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湖北高考招生之“六调整”和“十不变”(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1 11:5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湖北高考招生之“六调整”和“十不变”(转帖)



         变化一:第一批本科实行平行志愿
  2011年湖北省第一批本科实行平行志愿,设5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平行志愿根据“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填报院校的顺序投档。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招生计划,与第一批本科同步填报志愿、同时投档录取。武汉市考生可填报8个院校志愿,前5个志愿既可填报共建志愿,也可填报非共建志愿,后3个院校志愿只能填报共建计划招生院校。
  变化二:自主招生新增两高校
  2011年,湖北省共有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江汉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业学院、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9所高校可开展自主招生,各校可用本校本科招生计划的5%计划开展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应在5月底前将自主选拔入围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并报省招办集中公示。在录取前未经省招办公示的考生,不得作为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解读:作为探索人才选拔多元化的方式,自主招生取得一定的效果,今后加入自主招生的高校势必越来越多。但自主招生必须真正在“自主”上作文章,否则就会沦落为另一种“小高考”。
  变化三:独立学院非美术类本科专业实行校际联考
  从2011年起,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等6所独立学院的非美术类本科艺术专业实行校际联考,联考专业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表演、音乐表演、音乐学、摄影、舞蹈学等。取得联考合格证的考生,可六校通用,其他独立学院非美术类艺术专业也可认可联考成绩。
  解读: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三本院校度过非美术类艺术专业的生源危机。以前三本院校,可以认可母体学校相关专业或其他一本二本院校同类专业合格证。去年调整后,三本院校只能认可母体学校的合格证,这造成三本院校非美术类艺术专业生源不足。
  变化四:高职招生改革试点扩大
  ①2011年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机械类专业实行全省统一技能操作考试,中职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应届、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考。考生应参加技能考试和文化考试,录取时技能考试成绩占70%、文化考试成绩占30%。技能考试地点设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考试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
  ②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4所骨干高职立项建设单位开展单独招生试点,8所高职各选择1-3个专业面向中职毕业生由学校自行组织技能操作考试和文化考试,按照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原则自主确定招生办法,单独进行招生考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安排在4月10日以后,5月20日前完成录取工作。高职单招录取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统考的考试及录取。
  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空中乘务专业和服装表演专业、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用部分计划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展单独招生试点。
  解读:高职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如此改革,可以为高职招收到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考生,从而在生源上就保证了高职培养人才的方向。
  变化五:志愿填报时间减少6天
  2011年,第一次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10日至15日,比去年缩短3天,第二次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1日,比去年缩短3天。同时,在填报志愿时,采集考生常用联系方式,以方便高校、考生的双向联系。
  解读:从这几年来看,由于网上填报高考志愿,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就缩短了填报志愿的时间。
  变化六:取消侨眷高知子女优录加分
  根据湖北省人大第110号公告《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省本级地方法规的决定》的相关内容,从今年起,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子女在高校招生中不再享有加分照顾。
  解读: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各地都在清理和减少高考加分的项目,一些意义不大的高考加分项目正逐渐被砍掉。
  湖北高招“十不变”
  高考考试科目不变。语文、数学、英语由我省自主命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采用全国统一命制试题。
  考生一经录取不能退档,不能换录。常规录取结束以后,对高职高专进行补录,本科不补录。
  高校招生计划全部在教育部指定的网上管理系统中编制、执行和管理,未经省招办公布的高校及招生计划不得在我省招生。
  高考志愿分两次填报。第一次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填报提前批录取院校志愿。第二次是在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以后填报第一、二、三、四批院校志愿。
  继续维持第二、三、四批志愿结构不变,并且每个批次均设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一志愿为一个院校志愿,第二志愿是由多个院校组成的平行志愿。
  继续在少数省属本科和高职院校以及部分院校具有办学特色、招生比较困难而就业情况好的艰苦专业实行自主招生试点。
  继续在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试点。
  录取过程中,对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公开征集志愿。
  全省统一组织美术类专业统考。
  建立省招办、市(县)招办、高校招办和网上答疑四位一体的全程咨询网络为考生提供全程咨询接待服务。继续提供考生电子档案录取和运转七种状态查询。
        来源:《武汉晚报》
http://gaokao.hbee.edu.cn/html/gk/2011-04/87837.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07:59 | 只看该作者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

