”,提出教育应注重美育,以达到陶冶国人的情感目的。1923年,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校艺术课程纲要中将美术课的内容分为欣赏、制作和研究三个部分,强调美术课程不仅仅只是手工课,同时也有提升审美功能的要求。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些艺术院校在中国相继创立,较为著名的有李叔同执教的浙江两级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徐悲鸿执掌的中大艺术系、林风眠的杭州艺专、刘海粟的上海美专、颜文樑主持的苏州美专等。其中, 徐悲鸿,林风眠在教学中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徐悲鸿在法国留学回国后,积极倡导写实主义,主张用西画的写实精神来改造中国画自明清以降的萎糜不振,并提出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可采入者融之”。在教学中提出新“七法”(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确,三、黑白分明,四、动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睹),为中国美术在写实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努力与贡献。但徐悲鸿出于对西方现代艺术偏执的观念,激烈排斥当时盛行西方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等现代流派,过分狭隘地注重对写实的要求,限制了中国艺术家及艺术青年全面认识西方艺术以便广采博取各种流派之长,贻误了中国美术向现代发展的进程(由于徐悲鸿在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他的观点至今影响着我们对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同时期去法国学画的林风眠主张东西方艺术调和互补,他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他在留法期间,就对现代画派中的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派等作了广泛地研究,站在哲学与美学的高度上,对东西方艺术进行比较、观察和研究,分析中外艺术之短长,以东方的情韵消融西方的现代艺术精神,借它山之石铺就自己的路,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勇敢开拓者。他的美术教育思想深受蔡元培影响,有着宏观美育的社会学观念。以美术院校的专业教育和审美教育为核心,同时辅以外围的社会美术教育和美育。在教育的方法上,也与徐悲鸿形成明显的对比。他在教学生练基本功的同时,就注意讲究色彩、线条、节奏、韵律、艺术趣味等超越物象之外的形式语言。同时,在对形式感追求的要求下,并未减少对学生严格的写实技法训练。但他的写实已不只是满足对所绘物象皮毛式的摹写和与形象的相像,而强调在基础训练中也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其用意早已在像之外的更大层面上了。他向学生提出“以自我个性与时代思想组成美的概念”的要求,启发学生以中西融合的美术宗旨。美术理论方面,林风眠在批判和重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以比较、综合的创造方法,形成自己有时代特征的绘画理论,并熏陶出象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这样的艺术大师。
三、契斯恰柯夫美术教学体系的功与过
     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是我国规模化高等美术教育的奠定基础时期,美术教育体系中的系别开始完备。因为在社会制度上采用的是与前苏联的相同的制度,一切向前苏联学习,使得我们的美术教育体制从一开始就全面照搬前苏联模式。在学院教学中引进了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请苏联教师来华教学、派学生去苏联取经,压制、排斥其他艺术流派,使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样式在新中国形成为一花独放的局面。真正大师的作品被封杀,一些在世界美术史中地位不高的俄罗斯画家和作品在中国被捧为经典,从而影响了一两代中国艺术家的审美趋向。毛**“百花齐放”的文艺政策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在油画的形式与语言表现上除了与前苏联的美术样式相一致外没有其它的选择,从而导致中国油画作品风格长期千人一面的现象存在,曾经有西方人看了我们的全国美展后十分惊异:“这位画家真厉害,一人画了那么多的画!”,可见当时中国的绘画表现形式之枯燥。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引进的这一官方指定的、又是唯一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加上我们形式主义的照搬和片面化的、走形的理解,无疑耽搁和延缓了中国美术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作为一个教学流派,契斯恰柯夫并无过错,相反,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是对世界美术教育的一个贡献,前苏联人帮助我们在国家层面的意义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系统地、全面地从素描到创作提供了一整套教学样式,培养了一大批我们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沙俄时期的契斯恰柯夫长期执教于彼得堡美术学院(今列宾美术学院),创立了建立在唯物主义美学基础上的艺术教学体系。他的教育思想是力求学院原则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他的教学法在保持学院派的主题性、故事性、戏剧性的同时,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强调科学实证的态度,强调观察、理解和表现的系统过程,尤其强调对人的研究,要求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契斯佳科夫的教学体系以现实主义为原则,其宗旨是尊重客观事实,强调写生。在这个体系中,素描是基础的基础,契斯佳科夫的最大影响也在于此。他指导的素描、写生训练旨在研究光照下处在三维空间中的形体,强调视觉的科学的客观真实性。例如,根据他的理论,对象形体由大大小小的面组成,因此不存在线条,所谓线条只不过是非常狭窄的转折面,为了精确地符合对象,强调用眼睛观察,而不凭脑子想象。他教导学生不要“临摹”物体外在的轮廓、色斑,而是要分析结构形状,准确画出物体细微的凹凸起伏。按照他的方法,描绘一个对象,首先应该将它概括理解为由若干平面构成的、并且是平面与平面相衔接而形成的物体。一幅素描写生的过程是观察、找面、塑造、去面还原的过程,而至结束阶段,面被逐渐软化,最终变得与通常所见的实物一样。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在基础训练上确实有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机械的学会了用三维手法描绘物体的技法(现在的美术考前班已将此法分解的出神入化)。但恰恰是这种方法扼杀了学生的艺术创造性,这种教学法不提倡因人而异的个性发挥,不提倡在基础训练中加入对艺术形式的思考。培养出的学生如同工厂的产品,没有个性,缺乏艺术灵魂,这才是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缺陷的关键所在,也是艺术教育上的致命弱点。一些经这种教学方法培养的画家只会写生,不会创作,脱离了对象和照片就不会画画,更谈不上艺术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赵无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应邀在中国美院教学时惋惜道:“世界上有那么多艺术流派,而你们却选了一个最差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作为封、资、修遭到批判,石膏像等教学设备遭到焚毁,高校停课,艺术教育基本停止。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作为中国美术院校的正规教学模式其影响深远,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其中大部分在艺术院校、国家文化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客观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起了推广了苏式美术体系的作用,形成了我们今天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
