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读书的“读”,读书的“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1:3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读书的“读”,读书的“书”2012-09-03
    来源: 晶报      作者: 吴丙年     

读书这件事,就像行走和呼吸一样,有谁会去想“我为什么要呼吸”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读书呢?当书肆意占据我睡房和床越来越多的空间后,我都不曾有过这样的问题。法国的夏尔·丹齐格却不这么想。虽然他也是个一边走路一边读书,不停向停车计时牌说“对不起”的角儿,但他可不觉得读书是一件“无意而为”的事。他不仅认为读书这件事要学习,还“正儿八经”地罗列了百十条“为什么读书”的理由,写就了《为什么读书》这样一本著作,让我大开眼界,大吃一惊,而又大笑不已。
《为什么读书:毫无用处的万能文学手册》 (法)夏尔·丹齐格 著 阎雪梅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版
先说说这本书是如何地让我“大开眼界”的吧。读书是件特别“私人”的事,尽管我几乎天天都在读书,却无从知道别人会在枕头或厕所放上一本什么书,更无从知道别人为何会对书有这样那样的选择。所以,当夏尔·丹齐格异常严肃地在书中列出一条条“为什么读书”的理由时,我就没有理由不眼界大开。如果说“为发现自我而读书”,“只因爱而读书”,“为了学习而读书”等理由看起来并无异常的话,那么“为了憎恨而读书”,“为了手淫而读书”,“为了黑暗而读书”,“为把书放在桌子上而读书”等则让人有些奇怪的感觉了。
在夏尔·丹齐格看来,读书这件事是再“大众化”不过的私事了,不必变得太过道德和功利,“读书又是多么残酷地随心所欲呢!”为什么读?一定要有一个放在台面上来分析言说的理由吗?如果有(现实中就有),却又成了许多人远离书本的借口。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书中有“黄金”和“玉颜”,这个理由怕是个地地道道的陷阱,轻易地剥夺了许多人从书中获取快乐的权利。所以,丹齐格干脆地说:“读书并不会给予我们什么,又或者不会改变我们什么。我们并非因为这个而读书,而是为了自己而读书。自己怎么想的,那就怎么去读吧。反正,读就是了。”由此,再来回味丹齐格列出的五花八门的读书理由,又忍不住要大笑一番。你看,“为了不是英国女王而读书”,“为了发现作家未说的话而读书”,丹齐格的读,更多的是为了那人生之趣吧!“读书,远比游戏(等等)有趣多了。”
这样的“读”,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同事”的感叹:“我那儿子从考场回来,逮着什么书便扔什么书,我只好跟在屁股后面捡,连那本《古文观止》都要扔喔,嚷嚷着什么从此拥抱欧洲杯。”那碎纸残页满天飞的图片我几年前便在报纸上见识过,直感叹那样的“读”太“有用”也太“给力”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曾傻傻地想:我的教学理想并不崇高,只要我教过的孩子们长大后喜欢文学,乐于读书即可。现在看来,这可能也是一种“渺小的伟大”。
至此,丹齐格的态度跃然纸上:读不读书不是问题,怎么读才是问题,因为读书如呼吸和行走一样百无一用而又不可缺少。那么,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你知道,我要的自然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人类文明的传承”这样的答案。读书的“书”,丹齐格说,那是“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这当真是一个怪异而鬼魅的比喻。如此看来,书是作者向死神发出的挑战,与之决斗,且最终与之抗衡并存。且听听,那个叫多罗茜·帕克的人是如何说的:
别再把人生看作一片玫瑰色,一切终归失败,永远如此,但人们并不屈服。作者和读者结队向着失败前进,因为尽管最后总是死神获得胜利,艺术却最终能持久地与之抗衡。……图书馆才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
喔喔喔,我想我现在能够明白,不是所有印着字的本本都叫做书的;我甚至开始尝试着理解,我读书朋友圈子里那个偏执到家的家伙——书,非死人的不读,非百年的不看。书,就这样战胜了死亡,长成了坟墓上的一棵大树。想想,如果当年恐龙也能读书写作,就不会消失得这样无影无踪。
最后,请原谅我给这篇文章取了个如此长而不太严肃的标题——读书:读书的“读”,读书的“书”。也许,我从丹齐格的著作里抓取的,便是这“读”和“书”两字吧。书,是对死亡的挑战,是长出坟墓的大树,那么,请加入我们那可悲可叹的战斗,并加入那个正在读书的群体吧。
问读书有什么方法?丹齐格说:热情,热情是最合情合理的方法。
●吴丙年(教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39:36 | 只看该作者
资中筠小档案
(1930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杂志主编,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资深学者,翻译家,精通英语及法语。著有《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资中筠集》、《资中筠自选集》等。
1996年退休之后,资先生十余年间“针对心中不太同意的说法有感而发”笔耕不辍,陆续推出了《斗室中的天下》、《财富的归宿》、《资中筠自选集》(全五册)多本著作,她追寻真理的勇气和澄明的思辨,激励着当代知识分子的坚持和前进。在18日下午香港书展的讲座上,资先生从“人性善恶论”讲起,细细梳理目前中国流行的各式观点。对于社会陋习顽疾,“毫不留情”地给予尖锐深刻的批评,“爱之深,责之切啊”,资先生莞尔一笑,语重心长地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9:15 , Processed in 0.0694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