(曹兴戈)

(语文报·高考版)

话题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值得我们关注。以往人们一般认为,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很灵活自由的,所谓“话题作文是个筐,拣个故事往里装”,好像这就是无技巧的“技巧”。其实这是误解。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受到多重限制。

    首先,它要受到题型的限制。话题作文从最早出现到今年高考命题,其题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模式,文题设计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二是解释话题式,话题的材料就是对话题的解释,即将上述的前三项内容合为一项,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关于“纪念”的话题设计,2006年高考重庆卷关于“雕刻心中的天使”的话题设计;第三是直接话题式,即文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只出现话题,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列出“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等三个话题任选其一作文;第四是2009年高考出现的新话题作文,话题或明示或隐含于材料之中,如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两个话题。寻找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不同的命题形式要区别对待,而不能陷入惯性的误区。

    其次,它要受到材料、话题语词(概念)和写作要求的限制。立意之前,要理解材料的含意、话题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话题语词是多概念的话,还要审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它属于解释话题式命题,材料既能提示写作内容和思路,又有助于明确话题语词“行走”和“消逝”的内涵。这里的“行走”是一个哲学和文学味很浓的概念,指当下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消逝”是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事物;同时“消逝”又不同于“消失”,这就要很好地斟酌。这两个关键词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专家认为:写成“我行走在消逝中”,继而对人生、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产生诸多联想、感悟,想起了消逝与进步、消逝与发展存在的种种关系,就切题了。可见话题作文的立意必须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进行。

    话题作文的立意有一些切合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列举如下:

    选点突破法。这里的“点”可能是话题语词中的关键字,抓住它就能审清话题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立意,构思写作。比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春来草自青”这一话题,其中的“自”便是关键,它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春”和“青”有着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这里的“草”还必须具有草的生命、精神之类的内涵和条件。如果抓住“自”或者“草”谈自信,把自己比喻成小草,把高考看成“春”,把金榜题名看成“青”,选准角度,集中立意,表达自己在高考中能发挥出水平,赢得高考胜利的信心,得高分就会容易。

    化大为小法。也叫大题小做法。大题是指题旨范围较宽泛、开放性强的文题。对这类文题,立意时要找一个较小的切入口,就一个点、一个方面的内容来深入地表现题旨。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一话题,题旨范围宏阔,很难把握。而有人写成《冲破记忆的茧——给我挚爱的孩子》,作者模仿妈妈的口吻,写给自己十八岁生日即将到来的孩子,追述孩子成长的过程,表达对孩子成长的欢欣,揭示出一个哲理:不管是生活中快乐的记忆还是痛苦的记忆,都会成为帮助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这篇文章的成功便是运用了化大为小法。

    小题大做法。“小题”是指命题角度较小、较为具体的话题。“大作”是指从较小、较具体的角度生发开去,通过描写和议论来开掘和提升它的立意,从中抽象出一般的道理来,以达到以小见大、以古知今、以近知远的效果。这种方法往往要借助于比喻和类比等手法引申、拓展和深化意旨。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传递”这个话题,可写由幼儿园孩子传递花儿、传递玩具、传递队旗,到体育运动会上传递接力棒,到奥运火炬的传递,进而到某种精神、力量、友谊的传递,甚至一种文明、文化、理念的传递。

    单项选取法。这是指某些话题由并列的几个概念组成,当然这几个概念常常有比喻义,既可整体运用,也可截取某一单项概念立意。如2005年高考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这个话题,考生有的截取“凤头”写成《善始之论》,有的截取“猪肚”写成《升华“猪肚”》,有的截取“豹尾”写成《生命的绝唱》,都写成了优秀文章。

    虚实转化法。这里的“虚”指的是话题中比较抽象的字眼,涉及的一般是哲理、道理、精神等层面的概念,“实”指的是涉及人事物景方面的字眼。一般来说,实题要虚作,即构思立意由实到虚,由个别升华为一般;虚题要实作,即不空谈道理,要将立意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人事物景等载体上。虚实转化,虚实相生,才会内容厚实,立意集中。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就要将“灵动”和“沉稳”这两个概括品行的抽象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上,来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