     对契斯恰柯夫教学法的批评并没有数典忘祖的意思,毕竟它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的建设上起了相当的作用,可是当我们回头审视,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的美术学院至今还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上艺术教学观念最为保守的国家。素描作品死板教条,“就他们的基本功(这是学院派的强项)水平来比较,远远不如当前中国学院派的写实功夫”(葛鹏仁语),而且严格的素描训练结果并没反映到油画创作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当代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大同小异,都是装饰风格的风俗画样式,俄罗斯的美术学院仍旧对一切现代艺术形式持排斥态度,包括马列维奇、夏加尔、康定斯基这样的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于这样的教学体制,央美的葛鹏仁教授考察了列宾美院等俄罗斯美院的教学状况后甚至用了“可怕”的字眼,由此看来,教育理念必须随时代发展而调整,今天还抓住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不放是没有出路的。应该指出,经历了改革开放和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我国的艺术教育观念与状况总体上好于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但距世界先进国家甚远。
四、对目前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政治形态有了很大变化,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号召下,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进干渴的中国美术的土地,从印象派到后现代,各种各样的艺术实验和各种各样的非“正统”的绘画表现风格在震动着美术界的同时,也冲击着循规蹈矩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艺术教育的改革日益受到关注,美术教学中逐步重视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发挥,教师眼界的开阔和思想的开放,使各种形式的绘画风格不再被视为异端而遭到禁止,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学术自由气氛。但由于观念的滞后,我们的美术教育改革至今并无实质性的突破,艺术教育应有的多元化格局还被禁箍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我们的美术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偏见,注重写生与临摹而忽视学生个性发挥、以像与不像为评价作业的标准、注重写实绘画,排斥抽象主义、忽视艺术中的多元表现,抑止学生创造力培养。教学上,我们已经习惯于一套学院绘画的模式,打轮廓、抓形、体积、空间,按照印象派的方法观察和捕捉色彩,从研究现实到表现现实,从写实能力的把握再渐进到自我艺术语言的研究。我国的艺术院校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沿用的传统美术教学法至今仍然没有大的变化,特别是油画等纯艺术专业,固守写实阵地,在教学方向上不敢涉及同样也是传统艺术的抽象艺术。全国各院校的艺术教学不同也就是写实的风格不同而已,写意也基本上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之上的一种形式语言。我们发现除了前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外,只有中国的艺术院校还在坚持古老的教育方法。目前在绘画教学的方式上,我们基本上还是在旧有的框架内进行,多年来有一些改良性的方法,但并无革命性的举措。前苏联模式加印象派,是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现在的绘画教学方法,实物写生是艺术学院教学的重头戏,这是一种基于训练眼睛去观察物体的写生方法。它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创造能力下降,脱离了参照对象就无法画画。长期以来,技术可教,艺术不能教的概念影响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上的指导作用。这里牵涉到作业的评判标准问题,写实教学的作业有清晰的量分标准,我们可以从造型是否准确,表现是否充分,对对象的理解是否深入来打分;如果是非具象的艺术训练,教师脱离了对一个实在物体的心理模仿,将会失去评判的依据,这同时对教师有更高的艺术素养要求。早期的西方美术教育是写实主义的教育模式,在摄影未出现以前,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有写实能力的学生,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高度写实技巧的画家是社会的宠儿,而写实的终级目标是逼真地模仿现实世界,达到我们现在的照片效果。18世纪盛极一时的全景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人对虚拟图像的追求,全景画是将海景或某国某地的名胜以写实油画的形式画出,并配以灯光、实物,向前来付费参观的观众展示着如临其境的真实气氛。有专门公司从事全景画业务,在欧洲各地巡回展出,当时报纸记载着民众对全景画的称赞:我再也不用花钱到那个地方去看了,也不用住着恶劣的旅馆和忍受公务员的白眼。绘画在早期的西方是作为一个行业存在的,当时西方写实绘画的高度发达是因为有着庞大的社会需求,这一功能如今已被摄影、电影、数码图象所取代,现在的彩喷写真完全能技术轻而易举地取代古典绘画的画面效果,我们是否还要花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完善写实的能力,值得同行商榷。早在十九世纪,美国教育家阿瑟·W·道(Arthur Wesley Dow)就批评了当时的学院教学,否定了那种从画实物、模型和人物开始的教学法,他的教学观为:(1)美术教育应宣扬艺术的美,而学院派教学忽视艺术中的美;(2)推崇自我表现;(3)欣赏个体差异:(4)美术欣赏是美术创作的基础;(5)强调对艺术品本身的学习和研究;(6)宽容地对待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艺术。在1939年出版的《创造活动的本性》以及1947年出版的《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教育学著作中,维克多·洛温非尔德(Victor Lowenfeld)为美国的教师制定了一些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教育原则,使得现代艺术教育与过去的艺术教育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他坚持认为,对原形的忠实复制不是判断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因为它妨碍了“自由创造性表达”的进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有人善于学习,却不会创造;中国的孩子在国外上学数学很好,想象力却很差,不能不说我们教育体制中对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没有足够重视。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掌握了现实,也就是具备了相当的写实能力之后,才能突破与变化,但大部分人却突破不了而成为这种教育方法的牺牲品。模仿现实一直是我们的美术教学底线,但是,我们所有的教学改革如果不触动这根底线,便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五、改革现有美术教育观念促进创造性人才培养