    巧用材料法。这种方法指从材料中相关的关键词或意思要点提炼出中心意旨,然后再理出文章的思路。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我说‘90后’”这个话题,可分别抓住“嘉许”、“担忧”、“诠释”中任一个关键词来立意,而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一话题,将材料中几个意思要点梳理出来,文章的立意和中心就集中明朗了。

    话题作文的立意,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人无我有,强调独创性;人有我优,突出创新性;避俗就新,避免平庸化;避难就易,策略要明智;利于发挥,充分展示才情。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06:47:02 | 只看该作者
唐宋八大家与高考(第一部分) 
[ By: 麦尔 ]
  
第一部分:美文阅读



下面三篇时文,分别借竹展现人的精神追求,借柳歌颂柳宗元的德政,借对昭君和亲不同的态度表达“和”的主旨。三篇文章都涉及到唐宋八大家人物,有精神的追求,有人品的展示,有名诗的引用。可见,伟大人物的精神、人品和他们脍炙人口的诗文,到今天依然焕发着活力,给我们人生以指引。

不可居无竹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老先生是出名的爱吃肉,有东坡肘子这道名菜为证。竹子自然也可以入菜,但最多只能算素菜,吃多了有营养不良之虞;况且吃竹听来颇为不雅,有牛嚼牡丹的联想。想来苏东坡如此爱竹,多半是由爱生敬,竹子对他来说便也不是一件物事可比,仿佛奇石于宋代的米芾,有了知己的味道。

苏东坡是在江南做过官的,江南的竹子很多,想来苏老先生的住所里也少不了一丛修竹。江南的老宅子里粉墙黛瓦的底色,若是有一枝青翠的竹枝从那镂空的花窗里伸出来,便是一幅极美的画。苏州网师园里就是有一个地方,叫做“竹外一枝轩”,取自“竹外一枝方胜好”的句子。名字已是有趣,更兼依着碧波荡漾的彩霞池,斜对着月到风来亭,中秋的时候在这里赏月,有明月、有碧水、有清风、有竹影,真似天上人间。

红楼梦里最爱竹子的是林妹妹。她住的地方,只因种满了湘妃竹,就叫做潇湘馆,竹身上斑斑的是湘妃夜夜的泪,伴着它的是静夜的茜纱窗下一枝冷烛,或许还有廊前的一轮冷月,沉寂不语的照着往来千年的岁月,烛下是一纸染着新墨的诗笺,写的是《秋窗风雨夕》的哀词。也难怪她,只看到那窗纱上映着狭长的竹影,只听到清风掠过的是竹梢无休止的沙沙的愁声,这次地,只堪引人落泪。

张潮说恨竹多落叶,其实不然。竹子的叶易落,但是即使落了也不显得龌龊,也不东飘西荡的,只是安安静静的落在下面。厚厚的一层盖住泥土,护住竹根;若是到了浙江西部的山里,有的是大片大片的竹林,人若走在其中,鞋子上踏不到一点泥土,踩在厚厚的竹子落叶上,鼻子里闻到是竹子落叶和泥土夹杂在一起的一点清腐的味道。这时候的竹子是只有野趣,没有一些凄凉的味道了。

若是在初春的山里,公路的两旁往往都是满山青翠高大的竹林,在微雨滋润下,那绿色浓厚的象是化不开似的;又青翠欲滴的,那绿色远远看去也是层次分明,是一层一层浅绿墨绿各种颜色的总汇。有时候车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路边就冒出一树火红的野杏花,颜色就突然跳跃到你的眼帘里,和那绿色映衬着,留给行人一串发自肺腑的赞叹。

于是就天马行空的想象起来,若是能够在这样的竹林里搭一座小屋,闲暇时来住两天避世,白天烧叶汲泉,夜晚则只伴着一盏小烛,静静的翻看一卷诗书,这样的日子怕是连神仙都不如吧。

半生零落半生贫,一卷诗书一卷经。汲泉煮酒烧红叶,山青水绿听琴音。(碧若芙 文,有删改)


柳州之柳


柳江两岸一片柳树。清晨,漫步江岸,放眼望去,那纤纤柔柔的柳丝,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展现着无尽的柔美和娇情;而那片片柳叶缀着的晶莹的露珠,犹如美女身上的玉饰,妩媚可爱。

柳州人亲切地称他们的柳树为“柳州柳”。据传,柳州柳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在这里做刺史时,带领群众种植起来的。他不但在自己的住宅四周广栽柳树,还号召群众在柳江沿岸和城垣四周种植。不几年,满城翠柳绿漫漫,飘飘柳絮扬银花。柳宗元当时曾作一首寓意深远而又饶富风趣的《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在柳州是很有政绩的,他种植的柳树既作思人树,又将惠化传。

如今,柳树成了柳州的市树,大街小巷到处都植柳,全城柳枝青翠,袅袅娜娜,随风飘舞。柳江边上的鱼峰山,山下山腰也是翠柳一片。这里有许多老柳,棵棵枝干遒劲,盘曲多姿。早晨,许多市民在柳树梢的轻拂下闲谈散步,打拳舞剑。柳林中有个小龙潭,潭边上一棵棵垂柳,有的笼罩着古碑,有的拂动着水面,鸟声婉转,柳影婆娑。相传,壮族歌仙刘三姐当年就住在附近的龙潭村,常到潭边挑水洗衣,用山歌反抗地主莫怀仁的压迫。莫怀仁带领家丁来捉刘三姐,突然,小龙潭跳出两条大鲤鱼,一条载着刘三姐和她的阿牛哥飞天成仙,另一条变成巨石,把莫怀仁压在龙潭底下,这就是秀丽的鱼峰山。柳宗元曾赞它“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所以鱼峰山又称“立鱼山”。攀山而上,见山腰的柳树下有对歌亭和三姐岩。对歌亭一旁立着刘三姐的汉白玉雕像,三姐岩内还有几十尊男女对歌的群塑,都塑得栩栩如生。对歌遗风在柳州至今尚存。据说,每年中秋花好月圆之时,柳州的男女歌手就自发聚会在这里对歌,柳林潭边,人山歌海,热闹非凡。

柳州看柳,更想看栽柳州柳的柳柳州柳宗元。他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任柳州刺史。在柳州期间,他革除弊政,解放奴婢,挖井开荒,兴办学堂,惠化于柳州之功甚伟。他去世后,柳州人仰慕他的为人,缅怀他的德政,为他建了祠堂,后来以祠堂为中心又开辟了柳侯公园。

走进柳侯祠,巨柳蔽日,垂柳依依,面颊轻拂细细的柳丝。祠内有一块残破的石刻《龙城柳》。民间传说,此石能驱邪,如涉江河,携带它的拓片,可免风波之患;若供于厅堂,可增福消灾。此说虽是迷信,却反映了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崇敬之情。

柳州城遍地柳州柳。人们好种柳州柳,爱护柳州柳,人们看到柳州柳,就会想起柳柳州,敬仰柳柳州。(有删改)


诗解王昭君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很特别的一个人物。别的不说,光题咏她的诗篇就可以编本厚厚的集子。后世歌咏王昭君的诗词,一般着眼于一个“怨”字,如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着眼于“怨”,这是出于平民情怀,一个女子,远离爹娘,被搜罗至深宫,已是一重不幸;远嫁胡塞,先后事两代单于,更是不幸。

后来,这平民情怀又被借来抒发庙堂的情怀,怨又有了新的延伸:第一个延伸是怨将士无能,男人无种,遂让女子做出牺牲,用温柔的身体代替刀枪盾牌去抵挡外族的锋簇。金代王元节: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第二个延伸是抱怨君王身边的小人,大家把怨气撒到了宫廷画师毛延寿这里。唐代李商隐: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以上大致可归为“怨派”。文章喜翻新,既然“怨”字这么火,就有人做翻案文章,著名的有王安石。王安石有《明妃曲》二首,节录如下: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见识高远,非一般俗儒可以比拟。他的两首诗立意高,翻案翻得有水平。第一首,“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说得很科学,意态确实是难以入画的,拍个DV行不行?我看也够呛。第二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我以为说得极是,人家俩人感觉幸福,别人最好是闭嘴。

至于有人拿王昭君来羞辱军人,我以为大可不必。首先,和亲是一种政治表态,起码是一种低成本解决争端的方式,对此不必苛责过多。第二,王昭君远嫁不是在匈奴的高压下被迫的,而是在相对占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的一种羁縻手段。从后果来看,此后汉匈四五十年再无战争。要维持双方谁也吃不了谁的现状,又不想大动干戈,一要有导弹,二要有美女。导弹支在那里,政治家心里有数就行了。今人董必武题话剧《王昭君》: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胡汉和亲见识高”,就是当代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其他的,都是过去式。(锐圆 文《新京报》(2010-07-15)