      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除了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国古代绘画以外,近现代至当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我们却没有做出里程碑式的贡献。所有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艺术流派都源自西方,而我们只能紧跟,生怕落伍,我们的艺术教育出问题了吗?对待国际艺术的潮流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之后,绘画从主流消失到回归的现象,要不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沾沾自喜地说:我们坚持写实主义对了吧;要不我们的艺术跟在西方人后面亦步亦趋,重复着西方人走过的路。在广泛深入地了解日本艺术教育后,葛鹏仁教授感慨道:“日本自60年代开始在经济上创造了人类奇绩的过程中,教育也随之进行了质的变革,美术教育的宗旨是进入大学后主要进行艺术、创作教育。而我国美术院校还停留在教技术、教技巧。相比之下,日本已进入现代教育,我们还处于农业文化教育观念里。教育体制的后果,就有目共睹了,日本的轻工产品能占领国际市场,其中因素之一是造型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素养的现代性”。清政府美术教学培养的学生是要有画地图、机器图能力的能工巧匠;徐悲鸿极力提倡写实和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严格的写实基本功训练方法也与我国当时的社会需求状况相一致。今天社会需要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艺术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引领艺术发展的人才。我们要在大学里逐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训练体系,不将全体学生都框在一个写实的圈子之内,美术教学改革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来进行,减少模仿实物训练的课程,增加有助于艺术创造力训练的科目。发展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形式,采取可操作的措施鼓励创新人才的成长。在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开设美学、艺术批评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教育界认定:艺术批评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 所谓艺术批评,就是美术欣赏与评价。其教学功能是分析、评价艺术制作的背景、过程,作品的内容、形式语言及优劣等。西方艺术批评教学尤其重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觉感受、真实情感和不同的意见。其次是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审视评价。‘艺术批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确认新的艺术,使之能被理解并得到公正的评价,不论这些新创作的艺术如何怪诞,不符合艺术标准,甚至逆潮流。对文艺批评家来说,当代的艺术最为重要,昨天的艺术已经归于艺术史。……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掌握目前正在流行的艺术,那他们将不能得到唯有艺术批评才能带来的独特的好处。’同西方相比,我国的美术院校,只有美术欣赏而无美术批评教学。其内容大都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形式分析,艺术审美欣赏等;其教学法则多是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向是单向的,非双向的,即重在知识目标,忽视人的(学生)目标。这种以知识、教师、教室三者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既抹煞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又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增加美术批评是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李永长)1994年美国公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主张建立由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门人文学科组成的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以此来培养具有全面视觉素养的艺术人才;二战前的法国是世界艺术的中心,但战后却默默无闻,无论架上绘画、雕塑、多媒体艺术都落后于美英等国,在现代艺术后期和后现代艺术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于是法国着手改革美术教育,首先矛头指向巴黎美术学院,改革陈旧的教育体系,希望能培养出当代艺术创作人才。通过教学流程,把当代各学科融合在一起,去发展学生的意识形态、思维智慧和综合实验能力。总之,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都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相比而言,我们的教育格局十分被动与落后。正如央美的葛鹏仁教授所指出:“中国由计划经济全面转向了市场经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从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已有二十个年头,各行各业都随之变化,惟独美术教育原封不动走下去,美术教育界这种严重脱离社会、时代的现象正常吗?我们再从横向来看,如此之大的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人文、风情各异、有中国特色传统到经济状态各具特色,而美术教育一刀切,强求一至的做法,只能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它不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多种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所以目前美术教育与社会脱节,与经济基础背道而驰”。
      目前,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从地下到成为官方认可的艺术,并有逐渐主流化发展趋象;我们曾经把印象派绘画视为异端,而我们现在已经接受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甚至更另类的其它极端的艺术形式,接受的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勇气。我们要根本性的改变美术教育理念,变技能教育为观念教育,引入国外现代艺术教学理念并结合中国实情,来建构一套自己的、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艺术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3 03:34 , Processed in 0.1627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