(发表:《中学生学习报》(高二版)2011年4月21日第42期)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06:47: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高考规律

考察近三年来全国卷和各省市的高考命题,可以发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常被选入默写的考查。从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一、背诵默写最频繁。

统计背诵默写中涉及到的唐宋八大家作家作品,2008年共有14次考查,2009共有10次考查,2010年共有11次考查。一般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如2010年的上海卷: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只有极个别省市采用了客观题的形式,如北京卷2008年第5题: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

要求选择诗文中相应的作家作品,实际上是考查文化常识。其中选项中涉及考查了“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和欧阳修。

二、默写的重点是要求背诵的散文作品,但诗词也有所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的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必背散文作品,2008年考查了韩愈《师说》、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洵《六国论》、苏轼《赤壁赋》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009年考查了韩愈《师说》《进学解》、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2010年考查了韩愈《师说》《杂说(四)》《进学解》、柳宗元《小石潭记》和苏轼《赤壁赋》。

由于唐宋八大家有的也长于诗词,故有省市也考查他们诗词的默写。如2008年考查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09考查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题西林壁》(1处),2010年考查了苏轼《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苏轼成为考查的热点。

从上面统计的内容看,唐宋八大家中考查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的作品,没有涉及到的只有苏辙和曾巩。而其中,三年时间就有不同省市考查了苏轼《赤壁赋》共16次,韩愈的散文《师说》共5次、《进学解》共2次、《杂说(四)》1次,柳宗元《小石潭记》3次,欧阳修《醉翁亭记》1次、《秋声赋》1次,苏洵《六国论》2次。他们是重点考查的作家。而苏轼是最受亲睐的重点考查人物,不仅他的散文作品《赤壁赋》被考查的次数遥遥领先,湖北卷更是在自主命题之后的7次高考中考查过4次。而且与唐宋八大家有关的诗词的默写考查的都是苏轼的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共3次、《定风波》2次、《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各1次。这与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的指向有着直接的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根据默写的要求熟练记忆并准确书写相关作家作品的内容。因为考试要求中,都是每一句只要错、漏一字就扣出全部分数,因此,仅仅记住是不够的,还得准确书写。

同时,由于默写的“唐宋八大家”作品多属于散文,散文的考查并不需要整篇默写,因为不是每一句都是名句,都需要考查。从内容上可以看出,考查时抽取的散文名句既注重思想性,又重视情感表达,并强调文学色彩。因此,复习要尽可能地与之相适应,在背诵全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科学简化默写的内容。即要善于寻找名句并准确默写出其中可能考查的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名句有以下五类:

1、哲理性强的句子。 哲理性强的句子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有警策人生的价值意义。如,2008浙江卷中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再如,2009全国卷2中的:           ,荒于嬉;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

2、描写生动的句子。古诗文中的名句常常是聊聊数语,简洁明快,却生动细腻,最能打动人心,给读者美的熏陶。如2008上海卷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再如2009江苏卷中的: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3、感情真挚的句子。真挚的感情最能打动人心,没有情感的语句是没有生命力的。如2008宁夏海南卷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再如2010安徽卷中的: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4、讲求对仗的句子。对仗工整的语句,增强了文章的诗意、气势和表现力,读来琅琅上口,鲜活有趣。如2008全国卷中的: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再如2010福建卷中的: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5、表达主旨的句子。每篇文章或诗词都应该表达一个主旨,但有的隐含其中,需要归纳,有的却表露于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如2009浙江卷中的:                ,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                 (欧阳修《秋声赋》); 2010山东卷中的: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经过这样一番化繁为简,背诵数量将大大降低。何况,在一篇文章中,这些句子往往又是交叉关系,如哲理句往往与主旨句一致,描写句与对仗句相同,且都饱含着深挚的感情。归纳记忆后,默写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应对高考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四、从默写为重到默写与文言文阅读并重。

对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虽然各省市高考照样考查应该熟记的默写内容,但近年来,由于部分省市高考中的文言文考查选材不再局限于“二十四史”,不再局限于史传文学,而是选择有价值的古代散文作品,因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也进入了考查的范围。如2008年湖南卷考查了《欧阳修全集》中有关自己先人欧阳颖的传记,已不是简单的史传作品。2009湖北卷则考查的是苏辙的《孟德传》和苏轼的《书<孟德传>后》,虽然内容仍是传记,但明显有了传评结合的特点。而2009浙江卷考查苏轼的《宝绘堂记》,是一篇说理抒情并重的散文。2010年,考查唐宋八大家作品的省市更多,共有4省市。2010江西卷考查的是北宋名将王德用的事迹,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虽仍是史传文学,但属于名人所写的作品。北京卷考查了柳宗元的《宋清传》,是一篇叙议结合、以叙述为主的普通人人物传记。江苏卷则选择了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是一篇以叙述为主,叙述、议论和抒情结合的作品。而湖北卷选用的也是欧阳修的作品——《原弊》,是一篇谈论农业为天下之本的议论文。从考查的对象看,欧阳修的作品入选最多。共有3篇,其次考查到柳宗元、苏轼、苏辙、王安石,而苏洵、曾巩的作品没有选入。

可见,高考中从一般的历史著作中的人物传记,过渡到名家精美散文的考查已为不少省市所重视,或许将成为一种高考考查文言文作品的趋势。作为古代散文代表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应该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因此,备考中我们应该广泛阅读唐宋八大家作家的散文作品,选取其中思想纯美、文采斐然、长短合适的作品作为备考训练的材料,既可以为备考文言文打下基础,又能够从这些精美的散文作品中获得文章章法,还能积累相当数量的精美文句,从而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备考内容说,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代散文作品与一般的文言文考查略有不同。除了一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翻译外,在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鉴赏上,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如2010年湖北卷考查欧阳修的议论文《原弊》,其中第11题题干为“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不是过去常见的人物性格的考查;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也不是一般的史传文学中人物所作事迹的内容,而是对议论文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了。作品的选材变化了,相应的考查内容必然跟着变化。那么,以后考到相应的手法和思想感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复习备考中要因时而化。

五、诗歌鉴赏查了部分唐宋八大家的诗词作品。

近三年诗歌鉴赏题中,有关“唐宋八大家”的诗词也有所体现。如2008年上海卷考查的是王安石的《壬辰寒食》,2009辽宁卷考查的是欧阳修的《晚泊岳阳》,2010年中全国卷2中考查了欧阳修《梦中作》,浙江卷则考查的是王安石的《定林》,前些年还有省市考查了苏轼的作品。“唐宋八大家”虽是散文方面的定位,但这些大作家的诗词作品也十分出色,成为诗歌鉴赏的考查对象自在情理之中。备考中也应加强对“唐宋八大家”作家诗词的准备,从目前看,考查内容与鉴赏其他作家作品内容的考查没有什么不同,重点依然是注意诗题、作者和注释等重要信息,抓住诗歌的意象,注意描写意象时所用形容词和动词,注意意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以达到准确理解、正确表达的目的。

六、文言断句题涉及考查唐宋八大家作品。

有些省市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其中有唐宋八大家的内容作家的作品入选。如2010重庆卷的断句就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中:“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于时也。”这类题只要根据文意和古汉语点逗知识解答,当无很大的难度。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发表:《中学生学习报》(高二版)2011年4月21日第42期)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06:48:3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练习拓展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①,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②,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③,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①罔:同“网”。擉(chù):刺。②揜:同“掩”。③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 涵淹,潜伏

B.今天子嗣唐位 嗣,继承

C.鲸鹏之大,虾蟹之细 细,精细

D.以与鳄鱼从事 从事,战斗,作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与鳄鱼食/ 作《师说》以贻之

B.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以偷活于此邪/ 师不必贤于弟子

D.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面六个句子分成4组,全都表现韩愈要赶走鳄鱼理由的一项是

①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 ②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 ③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④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⑤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方式的解说,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先承认鳄鱼在过去的岁月里“涵淹卵育于此”的合理性,欲扬先抑,目的是说明现在鳄鱼不可再居于此,为后文驱逐鳄鱼蓄势。

B.韩愈阐述种种理由来“与鳄鱼辨”,实则宣告当今天子圣明,天下太平,自己作为守土官员,不能纵容鳄鱼久居潮州,危害百姓。

C.韩愈“今与鳄鱼约”,劝其搬家,可是在时间上却一让再让,表明他虽想为民除害,可又对鳄鱼的凶残心存忌惮,难下决心。

D.本文虽名为祭文,实为檄文。义正词严,兴问罪之师,体现了为民除害的思想,也展现作者为文的大胆与狂放。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


(2)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君子斋记 王安石

天子诸侯谓之“君”,卿大夫谓之“子”,故之为此名也,所以命天下之有德。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有天下、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可以谓之君子,盖称其位也;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可以谓之君子,盖以称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则人以其名予之,而以貌事之;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则人以其实予之,而心服之。夫人服之以貌而不以心,与之名而不以实,能以其位终身而无谪者,盖亦幸而已矣。故古之人以名为羞,以实为慊,不务服人之貌,而思有以服人之心。非独如此也,以为求在外者,不可以力得也。故虽穷困屈辱,乐之而弗去,非以夫穷困屈辱为人之乐者在是也,以夫穷困屈辱不足以概吾心为可乐也已。

河南斐君主簿于洛阳,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斐君岂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躬行君子者独我乎?由前则失己,由后则失人,吾知斐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德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古人之所以为君子,而务及之也。独仁不足以为君子,独智不足以为君子,仁足以尽性,智足以穷理,而又通乎命,此古之人所以为君子也。虽然,古之人不云“德輶如毛,毛犹有伦”①,未有欲之而不得也。然则斐君之为君子也,孰御焉。故余嘉其志,而乐为道之。

【注】①“德輶如毛”是指德轻得像羽毛一样,形容施行仁德非常容易;“毛犹有伦”,指毛发的轻还是有伦类可比;形容追求道德极为容易。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 治,修建

B.古之人以名为羞,以实为慊 慊,不足

C.能以其位终身而无谪者 谪,贬谪

D.故余嘉其志,而乐为道之 嘉,赞赏

7、下列各项中,属于作者所谓的君子和斐君为自己书斋命名为“君子”原因的一组是

A.不务服人之貌,而思有以服人之心 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

B.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 躬行君子者独我

C.有天下、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 仁足以尽性,智足以穷理,而又通乎命

D.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思古人之所以为君子,而务及之也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词来源于天子、诸侯及卿大夫的职位,因此,只要拥有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就可以称为君子。

B.“君子”一词又用来“命天下之有德”,因此,即使没有朝廷的职位,只要有美好的品德,也称为君子。作者推重的正是这样的君子。

C.“君子斋”是洛阳主簿斐君的书斋名,他用这个名字来激励自己,一定要作大官,并且也一定要达到古代君子的境界。

D.王安石赞赏斐君愿意成为君子的志向,理解他给自己书斋命名为“君子斋”的缘由,因而很高兴地为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则人以其实予之,而心服之。


(2)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躬行君子者独我乎?


(3)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古人之所以为君子,而务及之也。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10、全词围绕着哪个词语加以展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中用哪些景物和情景展现了这个词语的特点。

答:

11、通过这一情景,词人展现了怎样的生活?面对这一情景,词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属富春江。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②严陵,即严光,他不愿辅佐汉光武帝而隐居富春江边。

12、“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好?好在何处?


13、结合全词内容,说说最后三句的意义及其作用。


(五)拓展题

14、根据例句,另选豪放派词人苏轼及作品再造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

例句:柳永透过朦胧的醉眼,低吟着最为婉约的忧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低沉伤感的儿女情长。

答:

15、在下列十个句子中任选6题,根据原文填空。

(1)初淅沥以萧飒,________________;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欧阳修《秋声赋》)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___________,如此良夜何?(苏轼《后赤壁赋》)

(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_________________。(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第子,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国以_______________,弃贤专己而衰。(王安石《兴贤》)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7)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_______________。(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8)_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9)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放鹤亭记 》)

(10)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发表:《中学生学习报》(高二版)2011年4月21日第42期)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06:49:1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作文点评

1、2009年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

危机就是转机

危机不期而至,我们习惯上只看到危机,看不到转机。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危机就是转机。

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危机降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转折,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独立人格的转变。可以说是危机带来了他生命的转机。

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司马迁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依然是皇帝的喉舌,唯皇命是听,能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大书,就难说啦。也许历史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危难擦亮了他的眼睛,磨炼了他的意志,清醒了他的头脑,让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从而从危机走向转机,走向辉煌。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许正是他的豪气给他带来了危机,使他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也给苏轼带来人生的转折。

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危机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没有危机,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只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杰呢?

古今同理,2003年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非典。人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难,不退缩,没有被危机吓倒,而是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经过一春的奋战,终于,转机出现了,“非典”被我们扼住了喉咙,各种科学的应急机制应运而生。这场危机成了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生存奥秘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

因此“危机”给你带来的是“危难”还是机遇,全看你如何面对了。

【点评】

身处危机之时,如果积极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就是转机。该考生以古代的司马迁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例,叙述简洁,评说得当,较好地说明了危机转化为转机的道理。历史人物常出现于我们作文的写作中,他们已成为经典的范例。但要注意,如果是议论文,作为论据时需要找准叙述的角度和重点,简洁准确地阐述与自己论点一致的内容;而叙述完毕,一定要加以分析。如上文中对苏轼的的分析中,考生指出:“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危机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这样分析就使材料和观点切合一致,从而达到了说理的目的。


2、2010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理想,须仰望星空,让其高远;理想,须脚踏实地,使之实现。

——题记

仰望,繁星闪烁似理想,我们不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低头,却发现长路漫漫,困难重重。

有志者,事未成

王安石曾作文记一天赋异禀的孩子,仲永。仲永五岁便能即兴做诗,出口成章,虽然未尝接触书本,其诗之文理皆有可观者。乡里邑人无不对其大加称赞,其父更是引以为豪,仲永也心存大志,誓当一朝宰相。然而,王安石却以一句“泯然众人矣”结尾,缘何?仲永徒有大志,父子二人自恃才能,整日忙于拜访乡里,四处题诗以图利,未曾继续学习,由此,仲永天赋完全消失。

仲永乃有志者,然不知脚踏实地,实现理想又从何说起呢?

蛮干者,事难成

有了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没有目标一味蛮干呢?恐怕,只有事倍功半吧。

罗纳尔多叱咤世界足坛之时,他也打算在商界试试手。一时冲动下,他在老家开了间酒吧,名之“R9”。由于没有完善的经营计划和明确的经营目标,开业没多久酒吧便连连亏损,尽管罗纳尔多用自己的薪金试图挽救,但酒吧还是关门了。事后,他亏损了近千万资产。

且不谈高远,理想尚未明确便撒手蛮干,难成大事!

理想远大,加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成功便近在咫尺

他出生在法国的一个移民家庭,他典型的外国名字,让他在巴黎的童年变得不幸,所有的孩子都歧视他,欺负他。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我必须成为总统。”从此他培养起独立自强的性格,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巴黎第十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苦练演讲技能,加入了希拉克的右翼阵营,后来真的成为法国总统。他,叫萨科齐。

当仰望星空遇到了脚踏实地,伟人由此诞生。

智者,善仰望星空,发现理想之星;智者,当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点评】

考生用小标题的形式,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其中第一则材料取材于考生都十分熟悉的王安石《伤仲永》一文,说明一个人即使拥有很好的天赋,如果不知道脚踏实地,便难以成就大事业。与后面的只知蛮干也难成事的事例结合起来,从反面说明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最后阐述“理想远大,加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成功便近在咫尺”的道理。文笔生动,巧妙而轻灵。古人之例不仅在于展现古人自己如何,也可以借鉴古人文章中的材料,此文是很好的例子。


3、2010年高考甘肃优秀作文:

深阅读之美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快了,零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当守住内心的深度,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但面对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不住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再融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近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阅读的深,让我们获得更多,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却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点评】

该考生文笔优美,将古诗词大量化入自己的作品中,语言精致而有韵味,直接引述了李商隐、李清照和苏轼的诗词,还将《论语》中盛世的意境,辛词“听取蛙声一片”、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以及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巧妙点化,很好地阐释了深阅读的美好。引用诗文,是为我所用,而非简单的堆砌,该考生情感与哲理兼备,文采与感悟并行,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发表:《中学生学习报》(高二版)2011年4月21日第4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3:46 , Processed in 0.2280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